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目前我国绿色消费意愿正不断上升,绿色产业迅速兴起;从市场机制来看,绿色消费通过供求关系变化影响经济绿色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推动绿色消费正当其时。分析发现,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观念,以绿色标准和认证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税收和绿色激励机制为代表的公共政策以及绿色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当前中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和意识仍旧淡薄,公共政策制定仍不完善,在引导绿色消费方面的作用仍旧较弱,同时还存在绿色产品供应不足、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绿色消费理念向实际绿色消费行为的转化。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绿色采购制度、推动出台绿色采购法、扩大绿色消费品的财政补贴范围、扩大开放等方式推动我国消费向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2.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对社会绿色消费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利用市场机制对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体现了以综合手段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树立政府机构环保形象、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居民经济能力提高,出现了浪费型消费与攀比型消费,加上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吞噬环境圈"。为了研究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消费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构建了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数、城市化率、人均消费量、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得出了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具有明显增加作用的结论;计算了人口数、城市化率、人均消费量的增长对碳排放增长量的贡献率,得出了人口数和人均消费量的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变化也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描述了我国五类消费品的增长情况;提出了消费方式从个人到企业,再到政府,最后到世界的转变过程与转变消费方式的路径,包括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行绿色城市化、继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强教育和宣传以改变现存消费观、利用行政和法律实现节能低碳消费方式、重视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拓展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最后,总结了改变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完善绿色产品及基础设施的供给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标志与国际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消费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为目标的人们,开始呼唤不含污染物质、益于身心健康、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绿色消费”之风。在这一背景下,各国政府和一些公众团体就必然要求对环境加以管制,表现在商品和服务上,就是制定一系列的绿色环境标准,从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对污染加以控制,使污染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环境标志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原料从开采、加工、再加工等生产过程到形成最终产品,又经过贮运、销售、消费、使用等过程,直至报废、回收和最终处置等生命周期带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生产、流通、服役、退役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绿色设计、环境友好生产、生态标志认证、减少流通环节、绿色采购与消费、延伸生产者责任、建立回收与处置体系等环境管理模式,以减少甚至避免环境污染,为企业、管理部门、公众对产品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提供系统认识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6.
税永红  周宇 《四川环境》2006,25(3):119-122,126
消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资源消耗的过程。随着地球上有限资源被不断地消耗,因消费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摆在了人们弱面前。本文介绍了绿色消费及其产生的背景,简析了目前中国的消费现状及国内外绿色消费与环境标志产品,提出了促进中国的绿色消费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期间,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对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绿色消费衡量指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了反映消费产品、消费行为、消费结果绿色,同时又涵盖衣、食、住、用、行等当前消费重点领域的绿色消费衡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消费的现实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四五”中国推动绿色消费的战略展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推进绿色消费工作提供宏观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绿色消费成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目标,它倡导消费者选择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并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存在的盲目追求表面的绿色、影响生态的"生态旅游"、把"绿色"与天然划等于号等几大误区,消费者应转变消费观念并在生活中选择绿色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3.15如期而至,每年此时,仿似一场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盛会。回顾过去的一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消费案件不胜枚举。从由此引发的维权案例上,一方面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日益繁多的消费品中擦亮眼睛;另一方面,在倡导和谐社会和绿色消费的今天,消费者很有必要从自身出发,为了健康主动选择绿色消费,同时更加有力的捍卫自己的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选择绿色、可持续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活。与普通民众相比,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尤为必要。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问题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探究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并据此设计问卷对北京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实证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在进行绿色消费时存在以下典型特征问题:对绿色产品或者绿色消费概念欠了解、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突出、具有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心理、社交消费支出逐渐增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特征问题建议大学生从加强自我管理、养成理财习惯、抵制非绿色消费行为、引导绿色消费时尚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是世界森林保护领域的新兴议题,有其独特的理论机理,是政府环境管理职能在公共财政支出上的体现,旨在通过控制终端市场需求市场达到引导供应商经营取向的目的。发达国家实施的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已对社会经济实体产生了影响,但客观上也成为新型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提出了消费价值差模型,并以此结合量表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消费价值差对消费者绿色商品的消费意向与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消费价值差越大,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和市场需求程度越低,其中效用价值差与环境价值差的反向影响最大。鉴于上述结论,政府及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及设计推广绿色商品时,应重视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具有差异性的环保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相对丰富的促进可持续消费经验对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日本循环社会法律框架下循环再生利用法和绿色采购促进法对促进可持续消费的作用,以及可持续消费的最新实践活动,并从循环再生利用法律法规建立、深化公共绿色采购评估、发布面向普通消费者产品清单、建立消费者发声通道、提升消费者意识、促进消费者导向管理等方面提出对我国推动绿色消费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推动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国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已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升级,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期研究表明,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引导和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改善社会绿色转型的治理体系,将对中国整体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提出了中国“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消费的总体目标、指标体系和重点领域,认为中国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相关实践,按照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激励约束并举、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并针对建筑、汽车、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的物流活动。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才刚刚传入我国,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不少企业对其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对此,政府应该根据5R原则对企业进行规制与政策激励,加强企业的环境自律和消费者的绿色理念宣传,把绿色理念的传播贯穿全社会。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ypically, attitudes fall into two main types: a general environmental attitude (GEA) and a specific environmental attitude (SEA).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SEA is stronger than the GEA in regard to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behavior. Also, when analyzing the purchasing behavior of green products, the SEA is a more appropriate and consistent predictor of behavior than the GEA. The study suggests a more operationalized and salient definition of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term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also advises researchers and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to use a framework that contains both type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what drives the attitude–behavior gap in green consumer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202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年度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对2020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总体结论认为环境经济政策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支撑服务了高质量发展。绿色财政、环境资源价格、绿色税收、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政策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需要积极推进环保投融资、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运用,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