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溪市星云湖入湖污染物分布研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云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2):56-58,61
污染物进和湖泊的方式,无论是来自点源或是来自面源的污染物,最终都将通过入湖河流、地表散流及湖面的降水、降尘载入湖泊,因此,通过对这几种方式进入的湖泊污染物的量进行监测,就基本可以掌握住进入湖泊污染物的总量。1999年,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对星云湖的十二条主要主湖河流、地表散流、降尘、降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际监测。得出通过入湖河流、地表散流、降尘、降水实际进入星云湖的主要污染物总是为:CODCr:1893.8t、BOD5:360.27t、SS:26460.5t、NH3-N:165.18t、TN:228.23t、TP:184.226t。污染物入湖一般以河流方式为主要方式,但磷主要通过降尘方式入湖,占入湖总量的54.1%,这与湖区磷工业发达有直接的关系:降水载入的氮量也不容忽视,占总量的11%。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星云湖径流区内磷矿和磷化工企业的分布情况,并对入湖河流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磷矿开采开发的磷污染入湖负荷量为46.6 t/a,其中螺蛳铺河径流区占84%。因此,治理星云湖流域磷矿开采加工区域磷流失是关键,重点是螺蛳铺磷化工业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星云湖流域磷矿开发污染历史的分析,并将星云湖与杞麓湖各污染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磷矿开发是造成星云湖TP污染负荷较大的重要原因。磷矿开发对星云湖TP输入量为58.66t/a,占总入湖污染负荷的28.2%。  相似文献   

4.
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个流域出发,根据湖泊环境保护目标,流域内污染特征,入湖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出了以氮、磷为重点,富营养化控制为核心,分阶段分区域的星云及其流域生态恢复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抚仙湖北岸入湖径流中总氮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仙湖现有污染主要来自北岸。通过抚仙湖3条入湖河流中总氮负荷量进行调查,对抚仙湖入湖河流中总氮负荷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条入湖河流总氮为劣V类水质,是影响抚仙湖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湖泊总量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围绕太湖水环境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各类污水排放浓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太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说清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进一步满足太湖流域监督管理的要求,为太湖流域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和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质自动站与手工监测结合对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核定的技术,并对入湖河流进行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7.
星云湖、杞麓湖磷污染来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Ⅴ类、劣Ⅴ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湖泊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研究可为营养盐入湖总量控制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针对入湖河流、大气湿沉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这几个湖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综述了相关污染物通量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还对污染物通量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V类、劣V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2010年洞庭湖主要出入湖断面水质、水量监测数据,估算洞庭湖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和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入湖及城陵矶出湖的污染物通量,分析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及空间来源组成. 结果表明,2010年洞庭湖经由四水和三口CODMn、NH4+-N、TP入湖通量分别为44.47×104、67.49×103、15.03×103 t,城陵矶出湖通量分别为73.69×104、82.46×103、21.88×103 t. 时间分布上,受水情的影响,洞庭湖污染物入湖通量在年内分配不均,最高值出现在6—7月,三口输入的污染物通量变化与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呈较显著相关;空间分布上,入湖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四水水系(占总入湖污染负荷的82.82%~87.54%),湘江和沅江贡献较大,长江三口入湖量仅占12.46%~17.18%. 此外,与1999—2002年(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2010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三口来水量减少了约1/3,经由三口输入的CODMn、NH4+-N、TP入湖通量减少了49.27%~53.19%,但该变化特征仍需进一步论证. 除入湖河流外,洞庭湖区间径流及湖面受纳降水虽然亦同步影响洞庭湖污染物输入,但该部分污染物通量贡献相对较小. 洞庭湖的污染物控制仍应以强化主要入湖河流输入通量控制为主,并重点兼顾湖区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丹阳市水体纳污能力分析及总量控制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太湖流域丹阳市的水质状况及废水排放情况,并根据丹阳市各条河流的水质管理目标,由各河流水文资料及相关参数计算出水体纳污能力,同时提出了太湖流域丹阳市各条河流的NH3-N和COD总量控制方案,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区域布点法对兰州市西固区的主要工业区进行空气降尘采样,利用色谱质谱分析仪对大气降尘中的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揭示出兰州市西固区芳烃类有机污染物中邻苯二甲酸脂类(PAEs)占主导地位,其中又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酯(2-乙基己基)(DEHP)占芳烃总含量的比重较大。通过样品的对比分析和来源解析,指出兰州市西固区大气降尘中的芳烃类有机污染物来源与西固区A公司的废气排放有关,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限制工厂废气直接向大气中排放。  相似文献   

13.
“河-湖”沉积物重金属环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悦昭  陈海洋  孙文超 《环境科学》2020,41(6):2646-2652
以府河及其受纳湖泊为研究对象,辨识"河-湖"系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风险,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该"河-湖"系统沉积物中主要金属污染物为Cd、Cu和Zn,且Cd存在生态风险.与受纳湖体相比,府河污染水平及风险程度更高.湖体空间分析显示,河流入口呈现更高的金属含量及风险水平.PMF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55.7%),包括工业排放(20.3%)、化肥施用(19.5%)和水产养殖(15.9%).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某建筑垃圾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建筑垃圾堆放场2.5 km范围内放射式布点,于2019年4月对降尘进行监测,探究了建筑垃圾堆放对环境空气中降尘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范围内降尘量普遍高于北京市同期降尘月平均水平。建筑垃圾堆≤150 m范围内降尘量最高,平均值为75.09 t/(km2·30 d);随着与建筑垃圾堆距离的增大,150~500 m范围内降尘量数值仍偏高,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值为32.53 t/(km2·30 d);在距离>500 m后,降尘量数值变化趋于平缓。建筑垃圾对降尘的主要影响范围在半径500 m内,受主导风向控制,建筑垃圾堆东北部受影响明显较大。  相似文献   

15.
千岛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1992~1993年对千岛湖水质?底质?生物和污染源的调查,对其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输入作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泊已属中营养状态?非点源输入量占入湖污染总量的95%,而50%非点源输入量来自上游安徽来水?建立了对流扩散模型并进行水质预测,提出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识别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的演变趋势,揭示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原因,于2015—2020年对呼伦湖入湖河流、湖周地下水、湖泊水体中氟化物(以F-计)浓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2005—2014年历史数据分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呼伦湖全湖水体氟化物浓度平均值在2.27~2.42 mg/L之间,年均值为2.36 mg/L,4个季节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四周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冬季则相反.3条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呼伦沟河水体中氟化物浓度显著低于湖体,分别为(1.14±0.36)(0.84±0.14)和(0.33±0.08)mg/L,氟化物入湖通量分别为236.41、396.31和301.29 t/a,地下水和入湖河流输入是呼伦湖水体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主要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引起的高自然本底环境下,受pH、湖体蓄水量和冰封作用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入湖河流、地下水等输入的氟化物在强蒸发作用下富集浓缩且缺少氟化物出湖途径是造成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太滆南运河入湖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滆南运河是太湖15条入湖河流之一,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呈现出明显的氮磷污染特征,成为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太滆南运河小流域和水质污染分段的特征,计算了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以区域内分段入河河流环境容量为前置约束条件,以构建保障太湖入湖水环境安全的三道生态屏障为重点,以控源截污为主要手段,开展太滆南运河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入湖河流的生态承载能力,确保入湖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18.
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筛选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以7大类168种人类化学品为靶向分析目标物,研究其在升金湖水体中的赋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O)、综合化合物持久性(P)和生物积累性(B)等毒害性评价指标以及生态风险(E)和人体健康风险(H)等毒性参数,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识别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构建升金湖水体优控清单,评价升金湖优先污染物水环境生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体7大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邻-苯二甲酸酯(PAEs)、抗生素(ANTs)以及金属元素(HMs)]污染普遍,其中上湖污染负荷高于中湖和下湖,呈现坝前蓄积现象.以污染物类别计,综合评分法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显示升金湖水体检出化学品优先级顺序为:PAEs > OCPs > HMs > PCBs > PAHs > VOCs > ANTs.高优先级污染物清单中综合得分最高的10种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M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PCB138、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七氯(HC)、p,p''-滴滴涕(DDT)、钡(Ba)、环氧七氯(HCE)和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生态风险商(RQ)为4.3~15.9,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且上湖区风险高于中、下湖区.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表明,HMs的非致癌风险最大(风险指数HI>1),其次为PAEs和OCPs,优先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致癌风险(人体终生致癌风险ILCR<10-6)可以忽略.本研究优化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的优先污染物综合评分法,全面考虑了化学品毒害特性、生态及人体健康暴露风险(OPBEH),为开展广泛的湖泊流域水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提供统一的方法学指导,并为建立相应湖泊流域优控清单,制定优先污染物排放和管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抑制多管除尘器落尘返混是提高多管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关键,通过在10t/h锅炉上采用湿排渣除尘设计的实践应用表明,湿排渣多管除尘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和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结合相关行业统计数据和污染物排放因子,对2004年这两个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论如下:长三角地区火电行业2004年SO2、烟尘、NOX和燃煤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49.2×104t、21.1×104t、87.6×104t和13.7t。2004年江、浙、沪三地水泥行业共排放工艺粉尘76.2×104t,其中PM10为70.1×104t、PM2.5为45.9×104t,气态污染物SO2、NOX、CO和氟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2.4×104t、49.5×104t、247.9×104t和7.4×104t。并对长三角地区电力和水泥行业的污染控制问题提出一些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