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 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指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形成在的明 显的挤压环境中;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古地磁特征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笔者得出以 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来源较深(幔源);岩浆是挤压背景下,“减压-剪切”作用的产 物,而不是裂谷环境中的产物,从而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 山活动大致分两个亚族回,其中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和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 族回的产物,并构成一个完整的亚族回。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对小麦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CK)、8.82kJ/m^2(T1)和12.6kJ/m^2(T2)三种剂量的紫外线B(UV-B)辐射下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UV-B辐射诱导了H2O2的合成,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升高,而类胡萝卜素稍有所降低、超氧歧化酶(SOD)活几乎不受UV-B辐射影响,分析表明,UV-B辐射  相似文献   

3.
大气及公共场所中甲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简称AHMT)。并以偏重亚硫酸钠作吸收液,使其生成羟基甲磷酸以固定甲醛.其吸收效率达95%以上。回收率范围为93.1~103.5%。三种不同浓度甲醛重复测定的平均相对标准差为2.9%。其测定范围为10~160μg/m3。大气中的SO_2和NO_2等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4.
硝酸介质中冠醚萃取Sr~(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硝酸介质中冠醚对Sr ̄(2+)的提取。结果表明在1,1,2,2-四氯乙烷为稀释剂时,二环己基-18-冠-6萃取Sr ̄(2+)效果最好,且当水相硝酸浓度为1.4M左右时分配比最大。用斜率法证明、Sr ̄(2+)与二环己基-18-冠-6萃合物组成为1:1。还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1,1,2,2-四氯乙烷体系对模拟国内高放废水中Sr ̄(2+)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浙赣皖相邻地区燕山期大茅山、铜山、里山岭、黄山、伏岭等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中斜长石属钠长石和富钠更长石,黑云母呈它形填隙状,结晶晚于浅色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富SiO_2(73.92%-77.55%)、富碱(Na_2O+K_2O为7.81%~8. 67%),贫CaO(0.26%-0.92%)、MgO(0—0.45%);微量元素中富集Y、Nb、Zr等HFSE,贫过渡元素及Sr、Ba;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型”。这些特点与区内及华南I型和S型花岗岩明显不同,而具有A_2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低剂量~(147)Pm内照射时,引起中枢和外周免疫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147)~Pm的体内滞留过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滞留方程为:R(t)=0.199e0(-0.1452t)+0.812e(-0.0008t)。可见包括快、慢两个不同半滞留期,快组分T1=4.77天,慢组分T2=866.3天。当机体摄人(147)~pm0.185~0.74kBq/g,即吸收剂量为0.223-0.882cGy时,可使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率显著增升;而摄入(147)~pm0.185kBq/g,即吸收剂量为0.223cGy时,可刺激外周免疫器官脾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增强增殖。  相似文献   

7.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微量He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酸性介质中,痕量He能显著催化空气中的O2氧化K4「Fe(CN)6」,生成蓝色化合物,反应对Hg为一级,催化反应的表以观活化能为62.95kJ.mol^-1,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Hg的动力学分析法,测定条件为K4「Fe(CN)6」;1.4×10^-3mol.L^-1,「CH3COOH」:0.14mol.L^-1,75⒈。  相似文献   

8.
黄海西部大气湿沉降(降水)的pH与主要酸碱离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黄海西部的千里岩、青岛的麦岛两个降消要样点1997、1998丙年所收集的113个降 H^+、NH4^+、K^+、Na^+、Ca^2+、Mg^2+、F^-、Cl^-、NO3^-、SO4^2-共10种离子成分的含量,分别用NA^+、Mg^2+、Ca^2++NH4^+)/(NO3+nsaSO4^2-、cmssSO4^2-(nssSO4^2-)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以Mg^2+作为参考元素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金鱼( Carassiusauratus L.) 在铅暴露实验中的铅吸收过程及鱼鳃分泌物的自身保护作用、水相Pb2+ 的鳃吸收机理以及分泌粘液对铅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金鱼因铅暴露导致粘液分泌量增加.结合到鳃上的铅与水相Pb2+ 活度关系可用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表述.据此估算的最大结合量为0-9424 m mol/kg(干重) .非常接近1 的Hill 常数(1-012)说明金鱼鳃上仅有一种类型的Pb2+ 结合位点.平均每尾金鱼鳃上Pb2+ 的结合位点数达1-62 ×10- 5 m mol,结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og KPb鳃) 为4-8 .血液铅含量与鳃铅含量间呈显著线性关系.金鱼吸收Pb2+ 的主要过程为:Pb2+ 结合到鳃上,其后被动扩散或载体转运穿过鳃上皮,进入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0.
降尘、酸雨及其复合污染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降尘、酸雨可降低酸性紫色土莴笋茎、叶鲜重3.9%—14.4%;复合污染对莴笋的减产量增大,且以酸性紫色土为高,降尘、酸雨对蔬菜的促长作用使莴笋早衰减产、小白菜增产。酸性紫色土各处理较对照明显提高两种蔬菜叶细胞透性(电导值、K~+外渗增量达9.5%—127.7%),作物种类间变化规律不同。复合污染明显使两种蔬菜V_c和水溶性氨基酸降低、莴笋硝酸盐增高,蔬菜品质变劣。,酸性土r=0.9646-0.9739)。同产量结果相似,酸性紫色土上蔬菜的根重绝对量大大低于石灰性紫色土。可见在pH5.2的酸性紫色土上不宜种植抗逆(酸)性差的蔬菜作物,尤其是在降尘-酸雨复合污染条件下更是如此。否则,必将形成一个典型的逆境农业生态系统。2.3降尘、酸雨及其复合污染对蔬菜叶片细胞透性的影响降尘、酸雨各处理使酸性紫色土上莴笋叶片电导值、K+浓度较CK分别提高27.7%—59.0%和9.1%—27.3%(表5),表明叶细胞膜可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膜内物质容易外渗[12],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降低产量,石灰性紫色土虽3个处理植株叶片电导值也明显高于CK8.4%—59.7%,但K+浓度下降8.0%—25.0%(A处理除外),  相似文献   

11.
气液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CO2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膜接触器吸收CO2 ,溶液热再生连续循环实验装置 ,评价了疏水性PP(聚丙烯 )微孔膜 ,MDEA(N 甲基二乙醇胺 )溶液及添加活化剂PZ(哌嗪 )的活化MDEA溶液吸收CO2 传质过程。结果表明 :在溶液浓度 2 5mol L ,气速0 5~ 3 0L min,液速 15~ 15 0mL min时 ,总传质系数Kov为 1 0× 10 - 5~ 3 6× 10 - 5m s(MDEA) ,1 6× 10 - 5~ 4 5×10 - 5m s(MDEA +PZ)。采用阻力层无因次关联方程模型预测Kov值 ,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基于模型和实验结果 ,将PZ的吸收行为作为溶液的活化作用 ,在计算Kov值时 ,考虑活化作用因素并归结于化学增强因子E中 ,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证明在单一醇胺组份MDEA中添加少量PZ能提高总传质系数Kov值  相似文献   

12.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含率及氧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ITFB)的清水试验,对其相含率及氧的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TFB与传统三相生物流化床相比具有不同的氧传递条件,当供气量较小时,内筒传质烽KLal大于外的传质系数KLa2,而当供气量较大时,则KLa2〉KLa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载体投加量大于1.6kg时,KLa随Cs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在西江高要段水体中的分布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邓红梅  陈永亨  常向阳 《环境科学》2009,30(11):3276-3282
为了解西江流域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深度和季节分布及其在溶解相和颗粒相的分配以及控制因素,分别在洪水期(2003年8月和2004年7月)和枯水期(2003年11月和2004年3月)采集了西江高要段水柱.结果表明,溶解相和颗粒相中PAHs的浓度分别为21.7~138 ng/L和40.9~664.8μg/kg;水体中PAHs的总含量(颗粒相及溶解相),洪水期大于枯水期.在溶解相中,PAHs的浓度随深度无明显规律;而在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中层水PAHs含量最高,表层水PAHs含量最低.溶解相和颗粒相中PAHs的浓度都随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增加而增加.从PAHs组成特点来看,溶解相以3环的PAHs为主,而颗粒相以3~4环的PAHs为主.PAHs在颗粒相及溶解相中的分配系数(KP)不受颗粒有机碳浓度控制(R2为0.000 1~0.2),而受颗粒物浓度、及溶解有机碳浓度的共同影响(R2为0.15~0.36),尤其是溶解态的细小碳黑有机质的影响.西江高要段水体PAHs在不同季节的lgKOC值大部分超过经典平衡分配模型的上限.除了2003年11月(R2为0.000 4~0.12,p0.001)之外,其它3个季节PAHs的lgKOC与lgKOW均有较强的相关性(R2为0.29~0.91,p0.05).洪水期颗粒物的亲脂性强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不同pH值土壤农田系统暗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竹  张高川  李辉 《环境科学》2009,30(10):2866-2871
为研究酸雨对不同pH值土壤农田系统呼吸的影响,选择酸性(pH 5.48)、中性(pH 6.70)、碱性(pH 8.18)水稻土,以冬小麦为实验对象在2005~2007年期间进行了盆栽实验.种植期间利用雨水T1(pH 6.0)、T2(离子浓度为T1的2倍,pH 6.0)、T3(离子浓度为T1的2倍,pH 4.4)进行喷淋,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农田系统暗呼吸速率.结果表明,酸雨通过影响农作物的呼吸过程而对农田系统暗呼吸产生影响,且农田系统可适应酸雨污染.2005~2006年,酸雨提高了碱性土壤(S3)农田系统平均暗呼吸速率,S3T3分别比S3T1、S3T2高23.6%2、7.6%(p<0.05),但对酸性土壤(S1)和中性土壤(S2)农田系统平均暗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3~4月,雨水离子浓度升高可促进酸性土壤农田系统暗呼吸,雨水pH值降低可抑制酸性土壤农田系统暗呼吸.结果证实,在酸雨对农田系统暗呼吸影响过程中,土壤酸碱性、农作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湖和辽河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辽河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初步探讨了两流域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Cu,Pb,Zn)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推荐值,并对两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及辽河4种重金属(Cd,Cu,Pb和Zn)的沉积物质量基准推荐值分别为6.42,55.3,20.6和201.5 mg/kg及5.42,52.8,18.9和177.7 mg/kg. 通过与不同国家及地区制定的CSQC值进行比较,推算出4种重金属的CSQC值大都接近所有数据的中间值. 从沉积物固相和间隙水相2个不同的角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的生态风险评估表明,两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同步可提取重金属(SEM)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差值大于0,而i[CTi]/[CSQC,i]值与i[CIW,i]/[CCCi]值均大于1,说明在整体上两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存一定的生态风险. 由于未考虑各金属元素之间的拮抗或协同等作用以及底栖生物敏感性的问题,所使用的生态风险方法在评价生态风险方面可能会相对有所偏差.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是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产沙效应的有效工具,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对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研究十分重要。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小流域、子流域和栅格等3种空间尺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各空间尺度的总体估算偏差(D)由小到大排序为小流域(D=52.26%)<子流域(D=60.07%)<栅格(D=92.17%),纳什效率系数(NSE)由大到小排序为小流域(0.21)>子流域(-0.31)>栅格(-0.80)。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在约500 km2以上的流域单元较为适用,在500 km2以下的子流域和栅格单元不适用。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胡敏酸对菲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7种土壤样品及从中提取的胡敏酸(HA)对菲的吸附特征,应用元素分析仪和固相核磁共振光谱(CP/MAS^13C-NMR)对7种土壤样品中的胡敏酸进行了表征并计算其芳香度和脂化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土壤对菲吸附的Freundllich吸附系数(Kt)不同,其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IM)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不同来源土壤中HA的结构和组成差异明显,土壤HA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规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中HA对菲吸附过程的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oc)与土壤HA的芳香度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and the minimum low flow dischare of undisturbed drainage basins in the Taman BukitCahaya Seri Alam Forest Reserve,Peninsular Malaysia.The drainage basins selected were third-order basins so as to facilitate a common base for sampling and performing an unbiased statistical analyses.Three levels of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udy.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exised between the gen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as shown by the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secondly,individual ge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to influence minimum flow discharge;and finally,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set up showed that minimum flow discharge(Qnub)was dependent of basin area(AU),stream length(LS),maximum relief(Hmax),average relief (HAV) and stream frequency(SF).These findings further enforced other studies of this nature that drainage basins were dynamic and functional entities whose operations were governed by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occurring within the basins.Changes to any of the ge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would influence their role as basin regulators thus influencing a change in basin response.In the case of the basin‘s minimum low flow,a change in any of the properties considered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influenced the “time to peak”of flow.A shorter time period would mean higher discharge,which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prerquisite to flooding.This research also conclude that the role of geomorphometric properties to control the water supply within the stream through out the year even though during the drought and less precipitations months .Drainage basins are sensitive entities and any deterioratons involve will generate reciprocals and response to water supply as well as the habitat within the areas.  相似文献   

19.
蒙顶山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土壤pH值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以茶区11个地层为单元分别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该区土壤pH值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K2j、K1t、K2g1、K2g3和Q2五个地层土壤为清洁区;其余各地层土壤尚清洁。就各单指标指数来看,Cd元素对土壤污染指数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_3~--δ~(15)N 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_3~--δ~(15)N 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_3~--δ~(15)N 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_3~--δ~(15)N 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_3~--δ~(15)N 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_3~--δ~15N 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