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城市群存在着巨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系统安全性脆弱,生产、生活强度严重超过了其生态系统的自然承载能力.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三大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区域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况有所分异,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流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数据库,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针对流域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相应的17个生态风险评估指标,建立了生态-经济风险性评价模型,对流域各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Ⅰ1,Ⅱ1,Ⅱ2,Ⅱ3,Ⅲ1,Ⅲ2和Ⅲ3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在增大,说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而Ⅰ1和Ⅱ4亚区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存在波动;Ⅰ,Ⅱ和Ⅲ三个大区中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Ⅰ1,Ⅱ1和Ⅲ1亚区。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因而对流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的环境问题及由此引起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3.
黄河断流与黄河的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利华 《灾害学》2002,17(1):82-85
分析了黄河断流的时空特征、根源和危害,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黄河的水资源承载力即指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黄河对人类取用水资源的最大承受能力。只有建立起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人类才会谨慎地取用水资源,小心地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研究表明,大庆市自1988年以来土地利用状态变化很大,由此引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大庆市1988年和2001年的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应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3年间,大庆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了20.76%-24.01%。  相似文献   

5.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生态灾害。根据多年调查,将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系统按照其起源分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大类;同时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如何应对生物病害和生物入侵,如何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提高部门应灾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研究区应灾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生态可持续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系统构成。借鉴自然生态的V-O-R模型,建立了以基况、自然活力、自然结构、生态恢复能力和生态服务能力(CVORS)为准则的区域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的生态可持续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宇  贺建林  张邵和 《灾害学》2007,22(3):120-124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值R为77.467,介于70~80之间,说明研究区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属于良好,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针对如何人为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培养、注重部门平时救灾演习的成绩提出了6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汶川8.0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共用作用下,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灾后3年灾区重建任务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方面,对生态环境重建的投入不足,以及灾区高碳化产业结构,造成灾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灾区生态系统出现弱均衡现象,严重影响灾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灾区生态弱均衡可防可控,通过在灾区树立低碳均衡发展思想,制定灾区生态低碳发展路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调整灾区产业结构;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林木产业,推进生态农业低碳建设;构建森林碳汇示范基地,实施低碳生态战略,推动灾区生态系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湿地、森林和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水、陆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生态功能,人类社会与湿地息息相关,湿地为人类及其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水资源有效分配形成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健康性的客观表达.荒漠化背景决定了各圈层类型发育的唯水(径流)性,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转化的竞争性决定了圈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耗水的满足程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决定了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状态.以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70%和生态耗水率不低于50%为标准,结合圈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分析,得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存在重大缺陷,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生态耗水出现长期亏损,导致圈层结构完整性的基础--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生态安全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已给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热岛现象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的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在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Unruh JD 《Disasters》1993,17(4):305-320
Repeated and lingering famine in the Horn of Africa has produced enormous pastoralist refugee populations in a region where livestock production is a major form of land use. Permanently settling destitute pastoralists has a record of failure. It can disrupt host land-uses, causing soci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prevent the utilization of very large grazing areas where pastoralism may be the only ecologically and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land-use. Herd reconstit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option in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for pastoralists. This paper examines a design where the most proven and immediate way of sustaining stockless pastoralists – farming –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restocking objectives. Using data gathered in Somalia, estimates of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are linked with forage resources, land area, livestock units, and the frequency of good, average, and poor (drought) water year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for incorporating restocking into refugee rehabilit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铁路抗灾减灾的实际需要 ,阐述了铁路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 ,论证了铁路灾害线路通过能力损失是铁路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部分 ,并提出了铁路灾害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城市高架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抗震薄弱环节,其震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通行能力,通常还会影响高架道路下方的地面交通.对高架道路系统抗震性能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内环高架道路系统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得到了震后系统通行时间延长值,而震后系统通行时间延长反映了系统通行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从供给角度对地震灾害国民经济体系易损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滋  黄渝祥 《灾害学》1997,12(3):18-22
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从供给的角度提出了对地震灾害国民经济体系易损性分析方法,为经济体系生命线工程的确定和防灾、抗灾投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海洋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及时获取海洋灾害发生及其影响的监测信息,并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根据渤海湾海洋灾害发生的特点,从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域污染等海洋灾害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入手,介绍了河北省海洋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用服务情况表明,该系统对渤海的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域污染的遥感监测效果良好。重点对利用NOAA/AVHRR数据开展的1998—2006年春季渤海海域污染遥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近海水域从1999年开始出现大范围污染,其中,2002年最为严重,2003年以后有所好转,但是近两年的污染状况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动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显示动力分析模块ABAQUS/Explicit,分别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高应变率与准静态加载下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地震作用下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动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应变率效应的影响,混凝土和钢筋的动态力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动力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故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应适当考虑应变率效应。  相似文献   

19.
面对突发的灾害,人类采取避难转移的方式来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大范围的人口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基于GIS和OREMS的洪灾避难系统来模拟洪灾的避难转移过程。根据洪灾危险区的统计资料,应用基于GIS的风暴潮洪灾风险系统分析洪灾淹没范围、避难区域的人口分布、路网结构,使用OREMS避难交通模型模拟避难过程。以长兴岛为例进行洪灾避难交通模拟,得到避难耗费时间,路网拥堵路段,并且在分析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避难计划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