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水文变动指标IHA法32个水文参数及其生态影响,计算分析了长江干流4个关键点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在"自然变化阶段"、"受人类活动干扰阶段"和多年长系列3个不同时期的多年平均月流量状况,并采用IHA法计算了各控制点的32个水文参数,确定了各参数相应的水文变化等级,分析了长江干流流量格局的变化情况及潜在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年内月平均流量1~4月枯季流量增加,6~7月汛期流量增加;寸滩和宜昌流量减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8~11月,汉口和大通流量减少的时间推迟,主要集中在10~11月;最小流量参数组的平均值增加,年最小1日流量日期均提前;干扰后呈现连续日上涨率减小,下降率增加的趋势;潜在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大型水生植物丰度增加,大型无脊椎动物现存量减少和丰度减少,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影响较大,动植物生活史模式发生变化,易造成本地物种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2008年9-10月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彭水电站蓄水前后坝上和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次监测中,调查江段出现的鱼类共有9科44属6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2种;渔获物中,群体数量主要由体重<50 g的小型鱼类和幼鱼组成,而群体重量主要由<500g的中...  相似文献   
3.
中华鲟濒危状况与物种保护对策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结合历史资料以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对长江中华鲟种群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数量与质量,关键栖息地胁迫因素及胁迫强度等的全面梳理,总结出了1981年以来中华鲟种群及环境胁迫的变动趋势。参照IUCN物种濒危程度的划分准则建立了中华鲟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同时按照10年一组对该物种不同年代下的濒危状况进行评估。中华鲟在1983~1992年代进入濒危程度;在2003~2012年代进入极危程度。中华鲟物种的濒危等级取决于自身种群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及环境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人类活动和环境结构变化对中华鲟的胁迫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且整体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最后,基于物种的濒危状况以及胁迫因素,分析了不同年代内的对策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种保护工作的构架和保护行动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4.
环境DNA(eDNA)技术作为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新手段,能够从微观角度对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渭河干流eDNA浮游动物OTUs分类信息数据及水环境参数,采用多样性指数、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揭示了关键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在物种组成、丰度、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2.25、22.38、2.32和0.68,下游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上游.群落中的关键种与其他物种间连接度较高,具有高节点度、中心性和模块化特征.关键种(类)的OTUs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38~0.80,中生态位种类占全部关键种(类)的63%,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水环境要素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总氮和水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采自嘉陵江合川江段的483尾标本,研究吻(鱼句)的生长和繁殖力,并对其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三峡库区江段16条一级支流以及重庆市35座大中型〖JP2〗水库的调查资料,分析天然河流与水库两种不同水流条件下,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和透明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水库环境中,水体叶绿素a的浓度与总磷以及与透明度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河流条件下则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三峡库区江段大多数支流的营养水平已达到富营养化状况,当三峡水库建成、水流条件发生变化后,在支流河口等水域存在爆发“水华”的风险。为此,我们根据1998年枯水期,在三峡库区长江江段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40条支流河口实测的总磷浓度,利用所建立的水库环境中总磷与叶绿素a 浓度的关系,对三峡成库后在局部水域爆发“水华”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标记分析湖内鲤、鲫群体遗传多样性,从40个随机引物中各筛选出8个引物适合鲤、鲫群体RAPD扩增.在鲤群体中,共检测出6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0.00%;而在鲫群体中,共检测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0条,多态位点比率为65.57%.用POPGENE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显示:湖内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230 1,H0=0.391 0)和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218 6,H0=0.375 8)都较高,都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而在鲤、鲫群体内,雌性群体与雄性群体相比较,其各自的遗传多样性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9.
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国外的经验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鱼类洄游和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概念及类型。从法律与政策、资金筹措、恢复方法、恢复效果监测评估、信息交流与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介绍了欧盟、美、日、澳大利亚等国在鱼类洄游通道恢复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应采取的对策:开展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加强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工作的法律保障力度;开展流域阻碍鱼类洄游的障碍物调查和影响评价,制定流域鱼类洄游通道恢复规划;探索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研究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展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关键技术研究;重视河流鱼类洄游通道恢复效果的监测评估工作;开展信息交流和公众教育,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通江湖泊的渔业意义及其资源管理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有河流和湖泊两个环境单元。其中的鱼类群落由河海洄游鱼类、江湖洄游鱼类、河流鱼类和定居性鱼类等4个生态类群组成,尤以江湖洄游鱼类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适应,因而种群数量繁盛,从渔业的角度看,水利工程造成的江湖阻隔削弱了通江湖泊的生态功能,成为导致鱼类资源下降和种类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应从控制捕捞、人工增殖和恢复生态环境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资源管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