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燃气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控制标准是颗粒物、SO2、NOx排放质量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5、35、50 mg/m3。通过对武钢有限热能电站2台220 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的烟气净化工艺的选择和论证,最终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除尘工艺,实现热能电站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为其他燃气锅炉的烟气净化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了解杭州地铁运行环境,于2021年7月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杭州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站厅、站台、车厢内的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地铁现有空调通风设备能够较好地控制车站及列车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仅PM2.5最高质量浓度(67.7μg/m3)超出国家一级标准;站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站厅颗粒物质量浓度,且两者相关性强;地铁运行时车厢内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平稳,客流量对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两者相关性低;各地铁车站站厅ρ(PM1)/ρ(PM2.5)均值为0.73,站台ρ(PM1)/ρ(PM2.5)均值为0.74,站厅ρ(PM2.5)/ρ(PM10)均值为0.88,站台ρ(PM  相似文献   

3.
利用深圳市深南中路路边自动空气监测站的水溶性离子色谱监测仪的观测数据,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污染特征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南中路路边子站PM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总平均浓度为7.73μg/m3,占PM2.5平均浓度的39.8%,是PM2.5的重要组成。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3μg/m3、1.97μg/m3和1.53μg/m3,占总离子平均浓度的84.5%,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通过观测,分析了此站点发生的多次水溶性离子污染过程的成因、水溶性离子的的日变化特征及影响NH4NO3气粒分配的关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了解兰渝铁路特长隧道内空气质量状况,以预防可能对隧道内养护人员产生健康威胁的有害因素。在铁路运营且避开隧道内机械通风开放时间,采用直读式仪器对12条特长隧道内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噪声)、化学因素(CO、CO2、O3、NOX、SO2、粉尘)及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浓度进行测量并与国家相关标准比较。结果表明,兰渝铁路特长隧道内气象条件良好,无高气温、高气压和超标噪声的影响;化学污染物(CO、CO2、O3、NOx、SO2、粉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基本不超标。此次监测结果说明目前隧道内有害因素未对隧道内相关工作人员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采暖期济南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于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8日在市区手工采集PM2.5样品,分别利用重量法和离子色谱法对PM2.5和9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对其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均值为(78±52)μg/m3,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值为(43.2±32.7)μg/m3,在PM2.5中占比55.3%,是PM2.5的主要组分;随着污染加重,NH4+、NO3-、SO42-等二次离子(SNA)在PM2.5中占比显著提高,二次转化明显增强;SOR、NOR与风速、气压、混合层高度呈负相关,与气温、湿度呈正相关,在静稳天气下更容易产生二次转化;观测期间PM2.5...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对于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指标的排放要求,在上流式高效填料床反硝化反应器中,以C6H12O6和Na2S2O3构建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系统,探究其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NO-3-N质量浓度为10.95 mg/L、温度为(25±1)℃条件下,C、N、S质量浓度比为1.3/1/1.9时,NO-3-N去除率在94%以上,TN的平均去除率为92.6%,最佳HRT为2 h,出水pH值始终保持在7.5左右。此外通过对出水SO42-的检测,得出硫自养反硝化对整个系统去除NO-3-N的贡献率随着Na2S2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反应器的沿程处理效果分析发现,NO-3<...  相似文献   

7.
TBM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为了掌握粉尘的分布规律并优化除尘系统,以敞开式TBM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不同除尘风管位置,不同除尘风速和不同掘进面产尘量下的洞内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敞开式TBM隧道施工过程中,掘进面至除尘风管区域质量粉尘浓度较高,在除尘风管口后方区域下降到 2 mg/m3以下;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3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粉尘含量相对较大,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2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及TBM支护区域粉尘含量相对较小;排风风速为15 m/s时,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小,排风风速为30 m/s时,该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大;掘进面产尘量越大,洞内沿程及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越大,不同产尘量下洞内粉尘浓度均在除尘风管后方达到规范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地铁站办公区PM2.5的特征和工作人员的暴露水平,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地铁站进行采样和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分析PM2.5样本中的22种元素,利用微环境模型对地铁站工作人员的PM2.5及元素质量浓度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并与普通室内工作人员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办公区PM2.5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室外,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指导值。办公区PM2.5金属元素富集明显,地铁工作人员每天暴露于Fe、Mn、Cu、Ni、Cr、Co等金属元素的日暴露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室内工作人员,地铁站办公区的空气质量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我矿和长沙矿山研究院在吸取兄弟矿山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的牙轮钻机干式除尘装置于一九七七年正式运转以来,整个系统使用正常,捕尘效果良好,排风口的含尘浓度为11.3毫克/米3,捕尘罩周围为2.1毫克/米‘,司机室(无空气净化装置)为2.35毫克/米3。 牙轮钻机干式除尘装置,适用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和缺水地区。从试验结果来看,该装置既能使钻机周围及司机室在钻眼过程中空气含尘浓度达到或接近卫生标准,又不降低穿孔速度和钻头使用寿命。如果改进放灰方法和司机室采用带净化装置的正压通风,干式除尘方法必将更加完善,除尘效率会更高。 结构及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隧道施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施工人员健康,利用PortaSens Ⅱ气体检测仪和激光粉尘仪分别对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对施工通风效果进行评价,对通风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油竹山隧道空气质量测试结果显示,隧道施工第1、2阶段通风效果良好,第3阶段粉尘质量浓度超标.针对粉尘超标,在隧道产生粉尘最多的掌子面附近增设于式空气除尘机.增设除尘机后的掌子面附近粉尘测试数据显示,除尘机开启120s后,空气中的粉尘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5 mg/m3下降到3 mg/m3,空气质量达到隧道施工环境标准.隧道施工中,增设空气除尘的通风系统可有效保证洞内空气质量;在污风出口采取喷洒水雾、加强绿化等措施可减轻排出的污风对隧道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对焦作市污水处理厂各操作单元的污水和污泥进行了24 h连续采样,并测定了重金属元素镉、铬、砷、铅、镍、铜、锌、锰的含量、形态及去除率。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差别很大,其中镉质量浓度最低,锌质量浓度最高;二沉池出水中铅质量浓度最低,锌质量浓度最高。污水处理厂进水和二沉池出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总量随时间变化有所波动,日变异系数在11.4%~88.9%。二沉池出水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重金属质量浓度的要求。该厂污水处理工艺对于各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去除率在25.4%~99.5%,其中锰、砷和镍的去除率较低(40%),铅、镉、铬去除率较高(90%)。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去除的主要是以颗粒态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工段,现有工艺对除铜以外的溶解态重金属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与进水相比,二沉池出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溶解态占总量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沉砂池污泥中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在(0.88±1.08)~(867.7±321.8)mg/kg,压滤污泥中各元素质量比在(2.98±2.15)~(2587±225.3)mg/kg。与沉砂池污泥相比,压滤污泥中各元素质量比更稳定。压滤污泥中重金属质量比均满足国家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污泥农用(碱性土壤)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PM2.5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高噪声、不平稳与波动性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分解集成框架以及相关性去噪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以石家庄市为例,选择PM10、SO2等4个影响因子,PM2.5为目标因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以合理区分与处理时间序列中高频、低频数据,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去噪方法对时间序列中的噪声因子进行去除。实例验证及与经典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提出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适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政策制定所需的PM2.5质量浓度日均数据预测,实现了针对大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的准确预测,能够为污染治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该方法与经典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0.465 18,且希尔不等系数低至0.085 89)。  相似文献   

13.
水成膜泡沫灭火时,部分气液污染物将进入环境,因此全面研究其污染特性具有现实意义。首先,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水成膜泡沫原液成分开展分析。结果显示,该原液含有多种存在潜在风险的危害物质,使用后会渗入环境中。其次,对原液热解气体开展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当温度低于400℃时,原液热裂解仅释放CO,且质量浓度较低;温度高于400℃时,会释放CO、SO2、NO、HF等气体,其中600℃时这些气体质量浓度的峰值远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阈值。此外,有机气体产物中除挥发性有机物外,还包含多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由此推断,不同温度下,氟碳表面活性剂受热分解具有两种路径,即低温下尾部自由基脱离和高温下全氟链断裂。  相似文献   

14.
在金属制品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金属粉尘,不仅危害工人健康,还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为了改善金属打磨作业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超标的问题,提出了3种通风除尘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打磨作业场所气流组织及粉尘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对3种方案的除尘效果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有效降低了工作场所的粉尘质量浓度,其中风幕和排风罩配合使用的方案不但除尘效果较好,而且对生产工序影响较小,还能提高工人的舒适度,是较优的通风除尘方案,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备煤系统工段过程的安全性,从某焦化厂备煤系统的粉碎机和输煤皮带处除尘管取部分除尘粉样进行工业分析和粒度分析,结果发现粉碎机处除尘粉水分较高,超过6%,输煤皮带除尘粉水分较低,不到3%。两者的粉尘粒度分布较为接近,主要粉尘粒径在2μm以内。配合煤水分到6%能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低于配合煤月平均水分和月最低水分,且现有个工段的扬尘质量浓度最高值仅30 mg/m~3,远低于煤粉爆炸下限浓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航天工业的不断崛起,航天燃料偏二甲肼所伴生而来的环境影响也更为凸出。为降低推进剂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尝试用Fe电极耦合Na2S2O8工艺来提高偏二甲肼废水的去除效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对偏二甲肼去除效率影响较大的Na2S2O8与偏二甲肼物质的量之比、溶液初始酸碱度、电流强度及初始偏二甲肼浓度,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Na2S2O8与偏二甲肼物质的量之比为1.5、初始pH=7、无外加电流,此时15 min内偏二甲肼的降解率达到98.9%。随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使用甲醇和对苯醌进行了自由基捕获试验,结果表明:Fe电极耦合过硫酸盐降解偏二甲肼体系中的主导活性自由基为OH和SO4·-。铁电极耦合过硫酸盐工艺为航天发射中心推进剂废水的现场处置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生产过程中颗粒物输送系统输运过程存在大量粉尘逸散的问题,其中溜槽是关键部件之一,成为了工作场所大气污染的源头。为了解溜槽内颗粒物的运动及流场情况,首先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Discrete Phase Model的适用性,之后利用Fluent软件对溜槽内粒径为300~500μm、密度为700~2 800 kg/m~3的颗粒及斜抛初速度为2~6 m/s的不同工况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斜抛初速度对卷吸空气流场影响不大;初速度越大料流核心区颗粒物质量浓度衰减越慢,密度越小质量浓度衰减越快;整个斜抛过程中,颗粒速度先急剧减小,再急剧增大,最后保持稳定。溜槽下皮带落料点两侧形成正压区容易造成粉尘逸散,通过研究溜槽内颗粒物的运动规律及流场特性,为控制溜槽内粉尘逸散的工艺通风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发尘量较大的手工电弧焊为例分析焊接车间普通结构钢的焊烟成分,得出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烟尘颗粒直径大量集中在0.1~0.4μm之间;当下烟尘控制主要为置换通风,对于高大焊接车间单纯的运用置换通风还不足以排除室内污染物,引入诱导风机后,高速诱导气流可有序引导室内污染物,使焊烟质量浓度降低至国家强制性要求4 mg/m~3以下;对诱导风机收集起来的大量焊接烟尘,运用新型的电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达99.97%。  相似文献   

19.
风速对露天矿采装工作面的可吸入颗粒物的聚并效应有显著影响,为了探究不同风速下PM10聚并效果,分析质量浓度变化机理,构建采装机械与外流域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针对新疆某露天采装面实际情况,模拟不同风速下外流场以及粉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流经工作面的风流因采装设备的遮挡,在采装车厢内部与下风侧附近形成低速旋涡,使得此范围粉尘质量浓度较高;外界风速越大,高浓度粉尘区域越随风沿下风侧向后运移;随着扩散时间增加,外界风速越大,车厢附近的浓度降低得越多,沿程扩散距离越远,在采装车厢下风侧1~2 m是粉尘重点防护区域;外界风速越大,车厢附近涡流结构越复杂,PM10的聚并效应增强,颗粒数量减小从而导致质量浓度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0.
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甲烷抑爆效果,深入分析尿素抑制甲烷爆炸的微观机理十分重要。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利用试验获得的甲烷爆炸初期火焰发射光谱,分析了CHO、NO、HNO、C2、OH、CN、CO、HNO2和C3含量随时间的变化、随尿素粉体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存在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HNO、C2、CN、CO和C3自由基含量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HO、OH和HNO2含量随时间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HO、NO和HNO含量随加入尿素粉体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C2、OH和CN含量随加入尿素粉体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CO含量随加入尿素粉体质量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加入尿素后,CHO、NO、OH、CN、CO和HNO2自由基的存在时长会有明显的缩短,而尿素的加入对HNO、C2和C3自由基的存在时长基本没有影响。NO和HNO自由基是关键抑爆自由基,尿素在甲烷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