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油等有机污染物的就地生物治理技术受土壤及环境的诸多条件影响,在使用该技术之前,首先要进行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弄清影响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对胜利油田油污土壤微生物研究得知:胜利油田油污土壤的pH值、含水量等指标利于微生物降解原油。土壤优势菌种多为原油降解菌,并且与含油量呈正相关。油污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时,向其添加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和降解菌,能够提高微生物处理地面溢油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电动力耦合微生物处理落地油泥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动力耦合技术通过在微生物处理落地油泥基础上施加一定的电场,以增加生物活性,通过耦合作用提高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结合中试装置及高效复合降解菌种,在安塞油田首次开展了电动力耦合微生物降解落地油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生物修复基础上施加电场,可将降油率提高15%以上,同时定期翻堆会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处理,在电动力-微生物联合修复基础上将降油率再提高约5%。  相似文献   

3.
油污土壤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转化和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产生降解作用,其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水,不产生二次污染。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湿度、供氧情况、营养素、表面活性剂加入量、油污染强度,论述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强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通过分层土柱的方法,连续监测了不同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含水率、石油烃含量、细菌数量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物质同时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效果明显改善,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近50%,而单纯添加营养物质不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约25%。降解初期,上层土壤降解效果较好,而到中后期,中下层降解效果好于上层。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脱氢酶活性比微生物数量更能反映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存活状态。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污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因石油开采、运输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对大庆地区油污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实验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对芦苇和香蒲根际土壤的石油类污染物总含量、石油烃类组分浓度、非烃组分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使被污染土壤中的某些油污成分逐渐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还可看出,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降解能力高于非正构烃。总体看,芦苇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强于香蒲,但芦苇对非正构烃的降解能力略逊于香蒲。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东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考察投加复合菌株CM-13是否能够加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经过90 d的处理,在含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复合菌株CM-13对于石油污染物质的加速降解作用显著,当复合菌株CM-13接种量为土壤质量的10%时修复效果较好。微生物的生长与营养盐的量存在最佳匹配值,土壤中氮的最佳含量为0.20%,磷的最佳含量为0.05%。实验中随着麦糠投加量的增大,石油类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当麦糠量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时,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用生物法治理大庆油田地表油污土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采油作业中常发生各种漏油事件,导致油井周围土壤污染严重,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庆油田将微生物处理和植物处理等生物方法用于土壤原油污染的治理。微生物处理法利用存在能够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微生物等条件,处理原油污染物。植物处理法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吸收、转化,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大庆油田比较适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地表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污土壤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的油泥沙现状及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采油生产中的油泥(沙)是胜利油田的重要污染源,对含油泥(沙)处理国际上主要采用加碱、注热水、离心分离的方法将油、沙分离。含油泥(沙)的处理在国内尚无成熟工艺。目前,主要应采用以下方法:原油浓度低的油泥(沙)和油污土壤,主要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原油浓度高的油泥(沙)和油污土壤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预测,开展油泥(沙)处理及回收利用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油污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可以考察油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情况,因此进行了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方法原理是用NaOH溶液吸收土壤呼吸释放出的CO2,然后再用酸滴定剩余的NaOH,从而计算出CO2释放量。测定结果说明添加菌和营养物的油污土壤呼吸作用强、释放的CO2量大、油降解量大。  相似文献   

10.
原油在土壤中的渗透及降解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原油在江苏地区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真武油田分别在多雨及少雨季节进行了原油在土壤中的渗透及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原油在土壤中的渗透作用逐渐加强;而其降解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濮阳油田超重质原油为研究对象,从污染井场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几株高效降解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不同类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将3类不同类型菌种进行排列组合进行降解实验,最终优选出一组石油降解优势菌群。该文还利用正交优化法对降解菌的最佳添加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最佳接种量为X25:1.5%,Z3:1%,X18:1%,Z28:2%。利用该优化结果进行降解实验,石油的降解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对濮阳、南阳和延长油田不同原油进行为期8d的降解实验中,显示了较高的降解效率,降解率分别为56.93%、65.66%、82.69%。实验证明,该降解菌群能不仅能有效够降解超重油,而且对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表现出更好的降解能力。因此,该研究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PAM)在油田中的大量使用,其环境和生态行为及降解产物对环境的潜在危害,都亟待去研究。本文分析论述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降解、机械降解、热降解、生物降解性,及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被吸附的因素和生态毒理学研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PAM在油藏条件下的降解机理和降解速度;PAM及其衍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及其迁移转化的方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生物圈内的迁移转化等。  相似文献   

13.
用熏蒸-培养法测定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对某油田距采油井1、15、30m的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随土壤含油量变化而变化。熏蒸-培养法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强酸性土壤及刚施用过大量有机肥的土壤,在测定性质差异很大的土壤时,必须分别测定转换系数Kc,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inoculation of white rot fungus, Pleurotus ostreatus, incubation time, and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on anthracene degrada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 over a 90-day period. Control samples were set up to compare rates of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nthracene contamination in soil. Using HPLC, extracts from soil were analyzed on intervals of 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anthracene remaining in soil. After 90 days of incuba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tim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and fungal treatment affected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all levels of anthracene contamination, inoculated soil showed more degradation of anthracene (76–89%) compared to control soil (33–51%).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concentration of the anthracene increased at different sampling dates in some of the soil samples. In this study, such increase in anthracene concentration was attributed to errors of extraction, sorption of the anthracene to soil particles, and possible repolymerization of anthracene in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release of ligninolytic enzymes such as lignin peroxidase, laccase, and manganese peroxidase by Pleurotus ostreatu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nthracene degradation observed. A general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and soil treatment is vital in the degradation of high levels of anthracene contamination by the white rot fungus.  相似文献   

15.
热碱水溶液清洗-气浮分离对原油污染土壤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落地原油的回收及土壤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用热碱水溶液清洗-气浮分离的处理方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实验中考察了清洗过程的反应温度、清洗时间、液固比、碱浓度及气浮温度和气浮时间等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适宜的处理工艺条件。在此处理条件下,可使含稠油12.5%的模拟含油土壤的油去除率达到92.5%~93.5%,土壤中残留含量降至0.9%~1.0%.提出的处理方法,能原消耗较低,碱剂费用仅为7元/t(t土)左右,且可以回收洗脱出来的原油。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筛选原油降解混合菌,采用吸附法将混合菌固定在砾石和草炭土上,探讨固定化混合菌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混合菌8-2,菌群结构简单,石油烃降解率可达52.1%。与砾石相比,草炭土所固定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较高,可达1.3×108 cfu/g和0.24A487。草炭土固定的混合菌8-2,修复含油量为30g/kg的污染土壤30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28.4%,高于游离降解菌的24.3%。固定化载体草炭土在修复过程中起到了微生物缓释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石油开采及油井措施作业过程中原油散落井场产生油泥,污染井场周围土壤、水体、空气的现状,文章介绍了一种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井场油泥环保、经济、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