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安全检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预先通知,不通知和“微服私访”3种方式,不但检查“硬件”,还要检查“软件”,而且还要注意“细节”。从软件方面,比如,订了多少报刊?安全教育上了多少课?安全考试有多少考卷?考卷上有多少种笔迹?考试内容是否实用?有没有安全简报、事故通报、安全检查记录等材料?质量如何?比如,有的单位汇报查出了185个隐患,解决了181个,那就请他们拿出185个与181个的清单,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说真话。再看看生产班组有没有安全活动记录,内容如何,是不是“一次性批发”,等等。对于“硬件”的检查。检查人员不“身入”…  相似文献   

2.
一是不要打招呼 以往的安全检查大多是未见雨点早已雷声隆隆。不仅早早地开会发文进行布置,而且出发前还要与各受检企业打招呼,甚至在上一个企业检查时已向下一个企业通报情况:如检查重点是什么,日程安排怎么搞等等。试想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式的检查能查出多少真实情况?因此,要想查出真实情况,有必要搞些“突然袭击”,以促进企业在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中做到查与不查一个样。  相似文献   

3.
安全检查是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现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强化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近日,笔者到部分工矿企业调查时发现,一些企业组织或个人,把安全检查当“秀”来做,不仅没有起到安全检查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安全生产。此作“秀”之风应急停、当刹之。安全检查“走马观花”,形式主义不保安全。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企业领导人下基层进行安全检查,指导工作,大多采用“走马观花”式,检查还未开始,就通知被检查单位,企业做了“准备”,将隐患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隐藏;检查时,把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日,新疆农一师电力公司安全检查出新招,改变以往那种“定时、定人、发通知”的检查模式。由各基层变电所安全员参加,首先对电力总公司安监办的安全监察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质询,然后组成检查组,不定时、不定人、不发通知,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所有基层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  相似文献   

5.
企业安全生产,查改隐患是关键。按现行的安全检查模式。一般先由班组“自查”,而后由上一级“复查”,再由上上一级“检查”或“抽查”。最后,再由上一级层层下发“整改通知”,由班组具体负责整改。  相似文献   

6.
无庸置疑,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长周期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因此,要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检查质量,就需要配备“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这3种常用“工具”。安全检查前需备上常用的“望远镜”。安全检查首先应突出其预见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因此,检查人员应当具有看得远的“眼力”。能够紧密结合时节的变化和特点,坚持“旱季防洪”思想,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突击检查。做到超前检查重点、要害、关键部门和单位的各方面准备情况,是否做到未雨绸缪,在每个环节上是否存在隐患和缺陷。与此同时,安全检查人员还可以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做安全检查活动时,安全主管不同的应对态度,产生不同的工作结果,可分为8个段位:一段安全主管:"发通知,等结果"。把检查通知发出去,安排相应的安全员或车间主管检查,把发通知出去当成结果。实际上,发出安全检查通知不是结果,安排人员检查不是结果。排查隐患,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制定对策才是结果。二段安全主管:"做检查、做记录"。发出安全检查通知,然后自己带队去现场,  相似文献   

8.
春节期间,各系统、各部门的安全检查力度都在不断加大,然而有的检查组在履行安全检查职责时,往往搞“预约式”检查。使安全检查工作变了味。这种检查往往使被检单位提前做了准备,检查内容、现场都进行了精心安排。  相似文献   

9.
有则改之     
如此“关心” 记者:“你们在关 心职工身体健康、改善 劳动条件方面做了哪些 工作?” 车间主任:“为了降低噪声声级,我们关闭了吸尘器。为了减少工人操作时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把木工平刨的安全装置也拆了。当成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胡汉怀) 栅栏的妙用 秘书:“矿长,安全检查团的检查路线已经选定,巷道都达到安全标准,只是旁边有条巷道通风不良。万一检查团拐进去……” 矿长想了想,说;“通知通风队在那条巷道口安上栅栏,禁止入内就行了!” (清和)有则改之  相似文献   

10.
每个单位的每次安全大检查总要查出一些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笔者在感叹安全大检查取得的这些成绩时又不免有些自诘:短时间内查出的这些安全隐患,总不至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吧?结合本单位的一些具体情况,我认为,安全检查不仅要大检查更要打破常规,使安全检查一直处于“保鲜保质”状态。要使安全检查随时处于“保鲜”保质状态,就应该把安全检查“回头看”纳入日常工作,不仅要“回头看”,更要“随时看”。  相似文献   

11.
安全检查是查隐患、促整改、防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安全工作执行力、促进安全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基层的安全工作检查中,时常出现蜻蜓点水看一看,检查不深入;走马观花转一转,检查不细致;围着资料翻一翻,检查不全面等流于形式的现象,弱化了安全检查的应有效果。要达到安全检查的预期目的,就必须切实做好“常、深、细、问、听、考、帮、演、评、改”“十字功”。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应该服从安全。然而,在我们现实安全检查中,常发现企业及员工在安全问题上,思想认识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有的工人总会搞出些自己的“发明创造”,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耍些“小聪明”,为自己的违章作业没出问题而沾沾自喜,并且还要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小窍门”传授给别人。  相似文献   

13.
张:老王,上次您讲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搞好安全管理的方法,对我很有启发。但不知运用这种科学方法,应从什么地方着手? 王:安全系统工程首先要从安全系统分析着手,找出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先给你介绍一种安全检查表(又叫安全性考核表)的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是为了检查某一项目(工艺、设备、操作等)的安全事先拟出的检查内容清单。在这一清单中,要把该项目中能够造成工伤危险和灾害事故的因素(包括不安全状态、潜在危险、人为因素等)以提问方式用表列出来。检查时拿它作蓝本,逐条检查.检查后要对每一条打上“是”或“否”…  相似文献   

14.
<正>综合安全大检查是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安全检查方式,参加的部门通常比较多,基本可以覆盖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在检查前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岗位制定相应的"检查表",明确检查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虽然综合安全大检查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但笔者认为,不能将其作  相似文献   

15.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常规手段,也是提升安全工作执行力、促进安全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基层的安全工作检查中,时常出现蜻蜒点水看一看,走马观花转一转,围着资料翻一翻等流于形式现象,弱化了安全检查的应有效果。安全检查是查隐患、促整改、防事故的直接手段,必须唱好“常、深、细、问、听、考、助、演、评、盯”“十字歌”。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煤炭部共同决定,8月25日至10月25日,对全国煤矿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这次检查的重点是:中央(78)67号文件、煤炭部(78)1467号文件和今年6月份全国煤矿安全工作会议的落实情况,以及《煤矿企业安全工作试行条例》和《煤矿安全监察试行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是不是真正重视了?群众性的安全生产“百日红”竞赛是不是开展起来了?三大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止重大事故的“十不准”是不是执行了?安全监察机构和群众安全检查网是不是发挥作用了?重大事故隐患是不是消除了?采掘工程质…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检查是一项经常性开展的工作,既有单位内部上对下的检查,也有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企业的检查,检查方式有提前下发通知告知做准备的,也有不期而至搞“飞检”的。作为受检查者应持何种态度?笔者认为,如若能做到“不怕查、查不怕、怕不查”,就说明被检查的单位真正把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了。以上级部门检查下级单位的安全生产为例。“不怕查”:就是被检查单位其各部门、岗位工作情况都经得起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各项安全措施执行到位,管理者在岗忠于职守,工人现场作业一板一眼,说到做到,做就做好。“查不怕”:…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安全检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查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2013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各地也均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起到了堵塞漏洞、排除隐患、防范事故的作用。但在各类安全检查过程中,也确实有部分单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化工局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及市革委会[1974]19号文件精神,于去年9月至10月组织受压气瓶安全检查小组,对局属气瓶制造、气体灌装和使用的21个厂27种气体的受压气瓶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采取“一听、二查、三汇报、四小结”的方式,即先听取安全管理人员介绍气瓶制造、使用、充装等情况,然后到现场检查,最后向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汇报。事后化工局召开了安全干部会议,总结了这次检查工作。 会议指出,各厂在气瓶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1.党委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编辑部:拿到2004年第4期杂志,当读到《大检查,到底怎么查?》一文时,一是深幸编辑记者慧眼识宝、大胆探索,大胆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存在的弊端进行曝光;二是对由国家安全专家张国顺主持的“安全检查课题”组的专家们表示敬佩,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感谢。我在安全岗位上干了多年的管理工作。除本厂的安全检查外,还多次参加本市安检组和全区安检组的工作,正如张国顺专家所说,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也没有切合实际的、统一高效的检查标准,往往造成仅有声势没有效果的局面,使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甚至上演检查团前脚走,企业立马就出事故的悲剧。这话真是一针见血。这下好了,有专家进行课题研究,若《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导则》一书能及早出版,将是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参考工具书,但愿及早出书,我们安全工作者企盼着。广西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韦奇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