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构建了城市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框架体系,包括11种城市灾害所对应的风险系统评估后的综合评估,每个系统的评估是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采用信息扩散技术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阶段、灾害风险种类和级别组成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它是由3个阶段、6个环节及每个环节的矩阵模式组成.据此,简述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过程是灾前预防矩阵管理、灾前准备矩阵管理、灾中应急矩阵管理、灾中救援矩阵管理、灾后恢复矩阵管理和灾后重建矩阵管理不断循环和完善的过程.最后,用一个虚拟实例说明了阶段矩阵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事件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灾害发生后,灾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灾后工程建设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抢险救援、恢复重建和风险防范的过程。这其中涵盖了灾后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灾后重建规划的反思,强调坚持安全第一的灾后重建选址原则,强化灾害评估机制的程序,提倡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针对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特点,提出了城镇发展要规模适度及实施迁村并点的具体措施等预防和减轻灾害的规划途径;并提出了建设高效的应急体系,以应对超标准自然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灾害损失的科学、系统评估是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提基础。灾害损失分类呈现损失分类精细化方向发展,且灾后损失评估逐渐向灾后需求评估方向发展,但是灾害损失评估仍是需求评估的基础。灾害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虽然很难用经济价值进行量化,但是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广泛和深远影响使管理者不得不重视这种灾害后果的评估,以满足灾害管理的需要。同时,从经济学视角基于灾害损失发生过程的灾害损失分类更切合灾后需求评估和灾害过程管理的需要。针对我国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灾害损失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相关损失与影响评估方法和标准的研究,对于灾害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外灾害经济研究与管理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亚平 《灾害学》2009,24(4):112-117
中外学者从不同视域对灾害经济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观点和经验为我们深入研究灾害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结合汶川8.0级地震导致的惨重损失及灾后重建出现的问题,阐述了构建我国以人为本的灾害管理机制和可持续重建地震灾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应对赤潮灾害防灾减灾、灾后救援及管理的需求,在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参考赤潮灾害对受灾体的危害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及在实际中可获取的业务数据,提出了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灾害经济学理论,借鉴其他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先进思想,采用市场价格法,分别建立了包括海水养殖业经济损失、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赤潮灾害业务与应急监测费用和赤潮灾害处置费用的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提出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九江地区5.7级地震发生后灾区某市政府在应急救灾抢险方面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对灾区政府从启动初动体制到全面展开应急救灾工作的应急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就我国各级政府在灾害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应急预案但没有相应的防灾规划实施细则、灾后受灾应急评估体系不健全、应急避难与应急救灾物资缺少规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亮  王伟  孔锋  张磊 《灾害学》2024,(2):185-191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结合灾区实际和数据局限性,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可依据恢复重建项目完工情况与投资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评价得出绵阳市城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项目恢复重建实施情况相对较差;(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振兴旅游产业,但由于特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区域、灾后救援资源局限以及次生灾害影响促使恢复重建的效果降低。(3)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从旅游规划、结构韧性、防灾减灾、经济与生计、社会与心理、体制机制、法律规章、监测评估八个方面构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为实现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带动灾区社会经济的改善,提升灾后重建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灾害监测无人机技术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云  徐伟  吴玮 《灾害学》2011,26(1):138-143
以汶川8.0级地震灾害中民政部门使用无人机采集数据、评估灾情、监测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为例,总结灾害监测无人机技术在灾害救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归纳其技术范围,分析其应用方法以及在地震灾害监测评估中的突出应用,指出其技术应用优势和不足。最后,从该技术发展现状、应用程度和减灾救灾应用需求角度出发,指出灾害监测无人机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快速评估、恢复重建等方面广泛应用前景,并提出建立与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1.
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在特大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巨大破坏将国家减灾救灾的战略需求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利用国产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等航空遥感平台,在灾前预警、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等不同阶段获取及时、准确、有效的灾害数据,是减灾救灾的重要组成内容.阐述了SWDC在灾中应急与灾后详评估中采用的技术方案,并于2008年5月16日、18日、21日三次获取了北川、平武、安县和青川等县市的航空遥感影像,制作了北川县地质灾害分布图、灾区公路损毁分布图等图件.在此基础上,对SWDC的数据快速获取能力和高精度的灾害详评估进行了着重论述.最后,分析了灾害应急航空遥感数据处理的现状,对各种处理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航空遥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I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social aspects of housing provision are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f both emergency shelters and permanent housing, particularly in settlements that have been permanently relocated or entirety rebuilt.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housing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aster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Yungay, Peru Earthquake-Avalanche of 1970. Consideration of these issues presents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tension between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affected popul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pre-disaster socio-economic patterns for reconstruction and the criteria used for assessing the success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post-disaster housing reconstruction must avoid rebuilding structures which reflect, sustain and reproduce patterns of inequality and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13.
地震对人类影响及应对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银  周俊山 《灾害学》2011,26(1):118-122,127
每一次破坏性地震都给人类的财产、生命、身心、生活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地震灾情因社会发展而加重.已有研究从地震灾后抢救、重建和防震减灾等角度进行,存在很大不足:应急研究频繁,长期灾后重建研究不足;政府支持角度研究多,非正式支持研究少;自然科学研究较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少,尤其是中国对地震的经验总结不足.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灾害学》2021,(2):159-165,175
韧性理论引入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为世界防灾减灾实践提供了新理念,并在国内外韧性城市社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针对乡村地区,尤其是高脆弱性的贫困村韧性社区建设的研究还较为鲜见。该文以韧性理论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对贫困村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新时期我国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害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及特点。研究发现:贫困村不仅产业经济落后,而且还具有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建设滞后、社会公益设施匮乏、教育水平较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这类灾害多发区与贫困人口聚集区在空间上的叠加,成为我国社会生态系统高脆弱性地区,面临着严峻的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的双重挑战;基于韧性理论视角,通过构建贫困村适灾韧性系统,开展贫困村社区韧性综合评价,调整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理念等,以推动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村社会生态系统特点,以建立健全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机制、探究提升贫困村适灾韧性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协同灾害管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开展灾区恢复重建动态监测与后效评价等政策举措为抓手,深化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实践,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鉴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巨大破坏作用,在现代大都市的不同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躲避设施可以有效减小地震等灾害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对城市震害特点的分析,提出按社区、楼宇设置小区域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对策和就近分散、应急维生、多功能防御、功能复用等防灾原则,以期减少地震次生灾害发生,为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创造有利条件,最大程度减低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in urban or rural areas around the world have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local societies. Pre-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s on communities. To explore the popular research topics and trends in this area, CiteSpace was used to develop a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in research into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planning, disaster mitigation knowledge, participatory disaster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building. In this Special Issue, there were six distinctive earthquake disaster research papers that covered scientific,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o reduce the effect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pproach and systems thinking is needed. The investigation also revealed that there has been a paradigm shift from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o pre-disaster prevention to build community and urban resilience.  相似文献   

17.
唐尧  王立娟  马松  尹恒  王志军 《灾害学》2021,(2):124-129
以甘肃文县2020年"8.17"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探索性将该类灾害前期阶段应急救援决策总结为:灾情盲估预判-先期应急备灾-成因剖析-灾情宏观初判-应急救援决策等。研究结果表明:预判影响人口约10.8万人,预估需求帐篷约2.3万顶、饮用水约240 t/d,文县消防救援大队距离最近,附近有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等8家医疗防疫力量,石鸡坝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可作为临时安置避难场所备选;受影响矿山企业5家,重要水库1座;泥石流淤积物堆积区约7.91×10~4 m~2,堰塞湖面积约1.06 km~2,淹没区约37.4×10~4 m~2,因灾受损民居51处、桥梁3处、电站1处、加油站1处及耕地10处,优选3条灾后救援生命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网络的台风灾害演化系统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自然灾害演化系统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的思路与方法。以"莫拉克"台风为例,构建了包含30个危机事件与39条连接边的台风网络演化模型;采用网络节点的出入度、子网节点数和包含节点的支链数进行风险分析,并确定关键节点,进一步提出断链方案和控制建议。结果表明:狂风、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交通堵塞和村庄毁坏等事件风险较大,是台风灾害系统的关键节点。据此提出建议: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运行能力,加强交通系统监管和调度力度,启动农村人员安置和灾后重建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