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草浸泡液对藻类抑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菁  朱擎  吴为中  芮克俭  李艳波 《环境科学》2008,29(12):3376-3381
室内研究了不同降解方式和降解时间的稻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其抑藻机制.结果表明,稻草本身存在抑藻活性物质,低温浸泡4 d的无菌稻草液在2.5 g/L投加量下,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达到了69.3%.在稻草浸泡液抑藻过程中,稻草产生的化学物质作用和生物作用同时存在,其相对大小取决于稻草的降解方式和降解时间.对于厌氧降解浸泡液而言,主要通过化学物质的作用抑藻,其抑藻效果随稻草厌氧降解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弱,如厌氧浸泡15 d和30 d的稻草液在1.5 g/L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为83%和46%;好氧降解浸泡液主要通过生物作用抑藻.其抑藻效果随稻草好氧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如1.5 g/L投加量下,15和30 d好氧降解带生物相的稻草浸泡液对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81%和93%.  相似文献   

2.
大麦秆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薛  胡洪营  门玉洁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1984-1987
大麦秆提取液是无害、高效的抑藻剂.未过滤大麦秆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投加比例在10mL·L-1以上时,抑制效果与大麦秆提取液投加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6d后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且培养液澄清透明;而通过0.22μm滤膜过滤后的大麦秆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不显著.在投加未过滤大麦秆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发现大量原生动物,推测原生动物的吞食作用是大麦秆提取液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药剂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用从芦苇中提取的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和大麦秸浸出液两种化感物质以及十六烷基溴化铵和异噻唑啉酮等四种药剂对不同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对比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迟缓期投加试验药剂效果比在对数期投加效果都好,在迟缓期投加四种药剂,都有很好的抑藻效果;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对数期投加化感物质,虽然有一定的抑藻率,但效果较差,而在藻对数期投加10mg/L以下的CTAB和异噻唑啉酮能达到很好的水华抑制效果。同时发现,化感物质在某些浓度时还对铜绿微囊藻有刺激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氮、磷营养盐水平下植物化感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灰化薹草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控温、控光无菌条件下,采用锥形瓶批式培养法,分别观测3组氮、磷营养盐水平〔5.0、0.5 mg/L(超富营养);2.0、0.2 mg/L(富营养);1.0、0.1 mg/L(中营养)〕条件下,灰化薹草质量浓度(以干质量计)为0(对照组)、0.05、0.1、1.5、3和6 g/L时,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通过对比分析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最大比增长率和抑制率得到不同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超富营养和富营养水平下,灰化薹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呈现“低促高抑”现象,抑制率分别在-23.3%~26.1%和-10%~76.5%之间,由促转抑时灰化薹草质量浓度分别为3和1.5 g/L;而在中营养水平下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在1.6%~85.6%之间.铜绿微囊藻最大比增长速率随氮、磷营养盐水平表现为超富营养(0.81~0.88 d-1)>富营养(0.55~0.80 d-1)>中营养(0.40~0.76 d-1).相同灰化薹草质量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氮、磷营养盐水平的增加而降低.3组氮、磷营养盐水平间最大比增长速率的差值,随灰化薹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显示,水体氮、磷营养盐对植物化感抑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植物化感控藻效果需综合考虑水体氮、磷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5.
荸荠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植物种植水培养、植物浸提液培养及植物共培养3种培养方式研究了荸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荸荠植株种植水、荸荠浸提液以及荸荠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了化感抑制作用.100%浓度的荸荠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达到91.40%,而荸荠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为86.83%.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直接验证了荸荠能够通过不断地向水体中释放化感物质来长久、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初始密度铜绿微囊藻与黄菖蒲共同培养的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铜绿微囊藻胁迫对黄菖蒲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初始藻密度分别为0,1.0×105,1.0×106和1.0×107 cell/mL时,相对应的黄菖蒲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及铜绿微囊藻MDA浓度先逐渐增加然后降低;同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个处理组中,铜绿微囊藻SOD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铜绿微囊藻胁迫对黄菖蒲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的诱导效应,具体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越高,其胁迫效应促使黄菖蒲释放越多的化感物质,导致其种植水化感抑藻能力增强,但是在铜绿微囊藻密度过高时,黄菖蒲种植水的化感抑藻能力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采用两种不同的有机溶剂(水、乙酸乙酯)及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成分)提取加拿大一枝黄花中的抑藻活性物质并进行抑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试验设定浓度下,水浸提物在30 g/L时具有最高抑藻率89.89%,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为8 g/L时即达到60.88%的抑藻率,而挥发油成分在浓度为10 g/L时有最高抑藻率45.11%。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抑藻效果,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具有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开发新型抑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水生观赏植物红掌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嘉成  周利  朱佳  高静思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0):1638-1644
为研究红掌根部浸提液和红掌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考察了红掌根添加量(以ρ计)分别为0、0.5、1.0、2.0、3.0、4.0 g/L及红掌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研究了不同红掌根添加量下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指标及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红掌根部浸提液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在红掌根添加量(3.0、4.0 g/L)较高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超过90%. 藻类的光合活性也受到极大的损伤,具体表现为最大光量子产量和有效光量子产量的降低,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的降低等. 铜绿微囊藻细胞内的酶系统工作也受到抑制,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受自由基严重攻击,细胞受损伤程度较大,具体表现为MDA(丙二醛)的快速积累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急剧降低. 随着红掌根添加量的升高,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化感抑制效果显著加强. 与对照组相比,高红掌根添加量组(3.0、4.0 g/L)的光量子产量降低了0.3,c(MDA)升高了10 nmol/mL以上,POD活性降低了3 U/mg. 试验第18天时,对照组、0.5、1.0、2.0、3.0、4.0 g/L红掌根添加组ρ(Chla)分别为515.80、396.35、246.44、160.50、3.67和4.13 μg/L. 红掌种植水对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差于高红掌根添加量试验组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藻效应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乳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藻效果及可能的抑藻机理.结果表明乳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72h,除最低浓度实验组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为60%外,其余浓度实验组的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在乳酸胁迫下,藻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电导率上升,细胞中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O2·)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透射电镜图片显示,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推测乳酸可能的抑藻机理是改变了藻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细胞结构,降低了其抗氧化能力,最终使得藻细胞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10.
对水芹、美人蕉、黄菖蒲、菹草4种水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特征进行了研究。不同的植物组织器官及不同的植物处理方式下,抑藻效果不同,最具抑藻潜力的植物为黄菖蒲和美人蕉。经黄菖蒲和美人蕉种植水培养5d后,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达70.12%~77.25%。质量分数为0.53%的黄菖蒲叶提取物,经11d的培养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为65.30%。抑藻机理可能在于化感物质的胁迫使微囊藻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过量堆积,进而引起对藻细胞的伤害和影响藻类正常的光合作用。SOD酶活性与藻的比增长率均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柚子皮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研究柚子皮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如pH,生物材料粒径,染料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染料溶液在弱酸或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甲基蓝被该生物材料吸附;其粒径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30 ℃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1 h左右达到平衡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在30 ℃及pH为8时的最大吸附量为169.49 mg/g,符合Langmuir方程;该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表明柚子皮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是以物理吸附为主,可作为染料废水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12.
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对氮磷去除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藻液D680和叶绿素a浓度,研究了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在分离培养和共生培养2种条件下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了水网藻对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水网藻种植水作用8 d后,铜绿微囊藻死亡率达92%;不同浓度的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门玉洁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07,28(9):2058-2062
研究了芦苇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thyl-2-methylacetoacetate,EMA)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的生长抑制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MC-LR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MA在培养1周内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7d值为2.0 mg·L-1,但EMA的抑制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整个培养期间,EMA对MC-LR的胞外释放无显著影响.培养7 d后,单位藻细胞内MC-LR的含量随EM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EMA投加浓度为1.5 mg·L-1时,单位藻细胞MC-LR的含量为25 ng·(106个)-1,比对照组增加了39%.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MC-LR总量(胞内和胞外的总和)随EMA浓度增加先略微升高后显著降低,EMA投加浓度为3 mg·L-1时,培养液中MC-LR胞内胞外总量为28 μg·L-1,约为对照组的一半;16 d后,EMA对单个细胞内MC-LR的含量以及MC-LR总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荷花不同部位浸出液对3种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荷花不同部位(茎和叶)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及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为利用荷花化感物质减少湖泊富营养化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荷花不同部位的浸出液对3种藻类均有抑制作用,荷花叶浸出液抑制效果好于荷花茎浸出液。荷花不同部位浸出液对藻类的半浓度效应(EC5)0各不相同,荷花叶浸出液对四尾栅藻的EC50为4.21 g/L,抑制效果最好;铜绿微囊藻及蛋白核小球藻的EC50值分别为5.35 g/L、9.92 g/L;荷花茎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及四尾栅藻的EC50值分别为9.52 g/L、7.28 g/L、6.90 g/L。  相似文献   

15.
姜恒  吴斌  阎冰  邢永泽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186-1193
运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桉树叶水浸出液胁迫下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2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包括PS(光系统)Ⅱ的Fv/F0(潜在活性)、Fv/Fm(最大光能转化效率)、Yield(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其中Fm和F0分别为最大荧光和基础荧光〕的变化,同时监测微藻的生长情况,以研究桉树叶水浸出液对海洋微藻的影响,从而为探讨华南沿海大量种植桉树所造成潜在的海洋生态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结果表明:①低浓度(以φ计,0.4、0.8、1.2mL/L)胁迫在96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的上述4项荧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2.0mL/L)胁迫下,24h时湛江叉鞭金藻的4项荧光参数都处于最低值,48h时处于次低值. 表明高浓度在胁迫早期(48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4项荧光参数有抑制作用,而后期(72、96h)这4项荧光参数又恢复到正常水平,抑制作用解除. ②低浓度(0.4、0.8mL/L)胁迫下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在24、48h内均得到促进,而高浓度(2.0mL/L)胁迫下Fv/Fm在24h时为最小值,表现抑制作用;另外3项荧光参数则未受显著影响. 在胁迫后期(72、96h),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就生长情况而言,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2种海洋微藻细胞密度的增长明显变缓. 表明桉树叶水浸出液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都有影响,从而将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基质滤料对Cr(VI)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pH值、初始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滤料用量为200 g/L,溶液pH=3,初始浓度为20 mg/L,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振荡90 min,Cr(VI)的去除率可达到93%以上。粉煤灰基质滤料对Cr(VI)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镉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Cd2+浓度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 Kutz.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Turp.) Kutz.],研究Cd对两种淡水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浓度低于0.1mg/L促进斜生栅藻生长,高于0.15mg/L时才转变成抑制作用,表现为毒物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但铜绿微囊藻对Cd2+的毒性非常敏感,0.05mg/L Cd2+作用72h后,其生长就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受到Cd2+的胁迫,两种藻细胞均表现为细胞膜受损,藻液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藻细胞表面的絮状物随着Cd2+的升高增多,尤其是铜绿微囊藻改变更为明显;同时,氧自由基( )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早期均可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两种藻对Cd2+均有一定吸收作用,单位藻细胞内,斜生栅藻对Cd2+的吸收能力明显好于铜绿微囊藻.镉对这两种藻的毒性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氧自由基产生以及由其引起藻细胞生理生化改变而使这两种藻受到损伤,相比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不仅对Cd2+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对其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提示斜生栅藻具有开发成水体Cd2+生物处理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提取液对蓝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照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氮磷营养、水温等条件下,添加水生植物(睡莲)提取液对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证实了植物提取液对蓝藻有抑制作用,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细胞密度为6×10^7~2×10^10个/L时,可达到降低蓝藻50%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以水华藻种铜绿微囊藻为例,在实验室内模拟内陆电厂温排水中温升和游离余氯的联合作用,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一定程度的温升会促进其生长,且水域温度本底值较低时,温升更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铜绿微囊藻对游离余氯非常敏感,在大于0.1mg/L情况下,光合活性会下降,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联合作用下,温升对于0.1mg/L游离余氯作用下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0.2mg/L作用下则没有.电厂排水口铜绿微囊藻会受到很强烈的抑制作用,藻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当加氯方式为连续加氯时,0.1mg/L余氯作用下的水域,微囊藻生长也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