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救护车在执行救护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或驶离现场是否是逃逸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后驶离现场并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所以不属于肇事逃逸。1999年4月29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特种车辆在执  相似文献   

2.
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但有少数机动车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不积极抢救现场,给受害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生理及经济负担,笔者综合分析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对肇事逃逸犯罪的心理及预防对策作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日前,莆田市秀屿交警大队通过群众举报,将藏匿在广西的一交通事故逃逸者抓捕归案。这是当地警方设立交通事故逃逸案有奖举报以来,抓获的第17个交通事故肇事嫌疑人。  相似文献   

4.
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但有少数机动车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不积极抢救伤员、保护现场,为逃避法律追究和民事赔偿逃离现场,给受害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生理及经济负担。笔者综合分析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对肇事逃逸犯罪  相似文献   

5.
对于处理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民警来说,最轻松的时刻莫过于结案的那一瞬间。可是,安溪县交警大队民警在面对2月20日逃逸案件货车司机的自首,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事情还得从这起交通事故说起。 2008年2月20日2时许,安溪县交警大队值班民警接到报警,在魁斗镇蓬诞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报案人称“肇事现场有一个人趴在路上,流了很多血,不知是死是活。”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其形成过程条件的特殊性,变数很多。各种各样大小、五花八门型号的车辆,千奇百怪的原因造成路面上车辆痕迹形态和种类繁杂,结果导致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真伪难辨。因此,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勘查时,应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去伪存真,尽可能发现可以证明肇事逃逸的相关物证,特别是那些微量物证。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其形成过程条件的特殊性,变数很多。各种各样大小、五花八门型号的车辆,千奇百怪的原因造成路面上车辆痕迹形态和种类繁杂,结果导致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真伪难辨。因此,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勘查时,应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去伪存真,尽可能发现可以证明肇事逃逸的相关物证,特别是那些微量物证。  相似文献   

8.
排行榜     
《现代职业安全》2006,(12):16-16
2000 从11月起,在上海市范围内,如果交通事故双方损失均在2000元以下的,可由当事人自己确定过错责任,按要求填写交通事故记录书,直接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不需值勤民警处理。  相似文献   

9.
自从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起,按照规定,如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双办可以先挪车再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而不必经过交警的介入。但随着新规定的实施和时间的推移,无论司机还是保险公司都越来越担心碰瓷事件会更多地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日,湖南省会同县一位乘客因交通事故不幸死亡,其亲人要求为肇事车辆承保的保险公司直接承担赔偿责任,但被法院驳回了诉讼请求。究其原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被保险车辆上的人员均排除在受害人之外。这项规定也与充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权利的立法宗旨相背离。  相似文献   

11.
近日,湖南省会同县一位乘客因交通事故不幸死亡,其亲人要求为肇事车辆承保的保险公司直接承担赔偿责任,但被法院驳回了诉讼请求。究其原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被保险车辆上的人员均排除在受害人之外。这项规定也与充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权利的立法宗旨相背离。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春 《安全与健康》2005,(8):36-37,39
近年来,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频发,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国家和个人财产严重损失,而且由于破案率不高,致使受害当事人及家属得不到赔偿,肇事逃逸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法律的尊严得不到有效维护,成为当前事故处理工作中群众上访申诉的集中热点。  相似文献   

13.
救护车在执行救护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或驶离现场是否是逃逸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发生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明知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本应履行救护等义务,却在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教唆下逃离现场,结果使被害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此种情形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由于该解释自身存在缺陷,引发了争议和分歧。因此,笔者试对“指使逃逸致人死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6月9日,涉嫌包庇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嫌疑人林某向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投案自首。至此,尘封三年半的“2003·11·23”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悬案真相大白,心存侥幸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驾驶员钟某及涉嫌窝藏包庇的另外4名知情者全部落入法网,一起交通事故让六个原来完整的家庭破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5日,王先生购买了一辆别克牌轿车,并立即为该车投保了机动车商业保险。随后,王先生开着新车在去车管所办理牌照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维修车辆共花费了7567元。保险公司对事故车辆进行勘查、定损,王先生也为该车办理了临时行驶车号牌证。待王先生拿着单据去保险公司理赔时,却被保险公司拒赔。  相似文献   

17.
深夜追凶 4月11日晚22时,华安交警“122”报警台电话骤然响起,群众报称在华安城关加油站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人当场死亡,肇事车辆逃逸,车号不详。  相似文献   

18.
金军 《安全与健康》2006,(10):34-34
10月,某鞋业公司驾驶员刘某持8月领取的B1型货车驾驶证驾驶斯太尔挂车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4.5万元。此前该鞋业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车辆损失险,并签定了保险合同。事故发生后,鞋业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其形成过程条件的特殊性,变数很多。各种各样大小、五花八门型号的车辆,千奇百怪的原因造成路面上车辆痕迹形态和种类繁杂,结果导致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真伪难辨。因此,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勘查时,应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去伪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属民事合同性质;雇主在雇用活动中以及承包、租用、借用期间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雇主及发包、出租、出借人应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可以成为民事诉讼活动的第三人;农村居民到农村居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已连续居住、生活满一年的,应按城镇居民的计算标准赔偿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