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分析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期流域监测工作的新要求,指出目前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流域监测网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动性、精准性不够等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立足“十四五”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需补齐流域监测工作短板,具体而言,需完善流域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组建跨部门的监测网络,全面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增强监督性监测力度,加强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构建流域监测大数据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研究梯级电站建设和联合运行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为流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需构建水电梯级开发流域综合监测体系。本文提出开展流域综合监测的目的,并从构建原则、监测内容、监测站网、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桂  李计英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060-2071
在G IS、R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福建省闽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和晋江流域的MOD IS数据、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三大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模型,研究分析福建三大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地势较为平坦和交通便利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在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福建三大流域中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最好,晋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最差。随着时间的推进,三大流域的生态质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缓和趋势,这是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印证,也可为今后制定更加有效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和流域水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缺失,从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监督、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和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构架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追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水质分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技术性问题,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需要从监测技术、监测仪器以及监测人员业务素能等方面提高监测水平,使流域水环境监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为有关部门的做好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流域水质监测、流域污染源监测和流域事故应急监测三种地表水监测方式的研究,结合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对中国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指出流域水环境监测存在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布置数量不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布置不均,污染源在线监测普及困难、运行状况较差和应急监测资源不足、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