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纳滤膜处理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水,考察了操作压力、阻垢剂和反冲洗等因素对膜通量和各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越大,膜通量越大,且膜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下降得越快;在操作压力为2.0 MPa的条件下,纳滤膜对Mg2+的截留率为90.69%,对Mn2+的截留率为89.72%,对Ca2+的截留率最高,达100%;加入阻垢剂后,纳滤膜的膜通量比未加入阻垢剂时的膜通量略大;反冲洗4次后,膜通量均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醚砜超滤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超滤膜,并添加纳米TiO_2制备改性PES超滤膜.纳米TiO_2可降低制膜液的黏度,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在PES质量分数为18%、PVP质量分数为12%、TiO_2质量分数为5.3%、DMAc质量分数为64.7%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PES超滤膜性能最佳,在24 ℃、0.2 Mpa操作条件下,膜的纯水通量为80.31 mL/ (cm~2·h), 截留率达99.16%.改性PES超滤膜过滤出水水质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清洗后,未改性PES超滤膜的膜通量恢复率为68.08%,改性PES超滤膜的膜通量恢复率为85.31%.  相似文献   

3.
以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配制三元乙丙橡胶(EPDM)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EPDM超细纤维,进而以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为基膜制备了EPDM超细纤维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EPDM超细纤维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复合膜对苯乙烯废水的截留效果和复合膜通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EPDM超细纤维具有类似无纺布形式的多孔纤维网状结构,其直径在0.2~2.0μm之间;复合膜在操作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模拟苯乙烯废水,膜通量约为5.90mL/(cm2.h),苯乙烯去除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4.
絮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厂“三泥”水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絮凝剂絮凝和陶瓷膜微滤的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厂“三泥”水相。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处理可明显降低水相的石油类浓度和COD,将絮凝处理与0.2μm氧化锆膜过滤处理相结合,渗透液的石油类浓度和COD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以絮凝处理后出水的石油类浓度为基准,确定了合适的絮凝剂为3530S,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絮凝处理工艺条件:絮凝剂加入量为70mg/L,絮凝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90min,静置时间为1.5h。同时,絮凝处理能减轻膜污染,增大膜的渗透通量。考察了操作压力和错流速率对渗透液质量和膜渗透通量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0.11MPa,错流速率应保证在完全湍流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滤膜处理核苷酸生产中树脂再生工段的碱盐废水,研究了操作压力和废水温度等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膜操作压力为1.5M Pa,废水温度对碱盐透过率及COD去除率均无明显影响。在室温、1.5M Pa条件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大于98%,碱盐平均透过率大于97%,平均膜通量大于30.0L/(m2.h)。使用后的纳滤膜经质量分数为2%的柠檬酸溶液清洗后,膜通量完全能恢复到实验前的水平。透膜碱盐溶液可直接回到树脂再生工段。  相似文献   

6.
赵鹏  莫魁  卢姝 《化工环保》2012,32(2):164-167
针对某炼油厂的废水场二沉池出水,先后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和超滤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投加专性微生物菌种、曝气生物滤池HRT为2h、COD去除负荷为0.36 kg/( m3·d)、超滤膜通量为50L/(m2·h)的条件下,出水中的ρ(油)为0.8 mg/L、COD为57 mg/L、ρ(氨氮)为0.2 mg/L.出水水质达到Q/SH0104-2007《炼化企业节水减排考核指标与回用水质控制指标》,可回用于循环水的补水.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4种纳滤膜处理某炼化公司的反渗透浓水。在初始COD为57.8 mg/L、TOC为23.94 mg/L、ρ(Ca2+)为289.0 mg/L、ρ(Mg2+)为54.6 mg/L、ρ(SO42-)为327.7 mg/L、ρ(Cl-)为1 106.8 mg/L的条件下,经纳滤处理后COD去除率达60%以上,污水COD降至30 mg/L以下,TOC去除率为31.9%~85.5%,阳离子的去除率为33.9%~97.0%,SO42-的去除率为63.3%~97.6%,Cl-的去除率较低。膜A的膜孔分布密集,具有很高的通量,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截留效果较差;膜B和膜C对有机物和二价离子的截留效果较好;膜D的膜孔分布稀松,膜通量最低,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截留能力均较强,但随出水体积的增加,对无机盐的截留能力下降较为明显。4种纳滤膜的性能各异,可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机陶瓷超滤膜和低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处理亚甲基蓝(MB)模拟废水,考察了废水中SDBS、MB浓度及废水pH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BS浓度影响MB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当废水中SDBS浓度为1.20 mmol/L(即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废水中MB浓度为1.00 mmol/L、废水pH为9.0时,超滤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透过液中SDBS浓度和MB浓度分别为0.06 mmoL/L和0.01 mmol/L,MB的截留率为99.2%,膜通量为309.6 L/(m~2·h).SDBS对MB超滤过程的强化机理主要为MB与SDBS形成结合体析出及SDBS胶束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平板膜组件,利用真空膜蒸馏处理发制品废水。考察了进料温度(45.0~70.0 ℃)、进料流量(60~150 L/h)、透过侧真空度(10.0~85.0 kPa)、废水pH、表面活性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在冷却水流量60 L/h、进料流量120 L/h、进料温度60.0 ℃、透过侧真空度75.0 kPa、废水pH约1.5的条件下,分别对实际发制品废水和模拟发制品废水进行了36 h的运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废水的平均膜渗透通量分别为32.09 kg/(m2·h)和32.66 kg/(m2·h),截留率分别保持在99.54%和99.83%以上;产水的pH约为6.8,COD和TDS几乎为0,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化学沉淀-微滤法处理FGD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沉淀-微滤法工艺处理湿法烟气脱硫(FGD)废水的效果、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膜污染及其解决方法。试验表明,化学沉淀-微滤工艺处理FGD废水,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系统占地小、自控性强、易于操作,但随着系统的运行,污泥浓度会随之增大,从而导致膜污染,必须定期排泥和进行膜清洗。  相似文献   

11.
错流过滤活性污泥过程中膜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通量阶式递增法对自制未改性滤膜用于膜生物反应器时的临界通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膜生物反应器的临界通量为23.8 L(/ m2·h).在低于临界通量的条件下,对膜过滤活性污泥的污染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计算,得出膜通量的衰减同时符合膜阻力模型、孔堵塞阻力模型和滤饼层阻力模型.对运行后过滤阻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造纸工业废水净化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剑宇  田凯  赵璟辉 《化工环保》2004,24(Z1):230-233
采用酸化-吸附-氧化-絮凝联合净化工艺处理造纸黑液,使处理后的废水色度、COD等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最佳工艺条件为酸化pH 3.5~4.5,粉煤灰吸附液固比3∶1,高铁酸钾最佳用量40~50 mg/L,常温常压下操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2%,出水水质优良。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膜组件能长时间维持大于10L/(m2.h)的运行通量,膜通量与过滤阻力在不同的运行阶段的变化规律可分别用层流模型与浓差极化模型来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4.
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中以半胱氨酸合钴溶液为吸收液,采用膜吸收法处理NO废气。研究了对传质系数和NO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吸收液循环使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速为0.005 m/s、进气中NO质量浓度为650.14 mg/m3、吸收液pH为9、吸收液中半胱氨酸合钴浓度为0.017 mol/L、吸收液流速为0.003 m/s、吸收液温度为5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吸收时间在55 min之内时,NO去除率保持在98%以上;吸收时间超过55 min之后,NO去除率迅速下降。吸收液经SO2还原处理后可多次循环使用,吸收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生物滴滤塔处理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生物陶粒和聚氨酯泡沫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对甲苯废气进行处理,考察不同生物滴滤塔挂膜启动时间以及气体流量和甲苯质量浓度条件下生物滴滤塔对甲苯废气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所需要的挂膜启动时间更短;在气体流量为450L/h时,以生物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甲苯去除率稳定在72%左右,聚氨酯泡沫为填料时甲苯去除率稳定在65%左右。以聚氨酯泡沫为填料时,随甲苯质量浓度提高,甲苯去除率下降幅度较小,甲苯质量浓度为1.80g/m3时,甲苯去除率仍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将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后接种于生物滴滤塔中,挂膜启动后处理模拟氯苯废气(简称氯苯废气),考察了生物滴滤塔在挂膜启动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1 d后生物滴滤塔成功挂膜,此时氯苯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阶段,随着进气中氯苯质量浓度由303.82 mg/m3逐渐增至1 489.05 mg/m3,氯苯去除率从85.1%降至70.1%。处理氯苯废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空塔停留时间超过45 s,喷淋液流量31.8 mL/min,氯苯负荷23.97~128.01 g/(m3·h)。生物滴滤塔对喷淋液的酸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喷淋液pH的变化对氯苯去除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滤—反渗透(RO)—蒸发—结晶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的RO浓水,实现了RO浓水的“零排放”.试验结果表明:经加碱、微滤后,污水硬度平均减小率为98.8%,排出的滤渣平均质量分数为9.4%,减少了污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对后续RO膜的污染;微滤产水无需降低pH,可直接进入RO系统,电导率减小率可达98.0%;蒸发可将总固体质量浓度由13 290 mg/L增至172 155 mg/L,产水电导率为66 μS/cm.  相似文献   

18.
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和NH_3气体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生物滴滤塔对含H_2S和NH_3气体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经培养驯化的活性污泥在生物滴滤塔上挂膜后,对H_2S和NH_3的去除率分别达85%和90%以上,处理后NH_3出口质量浓度小于0.2 mg/m~3、H_2S出口质量浓度小于0.001 mg/m~3,均达到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装置连续运行的稳定性研究表明,NH_3和H_2S的去除率均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生物膜填料塔启动及烟气脱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英刚  高丹  林静文  祝雷 《化工环保》2005,25(6):436-440
进行了生物膜填料塔挂膜启动及烟气脱硫实验研究。循环液的Fe2+的氧化速率与吸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压力损失和pH也是挂膜启动完成的重要指标。通入低浓度SO2气体驯化后,脱硫率可达到90%以上,Fe2+氧化速率维持在0.2g/(L.h)左右,连续保持7d,挂膜启动完成。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SO2入口质量浓度小于2 000m g/m3、喷淋液中Fe2+浓度大于或等于0.06m o l/L、喷淋率约为12L/(m3.h)、空塔气速约为0.15m/s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6%以上。当喷淋液循环使用7次后,必须补充新鲜营养液,以保证较高的脱硫率。  相似文献   

20.
耐高温反渗透膜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化工工艺废水的超滤出水为原水,采用耐高温反渗透膜进行处理,考察了操作压力、废水pH、膜面流速及废水总铁质量浓度对耐高温反渗透膜产水通量及脱盐率(以电导率减小率计,下同)和TOC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24 MPa、废水pH为7.60、膜面流速为2.0 m/s的最佳条件下运行4 200 min后,产水通量衰减约73%,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为95%~97%,TOC去除率为83%~95%,出水电导率在50μs/cm左右,出水TOC为21~23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