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不仅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使南方相对多水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水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沈阳市水资源越发短缺,全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着地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过度开采,资源性缺水突出,地表水受污染,水质性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沈阳市应全面、辩证地对待水资源问题,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多渠道开发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同时,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节约与保护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城市水环境的要求,提出了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城市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开展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规划、构建城市可持续水循环利用模式、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等城市水环境管理策略建议,对于实现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促进水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赢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工业化的发展促使环境恶化,其中水污染就是最严重的问题。利用水质监测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确认,并且帮助改变当前存在的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水质监测技术中的紫外光谱分析来更好的对水体质量进行管理,帮助我国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保证我国居民用水安全的同时也保证环境不断地被优化。  相似文献   

5.
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水源的安全保障供应。随着水污染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城市工厂大量废水、污水的肆意排放,对于城市居民的日常饮用水构成极大的风险,需要对水质微生物进行安全评价,保障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由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然而水环境质量直接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水环境的检测有助于及时改进水质,解决水污染问题等,而无线传感器则为水的质量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从水资源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及目的以及我国将如何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南盘江上游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文东  周波 《云南环境科学》1997,16(1):36-39,57
南盘江上游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遵循大系统分级递阶原理,强调综合性,突出可操作性,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滚动性,鉴于规划区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质水量交互影响,水环境问题趋于恶化,应加强对工农业发展的领导,进一步促进污染治理,提高用水资源,强化水环境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城市工业及生活中用水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城市水环境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生活与生产、防洪排涝、生态和景观以及文化娱乐等功能,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会使城市水环境失去生态功能,制约着城市居民的生存和健康发展,水污染环境已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也成为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瓦房店市地表水、地下水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城市水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六方面问题,水环境安全仍然面临威胁,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然面临威胁,执法难的问题较为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水环境安全仍然面临威胁。全国七大水系中,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超过1/5。国家重点监控的28个湖库中,部分湖库和河流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影响到周边群众的饮永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环境中污染因子的监测也越来越重要.而生物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监测技术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技术的原因, 限制了其应用..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环境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方法、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Scenario simulation of water securit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mited water resources, increasing demand, low use efficiency, and serious pollution result in severe water resource difficult in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addressing water problems and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hat ensure sustainable water use are key to China‘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mpound water security“ consists of food security, life security,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By establishing a conceptual model, the water security of China has been simulated in terms of four scenarios called BAU(the business-as-usual scenario), TEC(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scenario), IVL(the institution, values, and lifestyles scenario) and TSD(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 crises, especially water shortages, are being experienced now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 fo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in China an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ach a basic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and grain under the TSD developing pattern by a series of approache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djustments, and behaviour inducement.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部的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分水镇工业各行业的结构特点及各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特点,建立水环境--经济工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选取工业生产总值最大和COD排放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量化分水镇2010年工业结构,选择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工业结构优化方案,提出具体的工业产业发展建议,达到减少工业污染物对境内长江次级河流瀼渡河的污染,有效地改善瀼渡河水质状况,同时保证分水镇社会、经济、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文章同时也对三峡库区小城镇的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获得既符合经济发展目标又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地下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了地下水环境恶化带来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文沿用经典EKC分析框架,在现有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基础上加入了出口贸易开放度、利用外资水平、研发水平及污染治理水平等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包括115个资源型城市和170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GMM估计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出口贸易和FDI是否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显著地加剧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FDI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中国主要地级城市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呈“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环境影响因素对各类资源型城市污染排放产生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城市存在不同的资源依赖程度和技术水平。最后,论文对中国现阶段部分有关资源开采与相关外商投资、资源型城市发展等政策与规划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根据经验研究结论得到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中城市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竞  林振山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165-2170
水污染是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是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基于粗糙集(Rough Set,RS)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通过属性约简可以压缩数据并便于找到关键因子。论文利用上海地区1995—2006年的工业水污染数据,建立了粗糙集属性约简模型,考察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对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影响,将19个属性因子缩减为3个主要因子,对简化后的因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做相关分析研究,提出大中城市的水污染防治的可行建议,有助于提高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我国水资源的贫乏,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浪费和主要水流域污染的日益加剧等方面描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对水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对付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深化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认识,围绕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形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水环境质量方面,磷污染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源排放量占比高,但工业源入河对水体的影响更直接,水库群运行带来的水沙条件变化对磷污染沿程演变有明显影响;在水生态健康方面,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湖库富营养化格局发生改变、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在水环境风险方面,化工围江、航运污染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长江流域面临着源头区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仍较大、水环境质量仍存问题隐患、水生态系统退化态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等复杂且严峻的形势,未来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仍有诸多挑战.建议统筹长江全流域“一盘棋”,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强化磷污染点面源综合管控,着力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同时加快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科技创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随着近年来区域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河道水质逐渐恶化,水质型缺水现象日趋严重。在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及饮用水源地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发现,区域水资源量来源差异显著,河流水质空间分异明显,黄浦江上游及长江口集中水源地与众多郊区分散水源地并存现象突出;指出当前水源地存在区域发展与上游来水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有效保护,盐水入侵与污水排放制约长江口水源地充分开发,分散格局与水体污染阻碍郊区水源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两江并举城市水源战略,以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长江口水源地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的竣工,在库区两岸形成了垂直高差达30m的涨落地带,称之为消落带,对水库的实际运行影响深远。通过对这片区域特点和现状的研究,总结了当前三峡库区消落带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景观影响、疾病问题、地质灾害等。针对各类环境问题的出现,提出了生态恢复、污染预防与治理、合理规划管理、出台相应政策等解决方法和控制措施,以期实现库区消落带的保护和充分利用,为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