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藏高原脆弱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内的生态与环境产生了重大胁迫,因此在完成基建规划编制后,需要评估规划中潜在的生态风险。以西藏山南地区小康示范县为研究区域,对基建规划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生态风险区和自然生态脆弱区呈带状分布,略呈对称形,但二者的强度分布相反;(2)基建对轻度脆弱区的干扰最为强烈,与雅江宽谷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最为活跃相对应,区内的灌丛草原和亚高山草原生态系将受到严重胁迫;(3)基建工程对土壤结构、植被、水土保持、高原景观和局部地质条件等构成很大威胁,道路、给排水和农牧水利工程的扰动面积较大;(4)生态与环境规划应当与基建规划衔接,要关注基建工程对区域景观格局及高原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为例,在对研究区野生浆果分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的环境特点和野生浆果的生物学特征,估算了该区野生浆果的自然产量,并以此为依据对野生浆果开发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灾害进行了影响分析.针对该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等特点,提出了保护该区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替代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挑战,传统防灾减灾方案难以应对,城市亟须采用新的方案,提升防灾减灾的效率及效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是一种由自然启发和支持,主动进行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案,已在防灾减灾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该文梳理了NbS的概念发展、应用原则、实践措施、常见应用领域及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流程等,并对NbS在防灾减灾应用特征进行了概括,同时根据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恢复三个阶段对NbS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可知:NbS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方案的升级,可长期有效地管理自然灾害风险。NbS在灾前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群体接受度提高、政策制定等措施均可有效提升前期防灾效率;灾中NbS则可进行应灾方案制定、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效益、提供监测数据为城市防灾规划创建有效思路;灾后NbS通过生态修复、社会恢复、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复原力提升等恢复与重建工作,来提升区域适应未来威胁的能力。因此未来需重点关注:(1)如何将NbS纳入政策主流;(2)实时监测、量化效率、效益评估等NbS相关技术提升;(3)N...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城市群存在着巨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系统安全性脆弱,生产、生活强度严重超过了其生态系统的自然承载能力.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研究表明,大庆市自1988年以来土地利用状态变化很大,由此引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大庆市1988年和2001年的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应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3年间,大庆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了20.76%-24.01%。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生态灾害。根据多年调查,将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系统按照其起源分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大类;同时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如何应对生物病害和生物入侵,如何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提高部门应灾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研究区应灾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运用区域生态承载力理论,根据崇明岛生态系统现状和功能定位,分析了崇明岛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指标要素;建立了崇明岛区域系统因果反馈关系模型,对生态-经济-社会进行了系统分析,遴选了增强崇明岛生态承载力的战略产业,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乐清湾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湿地生态安全的相关理论,以2007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赋权法,从结构功能、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动态变化3方面着手,构建了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并对温州乐清湾湿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乐清湾湿地生态系统在整体上属于亚健康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快、大面积围垦湿地、地质灾害频发及环境污染等方面。该项研究可为湿地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区的一种特殊灾害生态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区泥石流发生后的泥石流滩地呈现复杂多样的生态过程,是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灾害生态现象,在人烟稀少的较高海拔,泥石流滩地植物生长表现为一种自然恢复过程。通过贡嘎山东坡高海拔黄崩溜沟泥石流滩地上发生的灾害生态现象和过程的实地研究、发现泥石流滩地植物的生态过程和群落特征,可以揭示近代泥石流的形成时间和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研究表明,加强泥石灾害生态现象的研究,可以促进灾害学与生态学科的渗透,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宇  贺建林  张邵和 《灾害学》2007,22(3):120-124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值R为77.467,介于70~80之间,说明研究区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属于良好,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针对如何人为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培养、注重部门平时救灾演习的成绩提出了6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就地质灾害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框架和评价方法,并以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对中国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系统抗灾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张红军 《灾害学》2004,19(4):77-82
在总结城市交通系统抗灾变问题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城市交通抗灾变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并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层次、72个指标的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多层次评价模型对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并以上海市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爱清  葛京凤 《灾害学》2001,16(3):22-27
通过阐述灾害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成因及危害,说明可持续发展跨世纪人类发展战略的根本变革,防灾减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明媛  刘妍  袁永博 《灾害学》2012,(1):135-138
城镇灾害的多样性、频繁发生与其造成的各种损失和破坏的严重化趋势,已经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城镇应对灾害的预测、防御、救助及灾后恢复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建立了基于城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属性功能的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聚类方法,通过指标权重、相对隶属度与聚类中心之间的动态迭代,得到了更为合理的样本城镇的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能力相对比较结果。与已有研究相比,可变模糊聚类在综合评价问题上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更客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林业生物灾害预警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主要内容,但一直以来对林业生物灾害这一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处于“各自表述”的状态.在参考国内外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关概念做了厘清,提出了一个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由4部分构成:分析潜在威胁、检定真实威胁、警情发布和响应威胁.通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发生预测来判断潜在的威胁;通过威胁勘察、监测和检疫措施来检定真实的威胁;然后评估威胁大小.提出了一个度量威胁大小的指标——发生指数,它既考虑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或病情指数),又考虑了发生面积.发生指数可在当年有害生物发生结束后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计算,但在预警时必须根据预警指标(立地指数、林分指数、气象指数等)来推算.根据推算的发生指数,将警情分级,向经营者和公众发布警报.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相应的预案进行威胁响应.对预案执行情况应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预案修订.  相似文献   

17.
An overview of the flooding history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YRB) indicates the tendency of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lood disasters in the area due to intensified human activities and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waters.According to records,flood disastersoccurred every83years in YRB before1 5 2 4,while during the period1 5 2 5~ 1 85 1 the frequencyincreased up to once every2 0 years on the average.It further increased to once every5 yearsduring 1 92 5~ 1 949and onc…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尺度的农业旱灾成灾风险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雨养和灌溉农业典型区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灾风险的概念和评价思路,构建了农户尺度农业旱灾成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于国家农村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对典型区农业旱灾成灾风险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人均纯收入2500和2750元,以及人均粮食产量200和800kg为几个影响农业旱灾成灾风险变化的临界值.最后,提出了雨养/灌溉农业典型区降低成灾风险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波动的农牧业政策、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9.
干旱指标及其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限制新疆阿勒泰地区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标,是进行有效干旱监测的基础。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4-10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首先通过Thom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发量确定K干旱指数,然后对R指数、Z指数、K指数3种干旱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诊断干旱轻重程度上,K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干旱程度,R指数和Z指数监测干旱程度较轻。在此基础上,基于K指数建立的阿勒泰地区干旱监测评价的强度指数和面积指数,对该地区近48年来干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地区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春夏连旱几率较高,强度较大;该地区干旱灾害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干旱发生的频次有增多的趋势,其中秋季干旱相对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