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根据农村环境状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科学划定和调整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发布水质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2.
2015年,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4-2015)为依据,对湖南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全省13个城市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优秀;1个城市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不合格.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6.4%,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设率低、二级保护区整治不彻底、应急管理能力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为湖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由日常管理、水质监测、保护区建设及应急能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京津冀地区3303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环境管理水平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日常管理水平、水质监测及应急能力相对更优,天津市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4.
采取查阅有关部门相关资料及对阜新市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调查和采样监测分析,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的指标体系,对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分析了各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阜新市8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调查和采样监测分析,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的指标体系,对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了各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2014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18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水源地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甘肃省77.78%的水源地水质达到相应标准;100%的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划分;22.2%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违章建筑物;5.56%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生活污水未处理或未完全处理;16.67%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50%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分析水源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乌恰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乌恰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对乌恰县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为确保乌恰县饮用水安全,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管理,解决了乌恰县水源长期以来保护区界不清、管理依据不足的状况,为乌恰县饮用水安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区21个城市的6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区城市饮用水源地2007年供水量46457.2万m3,集中式供水服务人口达到546.73万人。水质调查表明,我区水质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为45个,占水源地总数量的70.31%。造成内蒙古饮用水源地环境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护区内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的潜在威胁、缺乏保护区划分和管理不到位、法律法制尚不完善和环境监管能力比较薄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及环境风险一直是影响我国饮水安全的主要隐患。虽然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成熟,但是在单一供水难以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协同供水的不同水源地之间的供水干渠在水源保护区划分上缺乏相关指导性意见,并且在水源保护区后期保护建设中针对性不足,难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本文针对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结合中型水库水源地的特点进行水源保护区划分,并综合分析水质和污染源等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治措施,为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黑龙江省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城镇共有178个饮用水源地,其中河流型18个,湖库型23个,地下水型137个。河流型和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下水类型饮用水源地有50个未达标,占地下水类型水源地总数的36%。水源地保护区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755.43万吨/年,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2999.66万吨/年,非点源废水排放量38618.46万吨/年。掌握了黑龙江省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和污染状况,制定了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对策。推动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黑龙江省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综述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及目前常用的各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对目前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针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做出评述。指出水环境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集对分析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集对分析法。该方法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其模型数学表达简单,物理意义明确,所含意义深远。研究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法简便易行,评价结果准确,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规划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评为防止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环境破坏提供了法律武器,同时,对于改变末端治理方式,从源头控制污染,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考虑环境因素的过程工业用水网络设计研究进展,分析了典型的过程工业水系统的特点,肯定了在整个水系统生命周期内考察用水网络设计方案环境效益的重要性,给出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用水网络设计中应用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5.
考洲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受潮汐影响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算术均值多因子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考洲洋海域海水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依据考洲洋在潮汐涨、落情况下海水质量的变化,定量分析了考洲洋潮汐对其海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是影响考洲洋海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考洲洋内部海域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以下,潮水的涌入能改善考洲洋的水质状况,涨潮时期各航次的算术均值多因子指数之和比退潮时期平均降低了13.92%。且潮汐的变化对主要污染因子的影响顺序为:无机氮>磷酸盐>石油类,最后提出了考洲洋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云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和污染取样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了15项评价因子,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按照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T 14848-93)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古云地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全区均为Ⅳ级水和Ⅴ级水,且二者所占比例为Ⅳ级水占25%,Ⅴ级水占75%。污染物以石油类、酚类为主,该类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西部石油开采区和金堤河沿线。部分样品中砷污染也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古云地区中部。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和功能组团设置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中心城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对中心城区布局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中心城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currently no widely accepted procedures for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GEAs) and this may be a barrier to improving their methodology. To encourage greater self-reflection within the GEA community, it is proposed to introduce consistent evaluation approaches. Two elements from current evaluation practice are reviewed here that could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valuating GEAs. The first are logic models which provide a transparent visual mapping of how activities in a GEA are intended to have impacts on policies. The second are performance metrics. It is proposed that GEAs adopt two kinds of metrics: (i) A common generic set for use in all GE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GEAs, and (ii) a specific set of measureable metrics for each particular GEA derived from/linked to the generic set. Although many issues arise in applying these and other elements from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GEA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re greater comparability of GEA performance and new knowledge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m. This Short Communication is part of a Special Issue on solution-oriented GEAs.  相似文献   

19.
从大气环境、噪声与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生态、安全与可持续4个方面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熵权法和云模型评价法的页岩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针对四川省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处于中等程度。页岩气开发对水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再次是对噪声与土壤环境,对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方面影响相对最小。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现状相符,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不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价方法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专家评价法和环境技术评价(EnTA)法以定性评价为主,简单易行,应用范围广泛;生命周期评价(LCA)法以定量为主,但由于数据采集困难,目前在应用上还面临很多困难;层次分析(AHP)法把定性与定量评价融合得比较好,对于解决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问题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