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5年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生态省建设论坛已成为大家进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区域协作的平台。海南是第一个提出生态省建设的省份,在推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经验。因此,在海南省举办生态省建设论坛具有特殊意义。本次论坛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结合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这对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省建设的内涵,丰富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4年新年伊始,经国家环保总局同意,黑龙江省政府在冰城哈尔滨主持召开了“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与海南、吉林、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一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生态省建设和发展问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生态省建设试点的实践经验需要理论升华;他认为,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实践形式,也是我国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他指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工作,必须要在树立正确的国情观、资源观、效益观、政绩观、法制观、消费观的前提下,深入开展生态省建设,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现摘要刊发解局长在论坛上的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2006年12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承办的"2006中国·海南生态省建设论坛"(第四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2,(17):2
第七届全国生态省论坛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日前在成都召开,"生态省建设"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既要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生态的绿水青山"理念的深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愈来愈成为一种发展共识。在此背景下,生态省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成效显著。未来,面临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生态省建设还须更加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5.
南海源 《环境保护》2007,(3A):12-14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2006年12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承办的“2006中国·海南生态省建设论坛”(第四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论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促进农村小康环保目标的实现”为主题,重点在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特邀专家,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辽宁、陕西、广西、天津、四川、云南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新闻单位代表及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海南省18个市县分管市县长、生态办主任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210余人。  相似文献   

6.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其有效推进.本文对构成生态省建设保障体系的行政、文化、经济、科技、法律五方面的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文华 《环境保护》2007,(3A):31-35
近年来,以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华夏大地迅速扩展。特别是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后,更为这一计划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安徽、江苏、福建、河北、四川、广西和辽宁等12个省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196座地级市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目标,其中有6个正式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市建设试点市。自2005年以来已召开了4次生态省论坛,有关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就生态省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作通讯》2011,(4):I0024-I0029
目前正值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人总结“十一五”,全面规划“十二五”,江苏省人民政府与环境保护部在南京联合举办第六届生态省论坛,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推进生态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两年一届的生态省论坛已经形成机制,成为各省交流生态省建设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易林 《河北环境保护》2007,(11):14-19,22
一、生态省的说法是从何而来? “生态省”概念最早是由是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提出的。他在1983年赴青海调研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整版文章《建设青海生态省、建设新生态省》中指出,青海省的生态很薄弱,环境很容易被破坏,所以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环保问题,但不是只强调环境保护,还要在开发中正确地使用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从中取得长期的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21日,由环境保护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8年生态文明暨第五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在黄山市开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地区代表、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本刊对讲话内容进行了摘编和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已经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省份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为云南建设生态省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生态省建设始于2003年,作为全国第六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三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为“六个一”。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军 《环境保护》2005,(10):17-21
2005年9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山东省政府在美丽的青岛共同举办第三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张力军副局长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和解振华局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4.
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诉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省建设现已在若干省市展开,但其基本诉求尚未在理论高度得到系统、完整阐述。生态省建设应当满足“生态环境质量领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兼顾”、“‘绿色GDP’最大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一流生活质量的创建”这五项基本诉求。这是实现生态省建设理想目标的必要条件。生态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创建世界一流生活质量,并在此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一个走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辽宁”,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伊始就提出了“建设辽宁生态省”的目标,要求全省上下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生态省建设的机制和框架。这项举措,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肯定,近日将辽宁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目前,辽宁全省上下掀起了创建生态省的工作热潮。笔者认为,在生态省建设的起步阶段,可从以下5方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建设生态省是新世纪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各方面的辛勤工作,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做出了"关于批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决定",标志着我省的生态省建设工作纳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目前已经转入具体实施和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7.
云南建设生态省的对策建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已经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省份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为云南建设生态省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开拓生态环境监测 服务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生态省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生态省与生态示范区的概念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1995年国家环保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共有农业生态、乡镇工业、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防止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河北环境保护》2006,(2):F0002-F0002,F0003
4月28日上午,河北生态省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河北会堂召开,各市设分会场。省长季允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环保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柳宝全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环保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来立出席了会议。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介绍了生态省建设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批准到现在,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省份已经有14个,生态省建设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促进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生态省建设不同于单项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其内容相当广泛,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深刻领悟生态省是一种发展目标,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中国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