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讯     
《环境保护》2013,(14):6-9
要闻6月28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京会见了韩国环境部部长尹成奎。双方共同回顾了中韩环保合作的历程,并就大气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气候基金合作等议题交流了看法。双方认为,中韩环保合作是务实、积极、有效的,双方愿进一步加强交流,积极推动以上领域的合作,为中韩两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正共同面对日益凸显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出于对韩国推卸大气污染责任的防范和积极推动中韩环境合作的双重考虑,亟待加强对韩国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的研究。本文分析了韩国媒体及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探析了韩国政府应对雾霾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及其特点,并对促进我国跨界大气污染问题的妥善解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07,(3B):45-45
3月22日,正在澳大利亚陪同曾培炎副总理访问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与澳大利亚环境和水利部长特恩布尔就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加强水环境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致。双方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环保和水资源环境管理合作意向书。双方还决定,两国有关官员将尽早探讨两国在上述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环境合作模式的前景分析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环境合作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双赢的项目合作,不仅能有效地减排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效应,还能使合作双方均获经济和社会收益,这种双赢的环境合作模式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方向.受地区政治、权力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东北亚环境合作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通过中日韩环境合作的制度化来推动区域环境合作的发展、需要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来带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的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闻     
《环境保护》2014,(23):8
11月20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北京会见了哥斯达黎加能源与环境部长埃德加·古铁雷斯·埃斯普莱特。双方就环保合作交换了意见。对于中哥双方的环保合作,周生贤表示,首先要把2010年部门签订的协定中优先合作的领域作为两国工作重点,并希望中哥两国人员加强互访和交流,同时加强双方在多边环境公约的谈判与履约中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日益明显,光化学烟雾、区域性大气灰霾频繁发生,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2010年环保部等九大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2012年制定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这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提出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19日,韩国环境部长官尹成奎会见了正在韩国访问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意见领袖代表团。他与代表团成员畅谈中韩环境合作愿景,并讲述了韩国在环保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与教训。他说,中韩是环境命运共同体,双方在环境方面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双方多年来的良好合作是因为"中国国民视韩国国民为朋友和良好的合作对象"。近年来,中日韩三国每年都会定期召开三国环境部长会议。除此之外,每年中韩两国还会有两次环境部长会议。对此,  相似文献   

8.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率领的中国政府环境代表团一行8人5月30日离京赴日本访问。代表团是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前往访问的,这是自中日两国建交以来,我国第一次派高级环境代表团访日。代表团在日期间,中日双方将就共同关心的重大环境问题交换意见,如全球气候变暖、保护臭氧层、酸雨、大气和水体污染问题;介绍各自国家的环境现状及其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研究加强在环境领域的合作,如在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大自然保护,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合作。代表团访日期间还将与日本环境厅讨论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并拟签署中日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欧洲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长效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介绍了欧洲跨地区大气污染公约及其合作体系概况。分析了欧洲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的主要做法:成立专业的监测和评价机构,提供最核心的数据和科学认知基础;注重利益协调谋求合作共赢,横向推动政府间友好协作;注重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建议我国在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跨地区环境合作框架;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国家层面的跨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机构;推进科研技术力量的整合,建设跨地区大气污染数据共享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0.
闻泽 《环境》2006,(3):92-93
始于1990年的粤港环境合作,迄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16年中,双方在空气质量监管、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本地化的秸秆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定量评估秸秆禁烧管控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每年的秸秆焚烧集中期为春耕前(3月和4月)和秋收后(10月和11月).2017年秸秆焚烧集中期内,秸秆露天焚烧对东北三省的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4.01%和39.98%,农作秸秆露天焚烧是造成东北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相同气象条件下,2019年秸秆焚烧集中期,秸秆焚烧对东北三省大气中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58%和13.95%,表明2019年的秸秆禁烧政策有效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若东北三省均实施吉林省2019年的秸秆禁烧管控政策,则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将会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研究境外生物质燃烧对春季东亚地表臭氧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敏感性分析法与线性加权法,使用全球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春季全球不同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对东亚地表臭氧的贡献。结果春季全球生物质燃烧对东亚地表臭氧贡献在1×10~(-9)~5×10~(-9)(按体积计算)之间,其中75%是境外生物质燃烧的贡献。境外生物质燃烧对中国南部的影响比东亚其他区域更大,可达3×10~(-9)。在所有境外源区中,生物质燃烧对东亚地表臭氧影响最大的源区是非洲与东南亚。前者是中国东北部、中国北部、朝韩及日本地区的主要境外贡献区域。后者对中国南部的相对贡献最大。结论春季境外生物质燃烧对东亚地表臭氧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境外生物质燃烧对东亚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东亚地表臭氧污染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及区域之间的良好合作。  相似文献   

13.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及成果的应用与示范;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环保先行促进沈阳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翔滨  吴琳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3):51-52,57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背景下 ,沈阳的环境保护事业应当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思路 ,完善环保法制建设 ,依法管理城市环境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促进公众参与 ,扩大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促进沈阳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的海洋环境行政管理的特征、海洋环境管理法律的特征以及海洋环境政策的特征的分析和比对,认为较之韩国的海洋综合管理而言中国的海洋环境管理过于分散,而与中国的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的协调性相比韩国的海洋环境政策过于独立.尽管中韩海洋环境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两国都意识到世界发展趋势和新的秩序变革,并为建立先进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积极地进行相关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耦合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非甲烷挥发性颗粒物(NMVOC)排放清单,定量分析了2012年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过程中隐含的大气污染排放转移.结果显示,中国是隐含SO2、NOx、PM10排放的输出地和隐含NMVOC排放的输入地.欧盟、东亚和美国购买我国商品(如电力燃气和水供应业、重工业和矿采选业)导致的出口隐含大气污染排放量占比约为70%.中国在消耗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东&北非、东亚、东南亚和欧盟进口商品过程中,导致上述地区排放NMVOC为3.1×106t,约占我国进口隐含NMVOC排放的69.2%.为了减轻我国对外贸易中承担的环境负担,本文从加强重污染产业管控、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全球绿色供给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气质量改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多目标需求,仅依靠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将不足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目标. 结果表明:构建“政府-科研机构-市场-社会组织”多元共治模式,通过命令控制与非命令控制的协同实现治理方式转变,从而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 在顶层设计层面,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空气污染程度及各行业污染控制措施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减污降碳政策;在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学科融合、部门协作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科技研究,解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措施评估以及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和研究成果落地等问题;在市场方面,将自愿减排交易和更多高排放行业配额交易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强与排污权、用能权、绿色电力等环境权益交易之间的协同,强化市场手段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治理机制和手段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作用,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构建第三方环境信用平台,促进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公众等关键利益方形成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 研究表明,“政府-科研机构-市场-社会组织”多元共治模式能有效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多元共治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市场与社会组织的作用,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东北亚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测定了2017~2018年沈阳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显示:沈阳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28.5±11.9μg/m3,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浓度最高,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31.0%、22.4%和19.2%.运用离子化学计量学关系、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沈阳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的可能来源.并整合了东北亚冬季(中国东北、韩国、日本)近20a来PM2.5水溶性离子数据,发现沿着东亚冬季风,东北亚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浓度从中国东北,经韩国海岸、韩国和济州岛,日本海岸至日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在韩国和日本出现局部上升,且在不同区域,不同水溶性离子占比明显不同.其中,韩国冬季PM2.5中SO42-、Ca2+和K+受外来源影响显著,NO3-和NH4+主要来自本地源,Cl-、Na+和Mg2+主要来自本地源或海源;日本中部冬季PM2.5中SO42-、NO3-、NH4+和K+主要来自本地源,Cl-、Ca2+、Na+和Mg2+主要来自本地源或海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对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进行学习与借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芬兰等国家的海洋环境监测情况,主要从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海洋环境监测项目和海洋环境监测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研究,提出了国际海洋环境监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监测制度、监测体系和国际交流合作三个方面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近年来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后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反映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市2002-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沈阳市在工业高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和社会繁荣进步对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压力的条件下,经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力度的加大等一系列措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历史性改善;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指数排序为PM10>NO2>SO2,SO2污染也不容忽视,NO2污染控制仍需加强;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中以稳步提高为特征,以相应的环境管理力度加大和环保资金总体增加为保证;文章揭示的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好转为东北老工业区域中其他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