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5~2009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螳螂川水质现状,并进行各监测断面以及沿程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就螳螂川水质污染的实际状况及河流污染特性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十年来上海市闸北区范围内彭越浦、走马塘和西泗塘三条河道上的四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总磷和挥发酚七项指标,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探讨了水质变化趋势、时空变化特征、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在发现水质显著改善的同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评价汾河太原城区段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并找出其最主要的污染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7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是南沙河和虎峪河,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NH3-N;汾河1段污染最轻,水质稍好。  相似文献   

4.
对罗时江2011-2019年监测数据的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罗时江3个监测断面DO、CODCr、NH3-N和TP浓度进行年内变化分析,可以看出罗时江水质正在逐年改善,但在春夏季节污染更严重.用箱型图对罗时江3个监测断面的4个水质指标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看出3个断面中沙坪桥断面的水质最优,溪长村断面的水质次之,莲...  相似文献   

5.
以新泰市柴汶河各监测断面2012—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河流水质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平均值法、超标率和分担率对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氟化物、粪大肠菌群及挥发酚等8项污染物质进行评价,得出该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质是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河流水质受污染状况随季节性和河流沿程变化明显: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中游下游上游;同时对造成该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表水作为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其整体环境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汾河下游15个水质监测断面2013—2017年的16项水质指标,采用水污染指数法(WPI)和多元统计方法,以水质定量评价为基础,评估了汾河下游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其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汾河下游水质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劣Ⅴ类水为主,WPI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4.1—636.2;(2)水质的年际变化上,2015年Ⅴ类和劣Ⅴ类水的占比最高,水质状况最差;(3)在空间上,位于汾河干流尧都区段及涝洰河的6个监测断面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区域;(4)研究区营养盐(TP、NH3-N)和耗氧有机污染物(COD Mn、COD Cr )等典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废水,霍州市和洪洞县的水质恶化受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最大。污染程度具有从北向南、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弱的特征。研究显示:汾河下游水环境污染严重,汾河干流道美桥—尧都段和涝洰河应当作为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十年来的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介绍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现状,探讨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从理化指标对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浓度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005年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2013年已达到良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呈规律性的逐年提高和改善,确保了松花江更好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8.
以京杭运河常州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2010年至2014年近五年的沿线水质变化趋势,并借助SPSS软件对不同水期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的Pearson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不同水期水质变化显著,丰水期较枯水期和平水期水质好;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显著相关,Pearson分析的显著性在0.01水平上.研究为京杭运河常州段的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ToxScreen-Ⅱ毒性分析仪发光细菌法对盘溪河水样进行毒性测试,分析其毒性沿程变化特征以及对嘉陵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污染物、流速、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盘溪河水体生物毒性沿程表现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变化过程;虽然d3、d4、d5水体为微毒性,但入河口d7无毒性水体对嘉陵江水质影响较低。鉴于该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抗干扰力强等优点,建议在我市污染事故水体急性毒性分析及区域水质毒性变化预警监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海浪河作为牡丹江的一级支流,多年来一直是被高度重视水质的保护工作.采用2014年海浪河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分析了海浪河的水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海浪河干流3个监测断面中有10项指标未检出;汞、锌、硒、硫化物仅在部分断面有检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氟化物3项指标在各个断面不同水期均有检出;(2)海浪河沿程变化特征为上游至下游水质逐渐变差,但变化幅度较小;水期变化特征为整体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面源污染特征明显;(3)海浪河不同水期各断面污染物年平均值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海浪河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均满足Ⅱ类和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江  郑斌  汪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338-1347
2022年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是目前永定河上游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对2013—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研究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主要污染物年通量。结果表明:(1)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洋河上游水质清洁,中下游水质中度污染;清水河上游水质清洁,下游水质轻度污染;桑干河水质清洁。(2)不同河流水质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洋河上游年际变化较小,中下游水质趋于恶化;清水河和桑干河水质波动较小;全流域五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2,对应水质级别为轻污染。(3)洋河和清水河水质季节变化明显,而桑干河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洋河夏季水质较差,清水河上游春季水质劣于夏秋季。总磷和氟化物是永定河上游主要污染物,洋河是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中总磷贡献率为74%,氟化物贡献率为61%;且总磷是水污染主要的限制因子,一旦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问题,采集该流域内2010年-2016年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断面6年间综合污染指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少的下降56.7%,最多的甚至下降90.6%,且渭河陕西干流断面水质明显优于支流断面水质.说明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逐年好转.最后根据水质监测与分析结果,给出水质污染状况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深化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认识,围绕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形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水环境质量方面,磷污染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源排放量占比高,但工业源入河对水体的影响更直接,水库群运行带来的水沙条件变化对磷污染沿程演变有明显影响;在水生态健康方面,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湖库富营养化格局发生改变、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在水环境风险方面,化工围江、航运污染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长江流域面临着源头区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仍较大、水环境质量仍存问题隐患、水生态系统退化态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等复杂且严峻的形势,未来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仍有诸多挑战.建议统筹长江全流域“一盘棋”,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强化磷污染点面源综合管控,着力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同时加快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科技创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4.
王超  叶秋  贾伯阳  何文战  党超军  黄燚  杜浪 《环境科学》2022,43(3):1346-1355
城市地表水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广受社会各方关注.由于地形特殊,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污染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在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通过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支流地表水和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地表水、沉积物样品中碳、氮和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现阶段清水溪地表水属劣Ⅴ类,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体系中属严重污染级别.在所有水质指标中,NH+4和TP超标最为严重.清水溪地表水水质呈现出支流优于干流、降雨期优于非降雨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尾水/支流汇入和河流自净能力共同决定了营养元素在清水溪干流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源头污水直排和中下游的污水溢流等点源污染是清水溪干流地表水最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有限,河底沉积物在河流处于不同的水量条件下会发生营养元素“汇”与“源”间的相互转化,体现出内源污染的复杂性.支流/污水处理站尾水汇入的稀释作用,以及由于山地河流地表水中高DO导致其较高的自净能力,使得干流地表水水质向下游有逐步改善的趋...  相似文献   

15.
太浦河开通对上海市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全面摸清太浦河开通前后黄浦江上游工况、水量、水质、污染物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大范围产水、河网水流运动和小范围水质动态模拟的方法,开展多方案的水环境变化研究,揭示上海市主要水源地黄浦江上游水环境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太浦河开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污染物削减方案,并优选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太浦河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是反映河流健康的主要生物指标.为揭示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淮河流域典型水体—淮河干流、沙颍河、涡河和淠河进行系统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探明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27个点位中共获得浮游植物8门71属153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密度为0.019×10~5~131.824×10~5ind·L~(-1),不同河段浮游植物分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平均密度大小呈现沙颖河淮河干流涡河淠河的特点.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表明,淮河干流、淠河和涡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与沙颍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H'介于0.78~3.21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介于1.03~4.7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12~0.73之间.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大部分水体处于中等污染状况,部分点位处于重污染状况,其结果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沙颍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研究,利用不同污染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针对不同水期、不同干流、不同支流河段水体样本的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沙颍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因素及迁移影响规律进行探究,旨在为沙颍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整体在枯水期存在轻度Mn、Mo污染现象,流域整体污染受控于上游支流颍河和支流北汝河的污染,其中支流颍河污染的主要控制因素为Mn,支流北汝河污染的主要控制因素为Mn和Mo。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矿产和工业污废水的排放,自上游至下游河段顺水流迁移转化,而流域整体呈轻度污染,污染水平主要受到pH值、溶解氧(DO)、温度(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水源水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该文通过对近17年黄浦江上游水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系统探讨了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并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诊断当前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控、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初步构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近年来北京河流中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各河段水质均较差,劣Ⅴ类水质的河流长度超过80%,城市河流污染特征明显,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和氨氮,重金属污染较轻,悬浮物中的重金属占较大的比重;永定河水系枯水期氮污染较重,主要是硝态氮超标,以颗粒态磷为主要形式的磷污染较轻,重金属含量大都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潮白河水系水质较好,各水质指标除个别断面外大都满足中Ⅲ类水标准,重金属含量大都符合Ⅰ~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子-神经网络预测南渡江海口段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省南渡江日益严重的水污染现状,根据南渡江海口段2001年-2006年的监测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主要污染指标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检验,结果证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满足要求,再利用训练、检验后的模型对近几年主要污染因子进行预测,发现了变化规律,最后提出南渡江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