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聚氯乙烯(PVC)树脂行业耗汞量削减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0-2002年我国PVC树脂总产量和乙炔法生产PVC树脂产量的统计分析,以及对耗汞情况的估算,预测了2004-2014年汞的消耗量,提出了降低k值法(降低PVC树脂单位产品的耗汞量)和降低R值法(降低乙炔法产量在PVC树脂总产量中所占比例)2种削减耗汞量的方案.结果表明:若采用降低k值法,使k值由0.20 kg/t降低到0.12 kg/t,可使耗汞量减少40%;若采用降低R值法,使R值每年减少10%或5%,则8~14年后PVC树脂行业可彻底实现无汞化.最后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我国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现状及触媒低汞化进展情况,分析了低汞化推广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汞触媒低汞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汞污染场地特征识别与风险管控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中重要的履约计划。围绕当前我国场地尺度汞污染特征不清、风险管理模式不健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人为活动汞的物质流向与管控行业场地潜在的污染途径,系统分析了当前场地尺度汞的主要来源、赋存形态、空间迁移与形态转化,并以原生汞矿选冶矿山作为典型汞污染场地,构建了场地概念模型并对风险评价与分类管控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汞污染场地多存在于原矿开采、汞触媒、氯碱、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废物处置等有意汞排放行业,以及燃煤电厂、有色金属、水泥生产等无意汞排放行业。场地中的汞以无机和有机复杂形态赋存,并可发生介质间迁移与形态间的转化,对场地风险的精准评估形成挑战。汞污染场地潜在暴露情景的场地概念模型表明:汞可通过经口、呼吸、饮水、饮食等多途径进入人体并形成不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根据国外场地风险评价理论与管理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汞生物化学转化过程的精准风险评价与风险优先级相适应的分类修复/风险管控,以期成为一种科学规范、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汞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对策。最后对汞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方法与管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防治现状,回顾了汞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汞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汞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美国的安大略法(OHM)、30A法和30B法,并分析了我国汞监测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火电厂汞监测技术发展方向:一是开发适用于我国具体情况的基于安大略法的便携式监测设备,并出台相关标准、规范;二是发展我国汞连续在线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3个新型干法水泥厂为研究对象,分析典型水泥厂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探讨水泥厂中汞的来源和去向,研究重庆市典型新型干法水泥厂汞的排放特征,估算其大气汞排放量和排放因子.结果表明,3个水泥厂的汞主要来源为石灰石,其次为煤.石灰石汞含量为(0.025±0.001)~(0.032±0.002)mg·kg~(-1),煤汞含量为(0.080±0.002)~(0.110±0.012)mg·kg~(-1).脱硫石膏汞含量较高,为(0.447±0.007)~(0.525±0.009)mg·kg~(-1),其余原料的汞含量均较小.3个水泥厂排放的汞主要进入了烟气,脱硫石膏中的汞主要进入了水泥产品.3个水泥厂的大气汞排放量为(73.42±8.10)~(215.18±10.75)g·d-1,大气汞排放因子(EF熟料、EF水泥)分别为(0.016±0.001)~(0.049±0.001)g·t-1和(0.011±0.000)~(0.036±0.001)g·t-1,明显低于以往水泥行业采用的国外汞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用汞总量的削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比较了我国的用汞数量、世界汞的产量及用量的统计数据,从汞本身的污染危害性,我国用汞和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全球限汞、禁汞趋势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用汞总量亟待削减和削减的可行性。并以体温计行业为例,提出了我国削减用汞总量的具体建议:控制生产规模,慎批新建涉汞加工利用的生产项目,并逐渐淘汰生产规模过小的企业;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逐渐提升对涉汞企业的要求,将最低环保门槛与择优审批相结合;严格限制某些含汞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替代产品和技术;组织对废弃产品中的汞进行集中回收和处置;修订和制订相关涉汞标准;制订我国涉汞行业的用汞削减规划和相应的产业调整计划,逐步限汞,最终禁汞。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是目前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气相元素汞成为大气中汞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分析了光氧化反应脱汞技术(包括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认为光化学氧化反应技术脱汞均是在紫外光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基态原子或自由基,将难以脱除的Hg0氧化为高价汞,再通过配套的电除尘器等设备将高价汞捕集,进而达到汞污染控制的目的。不同的是,在光化学氧化反应中,汞的氧化需要借助于电厂烟气中的O2、H2O等成分,而在光催化氧化反应中,反应需要在光催化剂(TiO2或TiO2负载复合物等)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阐述了光氧化反应汞脱除技术研究进展。光氧化反应脱汞技术的汞脱除率均可达到60%~70%,具备设备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汞污染危机日趋严峻。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厂是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文章对我国燃煤汞排放现状、汞污染防治发展现状以及汞污染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汞污染防治的技术手段与经验,提出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防治的不足和建议,为汞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汞沉降是汞从排放源进入地表系统最主要的迁移途径,利用汞同位素追踪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潜在来源对研究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2—2013年对厦门市小坪、坂头、鼓浪屿和洪文站点降水中总汞(THg)浓度和汞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降水中THg浓度为1.0~59.4 ng·L~(-1),大气THg湿沉降量为13.1μg·m~(-2)·a~(-1).厦门冷、暖季降水中THg浓度相当,但由于暖季丰沛的降水量,导致暖季THg的湿沉降量约为冷季的2.5倍.降水样品中均表现出负的偶数汞同位素质量分馏(δ~(202)Hg,-2.2‰~-1.5‰)、正的奇数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Δ~(199)Hg,0.08‰~0.22‰),以及轻微偏正的偶数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Δ~(200)Hg,0.01‰~0.07‰).厦门降水中奇数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是大气汞液相光致还原反应的结果.偶数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不明显与其处于较低的纬度有关.厦门降水中δ~(202)Hg接近于厦门当地及贵州燃煤烟气中的δ~(202)Hg值,表明厦门降水中汞可能受到本地或传输过来的燃煤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聂国欣  袁博  王添颢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1):4599-4603
基于2015年我国不同地区原油及天然气产量和区域分布的统计数据,利用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汞输入因子和输出因子,估算了我国石油开采、炼制环节以及天然气开采、燃烧环节中大气汞的排放量.同时,依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预测性指标,以2015年为基准年,针对2020~2030年期间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行业大气汞排放量设定了3个阶段的减排目标,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阶段内两大行业大气汞的减排量和排放量,为国家实现履行《水俣公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燃煤汞排放及活性炭脱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由此凸显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是煤炭使用大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燃煤带来的大量汞释放使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十分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并部署了大气汞污染排放的控制及防治工作。目前,国内外对于燃煤电厂释放汞的控制技术逐渐成熟,其中利用活性炭及改性活性炭对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汞进行脱除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也是各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对我国燃煤释放的汞污染现状及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在众多燃煤脱汞技术中重点回顾了活性炭及改性活性炭对燃煤电厂汞排放的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动态     
两碱“连理”破解我国电石泥废渣综合利用难题随着第一袋PVC(聚氯乙烯)树脂产品顺利下线,我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基地——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国内首次实现纯碱与烧碱“连理”,成功破解了电石法生产PVC工艺中的电石泥废渣综合利用难题。如何有效处理电石法生产PVC工艺中产生的电石泥废渣,一直是困扰我国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为掘坑填埋或生产水泥等,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环保处理设施,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用于存放废渣。作为我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基地,海化集团经过多次科技攻关发现,电石泥…  相似文献   

14.
湘黔汞矿区土壤汞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湘黔汞矿带内典型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氢化发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湘黔汞矿区土壤中汞的形态含量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汞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态,酸交换态和铁锰氧化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汞的分配系数依次为:残渣态(85.77%)>>有机-硫化态(12.44%)>>Fe-Mn氧化态(0.93%)≈酸交换态(0.86%);土壤中各形态汞含量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与粘粒含量负相关,并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各形态汞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垂直空间上体现为表层土壤中的含量高于亚表层土壤,水平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含量急剧降低,并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而差异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输入性汞污染对矿区土壤中汞的环境毒性和污染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亚杰  朱云  王龙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1250-1256
介绍并利用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Hg (CMAQ-Hg)多尺度大气汞污染模型,模拟研究了2005年6月24日—7月31日我国大气汞污染状况. 初步模拟结果表明:人为排放源高的地区(如有汞矿群分布、煤炭和火力发电厂及金属冶炼厂)的大气中ρ(汞)较高,大气中元素态汞(GEM)的月均ρ(汞)高于反应性气态汞(RGM)和颗粒汞(PHG),初步反映了我国大气汞污染的分布以及不同形态汞的浓度分布受汞排放源种类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特征. 在解决汞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及将模型运行参数本地化后,CMAQ-Hg有望成为研究我国汞污染特点及其长程输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的汞含量与汞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垃圾焚烧是大气汞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为了解垃圾焚烧厂入炉垃圾中的汞含量和焚烧汞排放特征,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广州和芜湖市3座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对入炉垃圾进行连续采样分析,采用OH法对排放烟气进行采样测试,同时采集焚烧飞灰和炉渣样品进行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广州、芜湖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入炉垃圾中汞含量分别为(0.39±0.04)、(0.57±0.05)、(0.27±0.08)mg·kg~(-1).广州市焚烧厂排放烟气汞质量浓度为(9.5±3.9)μg·m~(-3),烟气中Hgp、Hg~(2+)、Hg~0分布比例分别为(0.9±0.8)%、(89.0±5.4)%、(10.1±4.6)%;芜湖市焚烧厂排放烟气汞质量浓度为(24.1±6.0)μg·m~(-3),烟气中Hgp、Hg~(2+)、Hg~0分布比例分别为(1.0±0.8)%、(65.4±27.6)%、(33.6±27.5)%;不同焚烧工艺排放烟气中Hg~(2+)的分布比例不同.广州、芜湖市焚烧厂脱汞效率分别为96.7%、33.7%;上海、广州、芜湖市垃圾焚烧厂大气汞排放因子分别为(0.156±0.016)、(0.019±0.002)、(0.178±0.027)mg·kg~(-1),广州市焚烧厂大气汞排放因子略低于韩国、日本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上海、芜湖市垃圾焚烧厂大气汞排放因子与国内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厂相接近.  相似文献   

17.
以PVC行业废汞触媒、糊式锌锰电池浆液、含汞锌膏为原料,采用动力通量箱法测试其挥发速率,研究了最佳试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通量箱气体流速在0.5 L/min以下,采用两级大型气泡吸收管吸收挥发汞时效率可达99%以上,增加1次空白测量可测得通量箱壁汞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很长时间里,汞-锑成矿的岩浆-热液(低温热液)假说在矿床成因中占着统治地位。现在,把汞矿与地下(地幔)汞的来源联系起来的超低温热液成矿假说又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土耳其斯坦-阿拉依锑-汞矿之初,我们区分了汞锑矿化岩浆派生的低温热液性质和成矿物质岩浆来源这样两个不同的概念。此后,所搜集的大量资料表明,汞锑矿化的物质来源是围岩,特别是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的碳酸岩。岩浆源是造成成  相似文献   

19.
氯碱行业属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产业,涉及一类污染物、难降解环境累积物质以及废渣和有害废气等多要素环境问题.建议尽快制定颁布<氯碱行业(电石法聚氯乙烯)环境管理办法>,抬高行业的环保门槛,规范汞的使用及其污染防治,实行全过程环境监管,同时尝试利用环保手段,依法优化调整我国氯碱行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促进该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河干流水产品汞污染特征及摄入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现场实地采样和实验测定分析了天津市海河干流水产品中汞含量水平及食用人群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海河淡水水产品中甲基汞和总汞的含量(以湿重计)分别为42.51 ng·g~(-1)和77.31 ng·g~(-1),甲基汞是水生生物中汞的最主要存在形式,且与鱼体中总汞含量水平显著相关.鱼体在不同器官中和不同养殖方式下的汞含量水平差异显著.海河淡水鱼类和底栖动物的甲基汞富集系数(BCF)分别为1.00×105m L·g~(-1)和4.23×104m L·g~(-1),与总汞相比,甲基汞具有更强的生物富集特性.海河淡水生物生物链中的甲基汞和总汞营养级放大系数分别为1.38和1.36.水产品中的甲基汞和总汞含量最大允许含量均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限定值,但同时应该注意,以海河淡水野生鱼类为食的儿童,汞摄入风险相对较高,其总汞和甲基汞摄入量分别达到154.07 ng·(kg·d)~(-1)和81.11 ng·(kg·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