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高峰 《防灾博览》2011,(2):54-57
2010年7月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1998年的最大峰值。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有效缓解了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水库与地震     
《民防苑》2006,(6)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从今年9月20日22时起进行了第二次蓄水,至10月27日已将水库水位由135米抬高到156米。此后待三峡船闸完建工程验收后,还将进行第三次蓄水,直至把水库水位抬高到最终的175米。到那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进入正常运营期。随着长江三峡水库的水位逐步抬高,有些人开始  相似文献   

3.
高峰 《防灾博览》2011,(2):52-57
2010年7月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1998年的最大峰值。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有效缓解了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水库是长江干流上一个巨型水利工程,拟定坝高185m,正常蓄水位175m,防洪库容221.50亿m^3。三峡工程涉及的地质问题很多,水库诱发地震是其中主要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之一。本文按三峡库萄 地质条件,将三峡库区分为三个库段进行讨论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诱发地震的强度进行了预测,认为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危险库段的庙河-奉节段,其强度可达5.0 ̄6.0级。  相似文献   

5.
选择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代表洪水强度,以长江上游组成宜昌洪水来源的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宜宾-重庆、重庆-万州、万州-宜昌为主要流域;把出现历史前3名大洪峰的1981年、1998年和2010年汛期作为切入点,针对直接诱发3次大洪峰的暴雨过程,利用长江上游六大流域实况面雨量、宜昌流量和水位,以及NCEP数值产品的客观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分析、波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对流层中低层主要天气系统,以及200 hPa南亚高压和地面冷空气的情况。指出了3次大洪峰暴雨的环流特征、风场特征、超长波和长波特征等,为三峡水库气象保障服务提供了洪峰暴雨的天气背景。  相似文献   

6.
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半个月,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便成了一片汪洋。神奇的三峡,在2003年之夏,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 195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畅游长江后写下恢宏诗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今天,老人家的宏伟构想得以实现,高峡平湖的壮美景色终于展现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致洪暴雨预报,结合水文控制站水位、流量信息,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开展的三峡水库洪水程度分级预估的方法.通过历史回代和2010、2011年预估试验应用表明:该预估系统稳定可靠,适用于三峡水库洪水程度预估,对三峡上游暴雨引发的洪水程度能进行准确的预估,而且对三峡上游支流的暴雨洪水预测也有一定的预见性.应用该系统三峡水库的洪水预见期可达3d以上,能为防汛决策和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8.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30分,长江西陵峡新滩北坡发生了3000万方堆积层推动式的大滑坡。滑移速度为25~28米/秒,滑动面积0.7平方公里,填高河床17米。摧毁了山村、果林及坡脚的新滩镇,损失达930万元。但由于预报准确、决策果断、措施得力,滑区内的457户、1371人全部撤离,无一人伤亡。附近江上行驶的11艘客轮,也免遭大难。  相似文献   

9.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3,(4):23-24
1933年8月25日,地处四川西部的茂汶晴空万里,炎热异常。下午3时50分,突然晴空一声霹雳,即刻地动山摇,河川易位,叠溪7(1/2)级大地震发生了。在成都到九寨沟的路上,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悍然高耸成宽约300米高160米的埝坝(与长江三峡大坝的高度相近),致使湍急的岷江3处断流,形成了逶迤20余里,宽4里,深98米的堰塞湖泊——大小海子;沿江村庄悉数被吞噬,死亡6800余人,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听到最多的名词是: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退耕还林……在这众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型工程中,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先期建成,并以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而享誉海内外,成为千里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