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一、《可再生能源法案》助推德国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2016年11月,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发出了全球各国向低碳转型的有力信号。为落实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全球能源体系绿色低碳的趋势不可逆转。德国作为全球率先推动能源转型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政策措施引人瞩目。早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2.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RES)领域的先锋作用体现于它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能力的世界领先地位中,而且德国的生物燃料生产位居欧洲第一,安装的太阳能集热面积也很可观.这些成功不单是因为德国的自然资源基础优厚,而主要是创新的国家扶持政策的成果.来自欧洲和国际承诺的压力也对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分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功的原因,包括国家推广手段和扶持项目的优惠设计元素、欧洲和国际上对其政策的影响、技术和公众态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进一步描述了其他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成功发展的驱动力,并探讨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成功的驱动因素对于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范围来看,德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面对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气候变化合作的止步不前,德国能源与气候保护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2月28日,《可再生能源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获表决通过,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要使本法发挥有效作用,需要制定出明确可行的实施细则.为此,有必要研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关于清洁能源的立法之一,它的很多原则和具体条款都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效力,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本文介绍分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重要条款并对比了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指出了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球扫描     
<正>《先进能源材料》2017年3月1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_2)_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对德国和美国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目标、法律法规、经济金融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理解和把握其共同点和差异性,继而得出其对我国能源转型带来的启示与借鉴:要根据资源禀赋特征,以长远、战略的眼光选择能源转型方向;确立能源转型目标和政策支持体系;要构建完善健全的能源转型立法体系;充分发挥价格和税收等宏观财政手段的杠杆作用和金融工具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度,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电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核去核从?     
<正>在化石能源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下,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核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自1951年被人类首次利用后,已成为世界电力供给的主要能源之一。今年3月份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核安全观",并在访欧期间变身核电"推销员",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从大亚湾核电站到英国核电项目,我国核电已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核电市场风云变幻,一方法国在大力发展核电,法国电力供应中核电比例占世界第一,一方是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在全球核电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下,"德国弃核是勇气还是无奈",德法核电发展冰火两重天,但"德法核  相似文献   

8.
正北威州作为德国经济、人口和能源大州,为贯彻落实联邦政府提出的能源转型战略与气候保护战略,率先在德国开展气候保护立法,旨在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当前,我国正在推动低碳发展转型与开展气候变化立法等相关工作,因此分析总结该州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玲燕  何金廖 《环境保护》2020,48(3):96-100
本文总结了德国生态总体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历程,指出了近年来德国新城生态总体规划在交通、能源、公共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以弗赖堡市迪滕巴赫新城为例详细介绍了德国新城区生态规划的综合策略与基本理念。文章分析了以气候中和型城区为发展目标,实现低碳排放、去机动车化、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态补偿等新城区生态总体规划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中小城市的生态规划和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莹  李金凤 《环境保护》2012,(15):68-70
德国可再生能源稳健、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其联邦政府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建立了以电力输送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为核心的全面、细致、深入的法律体系和以综合能源、气候计划为基准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巨大,发展迅猛,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借鉴学习德国既有体制,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根据《京都议定书》,欧盟15国(即在2004年5月1日以前加入欧盟的15个国家)共同致力于在2008—2012年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基准年(主要是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2008年,欧盟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包  相似文献   

11.
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情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能源消费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中国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峰值和消费结构等更是关注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述中国能源消费峰值、能源消费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对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成果,侧重于人口和经济等驱动中国能源消费的两大主要因素,参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消耗及人均累计能耗变化规律,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费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人均能耗、总量和人均累计消费量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50年中国人均能耗大致在4.75~9.31 tce,上限也只相当于美国人均能耗峰值的7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增长,2050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在61.91×108~121.33×108tce;1870-2050 年,中国人均累计能耗最佳分布区间为207~294 tce,只相当于1870-2012 年美国人均累计能耗的46%、德国的56%、英国的57%.② 文献梳理表明,当前预测中国能源消费峰值的各种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在62×108~79×108tce,而峰值年份则出现在2035-2045 年,论文认为除美国、英国和德国情景将有峰值出现外,其他情景尚不可能出现峰值;③ 法国情景下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于2040 年左右出现;日本、韩国以及基准情景预测显示,2035 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到2%左右的低速增长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采用法国、日本、韩国情景较为合理,2035 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当前,中国人均收入不高,人均能耗尤其人均累计能耗处于较低水平,过早乐观承诺能源消费峰值,易使气候变化谈判陷入被动;从中国国情出发,需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留有能源消耗空间;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积极倡导节能型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无需购买即可得到的能源,是一种源源不断、持续可得、无虞匮乏的能源。但是,迄今利用风力发电的规模还很小,1997年全世界风力发电的年产值约为20亿英磅,其中绝大部分是陆地上的风力发电创造的,1997年海上风力发电2600万瓦,仅占全球风力发电的0.2%。但海上风力发电的增长率却很高,在过去五年中,年增长率达到22%。在风力资源经济中,年平均风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风力电厂、风力滑轮发电机的选址定位应精心仔细地进行。在欧洲,风力发电主要在德国和丹麦;德国是一个风力资源贫乏的国度,丹麦的风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德国环境部长默克尔最近向新闻界介绍了联邦政府新的环境政策,首次明确提出了德国未来环境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指标。默克尔表示德国未来的环境政策重点在如下5个方面:1为保护大气环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洁净能源占能源总量的百分比到2010年将达到10%,到2050年将达到50%;2为保护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将扩大农田的有效利用,到2010年,经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将由现在占农业土地的19%提高到5%~10%;3经济发展要与原料和能源消耗相适应,随着未来能源和原料需求的翻倍增长,要求进一步提高垃…  相似文献   

14.
德国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其管理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选取德国Schkopau的ValuePark作为典型工业园,从生产过程、货物与服务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运输交通、能源、市场、人力资源、生活质量与社区关系等8个方面对其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特性进行剖析;同时以德国工业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北威州(NRW)为例,介绍该州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管理政策的进展;最后提出德国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对我国工业园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联邦政府于2020年6月10日通过《国家氢能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将能源供应安全性、经济性和生态性与创新型和智能型的零碳能源产业模式相结合。在统筹本国能源供应和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依托国家能源战略跨部门的宏观布局,将发展绿氢作为《战略》的核心目标和方向,助力德国实现2050年的零碳能源转型。德国力图成为全球绿氢发展的引领力量,既面临诸多机遇,也存在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5,(3):62-63
据德国电力经济协会统计,德国主要的能源消费不在于用电,而在于取暖。德国平均每个家庭把其大约87%的能源用于房屋取暖和制取热水,其余用于灯具、计算机和其他电器上。因此,增加太阳能的使用能够明显减少燃料消费。但迄今为止,太阳能取暖技术还没被大规模推广。德国太阳能协会说,应为取暖领域制订一部像太阳能发电领域那样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4,(12):59-59
11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京会见德国环境部长特立廷一行,双方就环境管理、循环经济、可持续、能源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能源结构由传统集中式逐步走向社区分散式,公民由被动接受能源决策向主动参与能源治理实践转变。德国、美国、日本在地方能源转型中根据地区特点衍生出能源合作社、地方型能源公司、公民电厂等发展模式,充分强调公民的参与权利,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能源治理作用,实现了公民与地方政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三国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土地利用规划权、成熟的公民参与能源治理途径及多样化的跨域能源合作等经验,对我国地方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 ,由中国工程院、德国巴斯夫公司共同主办的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1 0月 8日下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 ,陈锦华副主席和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先生分别致开幕辞 ,王基铭总裁、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 2 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王伟中、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陈尚芹副司长作专题发言 ,德国国会议员魏茨察克、巴斯夫东亚地区总裁倪宣德、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环保专家 Suding博士分别作了发言。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中德企业和学术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良好合作 ;展现中德两国化学工业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 ;…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能源市场结构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从 70年代的环保运动以来 ,核能已经失宠 ,人们更注重寻找其他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德国的乡间经常可以看到一座座的风力发电机耸立在田野上。近几年来 ,工程师们还开发了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其发电能力比陆地设备要高 40 %。2 0 0 0年 1 0月 ,绿色和平组织和德国风能研究所在德国汉堡港口的绿色和平号船上共同向公众介绍了有关风能发展潜力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说明大力发展风能之后 ,德国可以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比迄今预想的要高。根据德国市场的发展 ,到 2 0 0 5年陆地和海上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