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建筑规划与生态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实施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加强高校校园环境保护,促进校园生态建筑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安静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师生员享受到生态文明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系统易懂地阐释生态文明概念,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生态文明,以及在全球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哲学思想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操作的国家治理概念和术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构成,是中国国家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国家环境与发展转型的整体性战略,其路径是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关键手段和工具是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其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6.
刘昕 《绿叶》2018,(Z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是在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中推行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该管理理念或原则与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简要阐述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介绍了其发展进程,重点结合盐城沿海湿地保护项目,对综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问题分析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2011年4月12日向媒体通报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梳理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主体重心的发展历史,即体系变迁和主体演化的过程,有助于明确生态文明教育主体的研究价值,更好地面向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先后经历了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三个阶段,纵观生态文明教育近50年的发展和革新,伴随着这项教育事业的主体由单一发展至丰富,生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3,(8):4-4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日前开幕,主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  相似文献   

1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徐梦佳  刘冬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1):123-127,131
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全球视角从总结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城镇化过程、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经验入手,从科学规划、科技发展、法律制度、公众参与等方面总结国外经验,并从构建空间治理体系、治理环境突出问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探索构建我国新型城镇体系下生态环境管治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生态环境意识、环境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缺陷、法律政策等,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难题,如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及环境纠纷等,应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及司法建设,以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保障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的关系,结合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困境,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即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王凯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4):99-104
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永续利用,不仅关系到多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点关注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自然资源治理,应满足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下的不同利益诉求与协同发展。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资源约束愈发显著,产业供给端的自然资源治理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结合两山论,通过对自然资源治理与人类活动发展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坚守两条底线的贵州实践是两山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演进与验证。进而结合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满足,梳理三者间联系与特性,以其核心理念为主线,围绕"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功能实现,构建一种多元主体下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并分析其约束条件与运行模式,以区域实践探析其目标功能实现与重要理论延展。最后提出应在产业发展与多方参与层面上统一思想认识,有利于新型治理途径的构建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62-169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是指从权利的角度去考察、理解当代中国的环境治理,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相关权利是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重要的治理工具。所谓环境相关权利,是指环境治理有助于保障的环境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命权和健康权,以及在环境治理中可以运用到的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等权利。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在理论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以人为本原则,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针和取向,在实践上也能够揭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和发展方向,既具有阐释性,也具有建构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如何通过规划手段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和管治,已成为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关注点。本文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对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框架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土壤环境规划思路、基本内容、编制步骤等问题的讨论,为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的深入开展提出建议,包括:加快健全土壤环境规划的规范和标准,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土壤环境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土壤环境规划与水、大气环境规划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构建土壤环境规划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2018"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达成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共识: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源于福建,发展和成熟于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落实。从地方推进改革的战略维度,关键要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主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会学者提出了几组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和特征的核心概念或实践探索,包括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  相似文献   

18.
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的资金需求周期长、盈利性较弱,极其需要开发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识别了开发性金融引导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构建生态产业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园区环境能力建设等,并进一步分析了各领域的建设目的、重点项目及实施主体。同时,从加强多方合作、优化投融资方式等角度,提出提升开发性金融服务能力、有效支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经过近45年的探索发展,规划理念与时俱进,规划层级不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规划技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统谋划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五年综合规划统领作用未有效发挥、规划实施管理较为薄弱、规划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美丽中国建设起步开局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规划要健全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空间属性、建立全过程实施管理体系,提升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