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安,定也",即平静,稳定。"全,完也",即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要确保安全,不出事故,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留意留心。一旦某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安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可能发生事故,不再安全。安全是"易碎品",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在企业安全管理上,我们一方面要做"硬",形成权威与震慑力,让管理人员不敢违规,让操作人员不敢违章;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做"软",从心底里上触动员工,让他们了解违规、违章的严重后果,让员工达到不想违章作业,管理人员不想违章指挥。而做好"软"的一面,显然要做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食物中的某种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可同一种有害物质,在同一种食物中,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却不同。"安全线"是如何划定的呢?人体能够承受多少任何有害物质,都要在一定的量下才会对人体有害。要建立"安全标准",首先要知道人体能承受多少的量。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量:当人体摄入的这种物质低于这个量时,就不会受到损害;而高于这个量,就有一定的风险。这个量,被定义为"无可测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每个人总是要先从娘胎里生出来才会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没有"身"自然就不会有"心",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同样也知道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而且在"身""心"关系中,"心"对"身"的反作用力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5.
刘光 《中国安防》2012,(6):95-97
"创造性破坏"一词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在五十多年前提出,"创造性破坏"、"企业家精神"、"创新",如今已成为企业变革的核心概念。我们今天要谈的软件革命是一个典型的熊彼特所定义的"创造性破坏",革命就意味着摧毁,不是一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图为某企业设备维护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第一,对于安全规章制度来说,在"执行层面",企业全员都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动作",严禁有"自选动作",不能有任何"自由度"。但在"制定层面",企业应  相似文献   

7.
食物的营养成分本身就为我们的机体健康做好了各项准备。不同的食物,营养成分也各不相同,为了我们的健康,一定要注重每种营养成分的摄入。聚会大餐之后,吃什么可排毒呢?1.魔芋:在中医上称为"蛇六谷",是有名的"胃肠清道夫"、"血液净化剂",能有效清除肠壁上的废物,预防便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安全与健康》2012,(18):19-20
在我们生活中,总有些勇士不安于平淡的生活,他们敢于挑战,善于冒险,不畏艰险,哪里困难就向哪里出发。他们的毕生目标就是要把各种挑战极限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不断的征服自己和大自然。而在这里所汇集的勇士们,就  相似文献   

9.
孙士尧  孙俊跃 《安全》2013,(7):44-45
正在职工安全培训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控制措施能够使学员爱听课、能听进课,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讲授安全知识时,特别是讲授事故案例时,经常采用"步步设疑讨论法"、"犯错罚歌安全经验分享法",偶尔也采用"喜怒哀乐情感烘托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上述方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安全培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钢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各个钢铁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成本、增效益。但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必须坚持"安全也是最大的节约"的理念,真正做到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对安全投入"不欠账"、安全培训"不抠门",安全生产"不差钱",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安全生产"不差钱"的涵义,不能因为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忽略或减少了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正>让"明白纸"有价值日前上街,看到有些企业在搞安全宣传咨询活动,给过往群众现场发放宣传手册,我们当地称之为"明白纸"。笔者要了一张,发现上面专业术语很多,于是就询问发放材料的工作人员。对方回答说自己在企业的行政部门工作,临时抽调来发宣传材料,业务上的事不太明白。仅有"明白纸",没有"明白人",类似情况在现实中经常遇到。如今,每逢安全宣传活动,发"明白纸"似乎已成了各单位的"统一动作"。通过这一形式,宣传安全生产常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蔡猛 《劳动保护》2020,(5):60-60
企业要提高对监管检查的认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和克服"三个心理"。一是克服害怕心理。政企关系不是对立的矛盾体,监管部门的安全检查、暗查暗访不是找企业的茬,也不是跟企业"过不去",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没有必要将监管部门当作"假想敌",听到监管部门检查就"惊慌",一味躲闪,害怕在检查中发现问题隐患。  相似文献   

13.
<正>初即第一次,微即细微之处,安全生产要从第一次违章、轻微违章或未遂事件抓起,守住"慎初"和"慎微"。"下不为例"看似"人性化",但实质是在助长违章的"歪风"。笔者认为,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坚持"零容忍",拒绝"下不为例"。首先,要守住"慎初"。安全教育、培养安全习惯以"慎初"最为重要。笔者刚进入所在单位时,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安全培训,除了一些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目前,很多企业都提出了类似"每个人都有责任制止任何不安全行为"等理念,并要求或倡导一线员工在作业时,如果发现周围其他人存在不安全行为,要及时提醒并制止。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员工并不愿接受这种员工之间的"提醒",认为是在"找茬",如果员工之间关系一般,甚至可能会因此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冲突。那么,在"提醒"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如何才能更让对方接受,从而切实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让提醒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的安全教育中,大家往往着重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也应强化"危险意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危险识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为避免火灾的发生,我们平时要注意哪些事项?高楼避难层一般设置在哪一层?有哪些设施?高楼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烟囱效应",您知道什么是"烟囱效应"吗?火灾发生后,不可躲在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安全生产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其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抓"、"落"、"实",持续改进,实现持久稳定。"抓",必须下功夫一要善抓。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安全生产有其不同的特点,如果缺乏计划就会思路不清、效果不实。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清则责任明,责任明则抓得准、抓得狠。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注重  相似文献   

18.
安:要牢记"家"中有妻"女",保护自己安全是对全家人负责. 全:生产要以安全为"首",安全要以"人"为本. 管:安全管理人员不能有半点"官"僚主义思想,要切实将-兵-"卒"的安全放在心上. 理:安全管理工作要表"里"如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企业要想在各类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分析",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让"教条主义"出局。图为某企业事故案例分析讲座。(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企业为了让员工更直观地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通常会在安全培训中引入"事故案例分析"的环节。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企业却存在"教条主义"的问题,对于"事故案例分析",仅仅是简单地念一念"案例",分析也是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难以引起员工的共鸣。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要想在各类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20.
张锋  陈海鹏  吴晓华 《安全》2015,(11):47-48
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一篇中,关于"提高五种能力"的论述后,对作者启发很大,深感作为长庆油田安全环保监督部一名安全环保监督,要着重提升"五种能力",做好现场监督的"金钥匙",为长庆油田大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