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黄德生  王华 《环境保护》2016,(16):54-56
本研究对环境社会调查制度,环境社会调查的设计、实施和操作规范,以及我国建立环境社会调查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这些分析对建立环境社会调查制度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如对环境社会调查技术方法和制度设计开展研究、进行环境社会调查制度试点和总结推广、出台政策文件、加强环境社会调查的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论文阐述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中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起源、发展、内容和政策框架,分析了两套评价体系在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周期要求和监督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并借鉴世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经验,提出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精准识别社会风险和建立评估动态跟踪监测机制等建议,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作为反映社会群体行为的一种宏观社会心理状态,能映射出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近年来已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引起了持续广泛的关注。利用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探讨我国公民的社会参与、自评健康评价与社会心态的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参与、居民自评健康对社会心态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居民社会参与程度越高,社会心态越好;居民对自身身体状况评价越健康,其社会心态也会更加健康。此外,利用中介效应检验,研究显示,居民自评健康部分解释了社会参与对社会心态的正向显著影响,这也证实了居民健康水平在社会参与程度和社会心态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菊  刘磊 《环境保护》2013,(23):21-23
本文在梳理我国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存在政府和社会对其认识仍不到位、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缺乏制度保障、环保社会组织普遍资金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三个应对之策,即充分认识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对环保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并降低门槛、建立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空间是社会过程与空间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握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可以为通过空间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对陕西省太白县、柞水县、商州区三个秦岭山区县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县乡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占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山区农村社会的特征,从结构角度分析社会空间的参与者、基本组成和演化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1)在参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乡村精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外部工商资本是新的推动力量,本地农民是农村社会空间生成的基质;(2)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意愿—行动空间和制度空间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构成;(3)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分成生产、分离、转移、扩展、压缩和消亡等几种基本演变类型。通过空间规划中考虑营造植根于农村并能扩展的社会空间,引导山区农村社会在变革中向良性发展,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法治的支撑,法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运作基石、内在驱动与价值取向。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着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文化、制度及发展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影响。当前从法治化视角来探究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健全社会治理法治化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社会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社会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影响评价应贯穿项目全过程、加强公众参与和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立法、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等解决对策和建议。具体对策与建议包括:第一,加强社会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社会影响评价贯穿项目全过程;第三,为社会影响评价立法并完善相关制度;第四,开展社会影响评价相关技术研究;第五,加强社会影响评价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环保社会组织是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从事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环保社团、环保基金会、环保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多种类型。为促进环保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组织广泛兴起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动因,是多种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在经济动因方面,社会组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市场经济体系扩展的产物,更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工具。在政治动因方面,社会组织是公民权利扩展的伴生物,是社会权利制约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更是现代国家推进社会治理良性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动因方面,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成员寻求社会认同和满足交往需求的重要方式,更是人们追求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推动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基于企业"理性经济人"的本性,针对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带来的负外部性,从长远来看,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即由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实施机制。国外一些企业在承担环境保护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同时,逐步开始自愿、先行、零星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树立企业形象、缓解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责任运动浪潮在国际社会中不断高涨以及经济全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体现为在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关系中,能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对高职院校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其关键要素包括产学联合共建共享社会服务平台,产学协同创新社会服务内容与模式,产学携手共建社会服务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产学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得益彰,促进高职院校办学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和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围观极大地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是丰富治理主体,创新治理理念,推进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友好互助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但是非理性的网络围观随时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用理性透视热点,守望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从政府角度、媒介角度和社会大众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网络围观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效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负面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是人与社会、自然发生冲突、失衡的变动,通俗理解为各种扰乱法律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及灾祸等方面的事件。负面新闻具有突发性、煽动性、模糊性和迷惑性等特点,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新闻效应。在都市报社会新闻中,负面信息尤其多,这就需要编辑正确引导、妥善处理,挖掘其中蕴含的正能量,实现都市报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永臣  曹希 《环境工程》2013,(Z1):677-680
供电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研究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根据供电企业的特点,将供电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并设立不同数量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对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问题是涉及到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对水资源的概念及其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属性综述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水资源与水文循环、水量平衡结构、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并以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为例,说明目前阶段的水资源问题与人口、经济发展、社会与环境的联系愈加紧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刻画水资源与区域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复杂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分析途径,并进一步明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了解和掌握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寻找青年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共青团不断扩大对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范围,深入地对以共青团为枢纽的青年组织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在青年社会组织运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现有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瓶颈,并就共青团如何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指导帮扶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科学》2015,(5):73-77
分析了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的社会相关因素中长期发展变化形势,包括人口增长形势、城镇化进程、社会消费和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关注与诉求在不同发展阶段为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新时期从社会角度制定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路线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指导短期和长期政策实践的初步框架,为开展后续研究以及制定相关领域的政策提出了建议。研究提出以下政策行动框架:培养相关价值理念;鼓励和规范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行为;完善立法、社会环境风险管理、公共服务等治理体系。课题组确定了指导决策的五项原则:即多方参与、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环境和社会政策一致、以法制为保障、公平正义,并提出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四阶段目标框架和相关政策建议,将21世纪中期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与短期需要采取的决策和行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概况,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对其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地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立足于系统科学的角度,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系统方面,为东北老工业区提出了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损害 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质损害是清晰可见的,例如对水体、土壤、空气的污染,造成动植物的死亡,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等.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既是物质技术过程,也是社会修复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系列社会动员、协调、控制和修复,如果实施不当就会引发社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