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本文以氰化钾为目标底物来驯化活性污泥,使之适应并有效降解含氰废水,通过对比试验探究在不同条件下氰化物的降解试验,测定了微生物降解氰化物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加压水解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含氰废水加压水解的反应条件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水解温度影响最显著,反应时间次之,pH值及初始浓度影响都较小;氰化钾的加压水解反应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不同水解温度下,溶液中CN-加压水解的反应速率常数不同,并计算出该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活化能。同时建立了氰化钾水解去除率与水解温度、反应时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载体三相流化床催化氧化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相流化床作为反应器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及操作特性,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工作条件,并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活性炭作载体的三相流化床处理含氰废水因提高传质速度和解决深层供氧问题而加快吸附速度和催化氧化反应速度,明显提高活性炭对氰化物的处理效率,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容量比固定床法高46.3%。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中小型电镀厂排出中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国家黄金管理局长春黄金研究所与山东省新城金矿合作采用焦亚硫酸钠一空气法新工艺处理酸性含氰废水获得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新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宜pH条件下加入适量催化剂,加入废水中的焦亚硫酸钠与空气中的氧起作用,将废水中的氰化物分解为碳酸盐和氨,达到去除氰化物的目的.该工艺自1991年9月在新城金矿应用证明:  相似文献   

5.
氰化物的催化氧化脱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氰废水是一种普遍而剧毒的工业排放物,目前主要采用碱性氯化法处理。但是,碱性氯化法因使用氯气或次氯酸钠而有操作危险和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有可能取代碱性氯化处理的新的脱氰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工作主要是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催化氧化脱氰的反应条件,氰化物的吸附和分解,催化剂的筛选,连续工作容量和再生。一、实验本工作中主要用浓度为100 ppm 的氰化钾溶液进行试验。试验所用的活性炭除另外说明者外均为上海活性炭厂生产的粉末“试剂用活  相似文献   

6.
黄仕源  周珉  王晓青  许妍  瞿贤 《环境工程》2013,(Z1):25-27,53
实验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pH值对于总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研究参数均存在最佳值。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总氰化物初始浓度为3.7 mg/L,过氧化氢浓度为0.96g/L,反应pH值为9,反应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总氰化物去除率达91.2%。实验室小试对比实验表明,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均能有效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但过氧化氢氧化法的药剂成本费比次氯酸钠氧化法的药剂成本费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消除镉的污染,我厂将原镉锡合金功能性镀层,改为锡锌合金新工艺。但锡锌工艺采用氰化镀液,为了防治氰化物的污染,采用次氯酸钠槽内处理废水的处理工艺。经几个月的生产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环境效益。一、废水处理工艺含氰废水处理方法有碱性氯化法、电解氧化法、硫酸亚铁-石灰法、生物处理法等。其中碱性氯化法应用较广,具有技术可靠、设备简单、投资少、适用于高浓度含氰废水处理等特点。其基本原理是含氰废水在碱性条件下(pH值为8.5~11)氰被氧化成为氰酸盐,氰酸盐的毒性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在有足够的氧化剂时,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根据我厂的场地、设备等具体情况,决定采  相似文献   

8.
周霭痒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9-471
在塔式生物滤池生产性处理规模上考察了造气含氰废水在挂膜前后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未挂过氰化物的平均处理率仅为79.29%,挂膜后的处理率平均为95.26%,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量,防止了造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对Fenton试剂(过氧化氢与催化剂亚铁离子构成的氧化体系)氧化孔雀绿染料褪色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运用条件变化前后吸光度变化的方法,计算孔雀绿染料的脱色率,考察了过氧化氢、孔雀绿、亚铁离子的用量比例以及溶液pH值的大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孔雀绿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pH为3.0,过氧化氢浓度为4.87毫摩尔每升,亚铁离子浓度为0.12毫摩尔每升,孔雀绿浓度为12毫克每升比例条件下,30℃反应0.5小时以上,孔雀绿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9.7%.用该方法处理孔雀绿废水,操作简单、快速、消耗低、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胺萃取法处理含氰废水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黄金选冶过程中排放的含氰废水用N235作萃取剂从含氰废水中萃取铜、锌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预处理有机相、温度条件、相比、平衡pH、相接触时间和萃取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铜的萃取率达99%以上,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铜,反萃率可达99%。同时还可以回收氰化物,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氨氮电化学氧化产物与氧化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銮  施汉昌  徐丽丽 《环境科学》2008,29(8):2277-2281
研究了含氨氮废水在循环流动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讨论了pH值对氨氮电化学氧化效果、产物及其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有利于电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和游离氯的生成.氨氮的电化学氧化速率较大.在有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氨氮电化学氧化过程中有氯胺生成,氯胺的组成与体系的pH值有关.当pH>9时,一氯胺占优势;当pH=7时.一氯胺和二氯胺同时存在,并且近似相等;当pH<5时,主要是二氯胺;pH值>5时,可以避免三氯化氮的生成.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5×10-15mol/L,氨氮电化学氧化的2种途径中间接氧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金銮  施汉昌  徐丽丽 《环境科学》2008,29(8):2277-2281
摘要:研究了含氨氮废水在循环流动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讨论了pH值对氨氮电化学氧化效果、产物及其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有利于电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和游离氯的生成,氨氮的电化学氧化速率较大。在有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氨氮电化学氧化过程中有氯胺生成,氯胺的组成与体系的pH值有关,当pH>9时,一氯胺占优势;当pH=7时,一氯胺和二氯胺同时存在,并且近似相等;当pH<5时,主要是二氯胺;pH值大于5时,可以避免三氯化氮的生成。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小于5×10-15mol/L,氨氮电化学氧化的2种途径中间接氧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O3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兰炭废水,提出了兰炭废水达标排放的新处理方法。以铜为活性组分,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并采用XRD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催化剂结合O3催化氧化法去除兰炭废水中经生化处理后残留的污染物。设计了催化氧化试验装置,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O3用量以及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COD去除率的提高,O3用量提高有助于COD去除率的提高,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最佳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300 g,反应时间1 h,O3用量0.08 m3/h,pH为7左右时COD去除率可达到95%左右。另外,催化剂在20次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主设计的喷射床电沉积装置处理模拟采矿含锌废水。通过改变喷射床电沉积处理过程的pH值、电流强度、含锌废水浓度以及鼓入氮气等实验参数,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喷射床电沉积反应器对含锌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废水Zn2+浓度为1000 mg/L时,采用粒径为1.8 mm铜微粒电极,反应过程pH值为4.5,恒电流强度为15 A,向废水中鼓入600 L/h氮气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电沉积反应180 min后,Zn2+去除率达到49.44%,平均电流效率为41.63%。并以实验结论为基础,通过动力学模拟分析,建立了单金属离子电沉积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TiO2光催化氧化法对焦化废水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反应时间,TiO2投加量及废水初始pH对TOC降解的影响,通过GC/MS技术对处理前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解析废水在TiO2光催化氧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3 h,TiO2投加量为4 g/L,以及不调节废水pH的条件下,焦化废水外排水经TiO2光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后TOC的去除率为53.40%,有机物种类由66种降为23种;TiO2光催化氧化法对除多环芳烃外的其他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同种类有机物在TiO2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降解速率为石油烃>醇、酸、醛等有机物>酚>苯系物>含氮杂环有机物>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6.
以酸性高As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硫化法去除并回收As,研究了Na2S·9H2O投加量、反应初始pH、反应时间、Na2S·9H2O投加方式对As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RD(X射线衍射)、XRF(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对回收的As渣进行分析;对处理后的含As废水,利用高聚复配絮凝剂深度脱As,研究了絮凝剂优化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反应pH对深度脱As的影响并与常见絮凝剂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Na2S·9H2O投加量为55g/L、两段投加、反应时间为5min、初始pH为2.0的条件下可达最佳除As效果,处理后As回收率达98%以上,出水ρ(As)为0.61g/L,As渣中w(As)、w(S)分别达49.15%、40.98%,其他重金属元素几乎未检出. 在絮凝剂n(Fe)∶n(Si)=5∶1、投加量为7mL/L、pH为8的条件下可得最优深度脱As效果,出水ρ(As)低于0.3mg/L,同等条件下优于常规絮凝剂处理效果. 多批次扩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处理废水水质稳定,As回收率平均可达98%以上,出水ρ(As)低于0.3mg/L.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沉淀-Fenton氧化对甲基硫菌灵生产废水的预处理,考察SCN^-和CODcr的去除效果。先加入Cu-SO4和Na2S2O3对SCN^-进行沉淀,考察CuSO4和Na2S2O3加入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对沉淀后水样进行Fenton氧化,通过改变pH值、H2O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等得出该农药废水在常温下的最佳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沉淀处理后的废水,pH值为4、H2O2投加量为6~7 g/L、Fe^2+投加量为1.2~1.5 g/L,氧化时间为2~4 h,CODcr浓度从12 000 mg/L降至3 600 mg/L,总去除率达到了70%。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橙黄Ⅱ在单过硫酸盐(PMS)/Cl^-体系中的脱色过程和脱色机理,研究了初始pH值、PMS初始浓度、Cl^-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橙黄Ⅱ在PMS/Cl^-体系中脱色效能的影响,通过自由基猝灭试验和活性氯浓度的检测,确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PMS/Cl^-体系中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橙黄Ⅱ在PMS/Cl^-体系中的脱色受pH值的影响;橙黄Ⅱ在该体系中的脱色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增加PMS和Cl^-的初始浓度均能提高橙黄Ⅱ在PMS/Cl^-体系中的脱色率;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橙黄Ⅱ的脱色;体系中橙黄Ⅱ脱色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随着pH值的变化而不同,在酸性条件下体系中橙黄Ⅱ的脱色主要通过活性氯(主要为HOCl)的氯化作用实现,在碱性条件下体系中橙黄Ⅱ的脱色主要由单线态氧(1O2)的氧化导致。该研究结果可为染料废水的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用沉淀法制备FeOOH,以此为催化剂采用非均相Fenton高级氧化技术降解苯酚。对催化剂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初始pH对苯酚去除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H=3.0、双氧水的投加量为19.6mmol·L-1,催化剂的投加量为2.0 g·L-1,室温下反应10 min,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非均相Fenton氧化法降解苯酚能有效拓宽反应溶液pH值范围,对废水的苯酚的去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催化臭氧化法处理汽车厂综合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臭氧化反应基本原理 ,选用Fe2 + 、Cu2 + 、H2 O2 、Fe2 + +H2 O2 等作催化剂 ,对臭氧在不同催化剂催化作用下降解汽车厂综合废水中有机物和氰化物的速率、最终去除率和臭氧利用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O3+H2 O2 +Fe2 + 工艺可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氰化物 ,最终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