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事故与事故征候分类标准和统计方法是民航飞行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安全管理内容。笔者运用Reason的事故链模型制订了人因 (HF)事故与事故征候分类标准 ,并成功地运用于36 1起HF事故征候和 35起飞行事故的统计分析之中 ,获得了以下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①不良的机组资源管理 (CRM )技能是影响我国民航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②基本驾驶术较差引起的事故征候率较高 ;③滑行阶段和巡航阶段发生的征候次数和所占百分比高于起飞、爬升、下降以及进近阶段 ;④主要征候类型为偏出、冲出跑道 ,危险接近 ,擦机尾、翼尖、发动机以及地面撞障碍物 ;⑤排在前三位的飞行事故为机组原因造成飞机失控、撞山以及冲出跑道 ;⑥发生次数和百分比排在前四位的机组错误分别是操纵不当、违反规章程序飞行、迷航及飞错高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民航事故征候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航事故征候的分析和预测,掌握民航事故征候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预防事故发生。在灰色预测基础上,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分析民航事故征候的特点,提出民航事故征候的串联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首先,运用灰色理论弱化数据序列波动性,然后利用神经网络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构建模型。同时,根据最近10年民航事故征候统计数据,分别对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检验,并预测未来3年的民航事故征候数量。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预测仿真,对3种预测方法的精度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民航事故征候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单一的灰色预测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并且所需样本少,运算简便,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3.
民航事故征候的分析和预测是民航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民航事故征候的发展状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可减少民航事故的发生.在民航事故征候灰色预测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预测理论,建立事故征候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的优点,不仅提高了对波动性较大的随机变量的预测精度,同时还拓宽了灰色预测的应用范围.对某一航空公司过载大事件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和检验分析表明,事故征候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精度高于GM(1,1)模型预测精度.研究表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用于民航事故征候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民航事故征候的关联度分析和灰色模型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航事故征候的分析和预测是民航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掌握民航事故征候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未来发展状况,以此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民航事故.通过对民航事故征候及其影响因子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机组失误是关键因子,其后依次为总飞行时间、机械原因和天气原因;运用灰色模型对现有2001-2004年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的实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2005-2009年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次数分别为37、44、52、61和73;经过残差、后验差等检验分析,发现该模型精度较高,效果较理想.预测的趋势指示出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随时间的推移在增加.所以,在以后的航空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着重加强机组管理,有效的预防和矫正机组行为失误,从而达到减少事故征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神经网络的民航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航安全态势评估可以向管理者提供民航安全态势和未来态势变化的信息,帮助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决策,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航空器事故征候、事故征候率和灾变的科学预测评估是民航安全态势评估的核心内容,分析选取影响民航安全态势的安全运行因素,尝试建立了民航安全态势评估模型,结合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进行民航安全态势评估。2008-2010年民航安全态势评估结果如下:民航安全态势整体良好但事故征候较多,其中2009年的民航安全态势相对严峻,需要密切注意民用航空器事故的发生,同时应对2010年民用航空器事故进行高度关注,希望管理者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事故预防。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建立的民航安全态势评估模型是可行的,可以作为我国民航安全态势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01年,航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运输、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以及重大航空地面事故;飞行事故征候和事故征候万时率同比分别下降 0.03和 0.02。 为进一步做好民航的安全工作民航系统确定2002年安全工作的目标是: ──杜绝运输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2011年12月26日,201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航空安全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11年民航持续安全得到了保证。通过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狠抓资质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应用、增加安全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航空运输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南航等38家航空公司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4家航空公司没有发生公司责任的事故征候。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近日来,新疆绿华糖业动力车间每周会张贴安全生产员工明星榜,以此激励员工为车间安全生产加油助力。2 312天据民航局消息,2016年预计全年运输飞行946万小时、395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1.1%和9.0%。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和空防安全事故,严重事故征候和人为责任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分别为0.02和0.038。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2 312天、4 596万小时,创造我国民航历史上最长安全周期,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表征航空旅客运输事故征候演化机理,提出事故征候贝叶斯网络的建模方法。基于事故征候中致因事件、结果事件及分类标准的定义,以7 265起事故征候案例为样本,利用事件提取算法,识别事故征候叙述文本中的致因事件,利用改进的最大最小爬山算法实现网络建模;依据事件提取的测试集验证与结构学习的交叉验证,检验建模算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基于证据敏感性指标,识别关键致因事件。结果表明:航空旅客运输事故征候贝叶斯网络模型包含94个节点和247条有向弧。空降冲突、严重设备故障、机组成员疾病及火灾烟雾是模型中高风险关联的致因事件,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消除或减弱关键致因事件的发生能有效控制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煤矿安全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出发,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实例分析了 2 起煤矿安全事故,以便为煤矿安全隐患提供预防指导.  相似文献   

11.
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的影响因素,以人为差错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人为差错分析模型;通过借鉴ECCAIRS分析框架,并在基元事件分析(EEAM)逻辑和CCAR396部的分类方法基础上,构建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它从事件层、描述层、原因层和组织因素与改进建议层,分析航空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人为差错。此外,还将组织因素概念引入该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防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应用机组威胁与差错管理(TEM)模型分析2014—2020年民航事故/征候的航空安全报告资料,提取事件里存在于民航运行风险中潜在的情况、威胁、机组差错等因素,通过改进的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其中的关联关系,包括挖掘与事件严重程度有关的因素,找到TEM模型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航空器结束状态的致因因素,并进行关联网络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手动操纵/飞行控制差错、缺少/不足的飞行培训和安全管理、飞行员之间沟通差错与程序执行错误是造成事故/征候的显著因素;关联规则能够有效利用航空安全报告信息,通过定量的方法挖掘事故/征候的特征,找到影响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强关联因素,为民航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模糊评估法在民航不安全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航企业安全系统特点的分析,从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人-机-环境-管理4个子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判和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指标,在该基础上得到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综合风险度,建立了民航企业不安全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根据风险度评价矩阵和标准,企业可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全面的管理,避免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4.
ProblemReports of incidents in dangerous work environments can be analysed to identify common hazards, in turn aid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future accidents. Whilst studies exist that do this, most focus on causes that involve physical risk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and illustrate causes of forestry inc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ker-failure and fatigue. Method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analysis of eight years’ worth of New Zealand forestry incident data, with a focus on the cause of, and time that, incidents occur. Results This has resulted in two main findings. First, 70% of incidents can be attributed, at least in part, to worker-failures. Second, 78% of worker-failure based causes show indications of fatigue. This indicates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forestry incidents are caused by worker-fatigue. Finally, this dataset showed inconsistencies in data quality, similar to those that exist in other datasets. This did not affect our analysis. However, these types of erro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affect the data quality in the national reporting system. Impact on industry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used in a larger project on detecting fatigue in forestry workers for injury and incident prevention. It is also our hope that other researchers may find these results of interest for further fatigue prevention research in hazardous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机组行为、时间余量与飞行安全间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机组行为、时间余量与飞行安全间的关系,为航空公司的机组训练和避免飞行事故及飞行事故征候的发生提供帮助。利用1996—2000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下发的“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统计的通知”中的资料,找出因机组行为错误导致的、与解决问题的时间余量关系密切的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案例。与飞行专家进行研讨和分析,探求飞行事故及其征候的发生与机组行为和时间余量间的关系。找出了因机组行为错误导致的、与解决问题的时间余量关系密切的飞行事故11起和飞行事故征候133起。其中因机组疏于监控飞机设备和状况、未发现问题存在或未明确所发生的问题的性质而无作为,使得解决问题的时间余量为零或接近零,从而无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导致飞行事故3起和飞行事故征候96起;因机组发现问题存在并在明确所发生的问题的性质后,在一定时间余量内未能突破思维惯性的影响,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未能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导致飞行事故8起和飞行事故征候37起。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的发生与机组行为和时间余量的关系是,机组行为可以决定时间余量剩余的多少,时间余量的多少反过来决定机组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才能避免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Refineries are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MHI) which possess large quantities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Refine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mplexity and tight-coupled organization. Due to the high complexity and level of interaction among subsystems, designers and operators are unable to predict failures at the refinery units. The world has seen many incidents in refineries through leakage, fire and explosion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ccidents sometimes extend beyond the boundary of the property and reach the neighboring residents. This paper reviews refinery incidents worldwide and also outlines the causes of a fire incident at a refinery in West Malaysia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