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在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启动之际,我们杂志社采访了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雷廷宙。他长期从事生物质能化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还曾参与过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编纂工作,主持过3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趋势了然于胸,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河南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多年来一直关注“文化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大课题。厉无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有望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振兴的引擎,并能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但也要避免出现新一轮的“产业过剩”。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揭示流域尺度城市群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对指导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文聚焦“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联合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生态保护、资源配置、动态演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等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求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核心观点如下:识别水资源、城市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协同、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并进的关键;分析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复杂耦合与动力演化机制对于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揭示黄河流域典型城市群和产业空间演变机理,构建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空间一体化目标与模式,是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和能源革命导致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复杂、“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背景下,黄河流域“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亟需更全面的整合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探索建立河南省产业技术联盟的新机制和新路子,增强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河南日报社拟于2008年4月-5月在郑州联合召开“河南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与未来论坛”。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南阳市奥德曼环保建安有限公司位于南阳市龙升工业园区,是国内首家生产生物技术治理生活污水的科技企业.主要经营的奥德曼环保设备装置系列产品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目录>,先后荣获2005年度河南省科技成果、2007年度河南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南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南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建设厅指定为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被环保专家誉为:"环保微型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产业发展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演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河南省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7.
开放合作,创新发展,是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的鲜明主题。 8月26日,在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万商云集中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静脉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即对社会生产过程和生活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加工利用的产业在世界上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静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为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实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采取了构建社会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对"静脉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世界“静脉产业”将呈现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出口量逐步减少,技术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结构趋向合理、各具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不断发展,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的基础上,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做出进一步判断,并提出环保产业“走出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引导,以援外项目为先导和示范,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借力绿色金融,采取公私合作伙伴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搭建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为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融入区域环保国际合作大格局,打造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2,(12):32-33
18日深圳举行的2012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峰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国未来的能源产业发展将更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创新,而其中的核电产业将以“安全”和“高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是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强大作用,对于中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哲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1,21(1):前插1-前插2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工产业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达21万家,涉及2800多个种类,产值占全国GDP的14%。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条件苛刻,涉及物料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严重。近几年重特大化工事故时有发生,如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3·21”、天津港“8·12”等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河南地处中原,为南北过渡性气候带,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境内有中药材2773种,中药材总储量8亿多公斤,居全国第3位,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这里是“医圣”的故乡:今天,传统道地的中药制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奠定了河南省的中药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地方环保产业的地位我国的环保产业是随着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的新兴产业群,尽管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它却以旺盛的生命力跻身于林立的产业之中。在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国务委员宋健提出“努力发展环保产业”;国家环保局长曲格平指出:“环境保护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和技术支柱。有计划地发展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技术总工程师桑国卫院士曾经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事关人民健康的重要产业,是网络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徐志  田海明 《陕西环境》2000,7(4):44-45
1前言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对环境保护产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 ,国内存在着一个潜在而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中国的环保产业 ,已经是本世纪的“朝阳产业” ,也必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历史回望“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产业的总称。包括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我国的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7.
闻泽 《环境》2005,(1):84-85
环保节能冰箱的推出迫在眉睫。环境保护与能源稀缺一直是关系地球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拉闸限电”频频出现,已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废旧家电回收产业的混乱落后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欧美各国相继出台有关节能与废旧家电回收的进口壁垒政策。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节能与环保”问题骤然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化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生物质能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将探索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不同产业碳水足迹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水关联分析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从区域碳水耦合视角开展产业碳水足迹效率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资源利用强度和效率对产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产业转型中的节水和碳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201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取水量和能源消费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对不同产业的碳水足迹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碳足迹和水足迹存在着行业不匹配现象。其中,农业水足迹最大,是水足迹最小的木材业的2333倍;采掘业碳足迹最大,是碳足迹最小的食品业的273倍。(2)不同产业碳水足迹效率具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足迹较大的产业其足迹效率偏低。(3)产业碳水足迹效率的差异主要受产业属性、水能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企业技术水平及产业关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4)建议未来河南省应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及水能关联情况制定差别化的节水与碳减排政策,加强制度约束和法律监管,推动企业水能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区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23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净零时代绿色新政产业计划”(以下简称“产业计划”)。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相比,欧盟产业计划同样采取补贴政策,并从监管、融资、技能、贸易等方面入手,增强其净零产业的竞争力,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总体来看,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或呈本土化、“圈子化”发展,全球绿色产业竞争或趋激烈。在短期内,该计划对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影响有限,但从长期来看,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压力增大,或面临被围堵的风险。应持续跟踪美欧政策走向,发展中欧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完善国内清洁能源相关补贴政策,加强产业链条资源整合,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机制,鼓励企业碳足迹标识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