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镉存在于自然界,为人体非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物饮料、蔬菜等含有微量镉,所以正常人体内也含有微量镉,并且每日从尿中排出。镉与人体关系密切,据报道,镉与高血压发病有关,长期饮用被含镉工业废水污染的水,可引起生活性镉中毒——骨痛病。镉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因此尚有职业性镉中毒。通过流行病学研究,一些作者认为前列腺、肺及其他器官癌症发病率增加可能和职业性镉接触有关。血液中镉的含量是反映机体镉负荷的指标,作为镉中毒的参考依据,所以测定血镉是有价值的。但目前通常所用的测定方法,尚存在着取血量多(10毫升),方法不够灵  相似文献   

2.
铜、锌是有益元素,但过多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铅、镉是有害元素,“骨痛病”就是镉中毒所引起的。据报道,农作物对镉等重金属有富集作用。为了合理地进行污水灌田,保护环境,客观评价农田的环境质量,测定粮食中铜、铅、镉、锌的背景值是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使用玻璃碳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铜、铅、镉、锌,在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是粮食中通常铜与镉之比在100以上,当镉的含量小于50ppb 时,用普通极谱仪  相似文献   

3.
铜、锌是有益元素,但过多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铅、镉是有害元素,正如众所周知的“骨痛病”就是镉中毒所引起的。据报导农作物对镉等重金属有富集作用。为了合理利用污水灌田,保护环境,客观评价农田的环境质量,测定粮食中铜、铅、镉、锌的背景值是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使用玻璃碳汞膜电极阳极溶出极谱法测定铜、铅、镉、锌,在国内外已有报  相似文献   

4.
铍及其化合物毒性较强,即使摄入少量也会导致严重疾病,而且铍中毒的潜伏期很长,因此应严格控制铍的污染。 铍元素较难于原子化,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灵敏度很低,不能满足监测要求。采  相似文献   

5.
动电技术去除城市污泥中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阴极液酸度和添加络合剂,考察了镉的动电过程.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柠檬酸不仅改变了动电过程的电流和电渗流,同时对镉的形态分布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存在于移动性较低形态、难以去除的镉被转化为移动性较高的形态,在动电作用下从污泥中移除,从而提高了动电处理的效率,总镉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0.1%;EDTA和柠檬酸对动电处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受体系酸度的影响,其中控制阴极pH值为4和8时,总镉的去除率达到66.4%、70.1%、62.3%和66.5%,较pH值为6时去除率提高了2~3倍.比较两种络合剂,EDTA在高pH值条件下对镉的络合能力较强而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而柠檬酸对酸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
国家饮用水标准与砷、镉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对饮用水水体中的砷、镉最高浓度值也相应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常规给水工艺已经不能满足有效去除砷、镉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砷、镉的危害,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笔者对国内外去除砷、镉的多种技术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去除饮用水中砷、镉的有效技术方法,以及时适应日益提高的饮用水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电镀镉工艺流程中出光、钝化及退镉进行了原理分析,得出上述工序必然会导致含镉的铬废水的产生。并提出了采用按铬废水处理后再通过添加重金属捕捉剂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电镀废水的处理质量,达到了标准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硫化钠对土壤中铅镉的固定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化钠用于固定土壤中铅镉的可行性,考察了硫化钠用量及土壤pH、有机质对固定过程中土壤铅、镉赋存形态及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化钠可改变土壤中铅镉的形态分布,明显降低可交换态铅镉的含量。条件适当时,铅镉可交换态下降值分别为63%和73%。硫化钠在固定铅的过程中,固定效率对土壤pH、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或酸性土壤中,硫化钠对铅固定效率较高;相对于铅,有机质含量和pH变化对镉的固定效率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9.
商业SCR烟气脱硝催化剂钙中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种不同浓度的前驱体溶液(Ca(NO3)2和Ca(CH3COO)2溶液)浸渍新鲜商业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烟气脱硝催化剂,并对浸渍中毒后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物理中毒在本研究中占主导位置,化学中毒并不明显。采用离子色谱、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面电镜分析等多种表征技术对中毒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毒后催化剂孔结构性质发生了变化,特别是Ca(CH3COO)2溶液浸渍催化剂,内部孔道堵塞较为严重。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CaCO3的出现及积累导致催化剂脱硝效率降低。此外,催化剂红外光谱分析从表面活性位的角度说明了本研究催化剂化学中毒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黑土为对象,研究了冻融循环及有机肥配施量对黑土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对配施不同有机肥的土壤样品进行5次冻融循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土壤样品中镉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数及有机肥的配施有助于降低黑土中的总镉量;冻融循环会促使黑土中的镉由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而增加有机肥配施量会使黑土中的镉由交换态向其他形态转化。因此,冻融循环及有机肥配施有助于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进而降低其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采用Tessier萃取法分析土壤中镉的形态时,为了减少操作时间,采用超声波加热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镉和硫化物结合态镉。考察了超声时间、萃取温度、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频率为68.5kHz、振荡时间为25min、萃取温度为85℃、超声功率为242W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时间由原来的4h缩短至25min。采用3种镉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方法验证,发现改进的Tessier法和原来的Tessier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改进的Tessier法可用于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镉和硫化物结合态镉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复合污染土壤中砷和镉的原位固定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模拟的砷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修复剂对砷和镉固定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经MgO、CaO这2种碱性药剂处理后4种不同污染浓度的土样中砷和镉的浸出浓度均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能使2种污染元素达到共同稳定,但土壤pH会随着两者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使用时要仔细考虑两者的用量;Al2O3对土样中的砷和镉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镉在白鲢、鲤鱼体内的蓄积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工业用镉和采矿含镉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对天然水域造成了严重威胁。镉是极毒金属,其毒性或蓄积作用仅次于铅、汞。有名的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骨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慢性中毒引起的。镉入肌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肾、脾等部位,并促使钙的排泄,引起骨质疏松、软化,导致骨骼损害,而且能引  相似文献   

14.
湘江霞湾港段底泥的含镉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湘江霞湾港段底泥中镉的含量分布和释放特性,对该河段底泥采样以测定含镉量,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镉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湘江霞湾港段受到严重的镉污染,其底泥含镉量最高达359.8μg/g.湘江底泥和间隙水中含镉量的吸附-解吸平衡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对新霞湾和老霞湾排污口附近河流底泥的镉形态分析表明,镉污染物以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3.3%(质量分数,下同)、65.3%,其次是残渣晶格结合态,分别占总量的26.5%、34.4%.  相似文献   

15.
骨炭和硫化钠联用修复镉-锌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东江湖矿渣堆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骨炭-硫化钠组合制剂修复矿区镉锌污染土壤,目的是探讨组合制剂修复重金属镉-锌复合污染土壤效果。采用美国固体废弃物毒性浸出程序(TCLP)评价修复效果,并对最佳处理组采用改进的BCR形态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骨炭-硫化钠使土壤中TCLP浸提态Cd和Zn分别降低了15.88%~58.82%和7.91%~73.60%,同时土壤pH提高了0.26~3.00个单位,且当投加4%骨炭和2%硫化钠时对土壤中镉和锌稳定效果达最佳;最优处理组镉的酸可提取态下降了4.8%~11.5%,锌的酸可提取态下降了4.3%~12.7%。因此,骨炭-硫化钠组合制剂能有效修复镉锌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6.
巯基化合物在万寿菊镉解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万寿菊体内镉积累和解毒与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关系。万寿菊植株分别在镉浓度为0、0.1、0.5、2和8 mg/L的营养液中暴露7 d,测定了根、茎、叶中镉、非蛋白巯基(NPT)、半胱氨酸(Cys)、γ-谷氨酰半胱氨酸(γ-EC)、谷胱甘肽(GSH)和植物络合素(PCs)的含量。植物根、茎、叶中镉含量都随着镉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镉浓度较低(0.1~2 mg/L)时,茎叶中NPT、PCs、Cys和γ-EC含量随着镉浓度增加而增大;当镉浓度较高(8 mg/L)时,茎叶中PCs含量迅速降低,GSH含量大幅度增高。在根部,这些巯基化合物的含量几乎不受镉处理影响,且含量较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Cs在万寿菊镉的解毒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暴露于高浓度的镉,GSH比PCs起着更为重要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碱土金属中毒规律以及中毒方法对中毒的影响,采用干混法和湿混法模拟CaO和MgO对商业催化剂的中毒过程。研究中毒后催化剂脱硝特性的改变及差异,并对催化剂中毒前后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湿混法模拟SCR催化剂中毒后脱硝效率的降低大于干混法;模拟中毒实验应该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对于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V~(5+)含量以及化学吸附氧的不利影响强于干混法;CaO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降低大于MgO。2种中毒方法的对比研究为延长催化剂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镉污染主要来自铅锌矿开采和冶炼。冶金、电镀、颜料、塑料、农药、电池、电视机荧光屏等生产需用镉。再加上能源燃烧、抽烟等也排放镉,致使环境中镉的“本底”值增高,人体内镉的生理负荷量也相应增高。据调查,现代人身体中镉负荷已比原始人增长约100倍。镉除了诱发“痛痛病”,还和人群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动物实验证明,镉急性中毒可致睾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全血中镉、铅和铜的方法,并且主要评价了文献中提出的不同的消化方法。另外也研究了除消化以外的其它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两种消化方法。他们利用硝酸、高氯酸和硫酸混合酸分别在加压或不加压的情况下进行消化。两种方法都适合于每天分析大约20个血样工作量的常规分析。处理样品的焦点是消化的完全性和空白值的大小。因为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低空白值和高灵敏度,只要电解5分钟就可以测定亚ppb级的镉。用回收实验来校正的这个分析方法用来分析了没接触过镉和疑心接触过镉人的血样。  相似文献   

20.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一个直接测定复杂基体的土壤中痕量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实验表明,采用热解涂层石墨管,在最大功率升温方式的条件下,土壤中的镉可在低温(800℃)下原子化,从而可在不加任何基体改进剂的情况下,使存在于基体中的大量氯化物在原子化时不挥发或者挥发甚微,因此避免了基体对镉的干扰。在氘灯自动扣背景下,用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校准样品,可获得准确的土壤中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