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描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和特征。包括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辩证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开放性和负荷能力等。分析城市生态环境效应,探讨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红线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被认为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第一大诱因。多年来,由于"有矿快挖,有水快流"经济发展政策的惯性作用,矿产资源开发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流域/区域生态功能破坏。以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结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在分析矿山分布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对策,以期科学制定不同矿山生态修复阶段的目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重建—区域生态功能修复,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建议包括建立涵盖生态环境全要素的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机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损害与功能修复技术研发,研究制定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城市体系生态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环境类型是随城市和区域不断发展而分化的产物,根据广东省城市体系格局,选取主要的十九个城市,确定适当的生态环境参数,对广东省城市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主要类型进行多元统计复合分析,根据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将广东省城市体系划分为四个类型,为区域规划和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马鞍山市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DRISI进行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综合用地的适宜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最后,讨论了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理论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已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改善我国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源是一种复合源类,具有源强不确定和排放不连续等特点。其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扬尘。但目前只有少数的开放源类起尘量可以进行估算。国内外一般对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的防治对策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或生态修复治理、湿法防尘、将堆放物用覆盖物覆盖或封闭储存等。  相似文献   

6.
露天停采矿山在前期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主要破坏形式为潜在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压占损毁、水土气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等。以赣西南某停产饰面用花岗岩矿山为例,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削坡整治、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生态袋护坡、浆砌片石挡土墙、蓄排水等技术对矿山进行修复,以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赢目标,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淮北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本研究鉴于淮北市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地位,用1998—2007年的数据对淮北市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历年淮北市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8至2007年淮北市的总体发展形势是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逐渐走向协调,其中2003年到2004年是淮北市总体发展的转折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由基本不协调转向基本协调。最后提出在淮北市临近资源枯竭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生态建设,加大产业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水体、大气、噪声、酸雨、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等作为生态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山区城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同时,还提出了改善该区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市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和过程。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提出了济宁生态市建设的战略措施。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生态转型、水体和矿山的自然生态修复和孔孟文化的人文生态振兴3方面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框架包括自生型生态环境、竞争型循环经济和共生型和谐社会。主导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要促进传统农业和矿山开采型产业向静脉产业、阳光产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生态转型;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安全和水文化建设几方面提出了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措施;最后提出了济宁市煤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对策和生态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强调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和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优化提升,对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山东威海华夏城受大规模开山采石活动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过10余年生态修复,华夏城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影响津河水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津河改造后整体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对影响津河生态环境的城市径流、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海河水质、津河底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an urban river system and water deployment are key elements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a review of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an urban river system,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calculate the components of 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an urban river. An envelope curve-based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assessing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an urban river system. Water resources deployment strategies designed to meet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were described. Then,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e urban river system in Beijing central region,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were investigated. The key parameters for assessing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the Beijing urban river system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objectives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ifferent urban river systems within the Beijing central region,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were calculated.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sources, including rainwater, upstream water, and reclaimed water, were deployed to meet 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for the urban river system in the Beijing central region.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本文分析了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源地,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绿地建设基地,景观多样性的组成,物种多样性保护,组成捷交通,亲近自然场所,自然教育标本等方面的多种意义,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城市河流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是发挥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子。当今城市空间拓展与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蔓延扩展,城市生态变得异常脆弱,人地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相当突出。经济发达城市无锡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自身的特点,无锡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强化城市生态规划的作用,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发挥其丰富的河流、道路和湖边山体的绿色优势,营造网络型开敞式的生态空间,环境与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方城市干涸河流生态环境治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为例,针对目前我国北方城市干涸河流治理和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实现河道中心区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的"绿色滹沱",为北方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出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穿紫河作为一条城市河流的实际情况,应用生态学、环境学和水文学理论,系统分析了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范畴和影响因素,对穿紫河不同时段下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得出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平均为2.92m^3/s,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与来水水质和河道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为穿紫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穿紫河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发生特点、断流成因及断流对三角洲人民生产生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而气候变化、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导致黄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因子,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黄河径流量改变的百分比还未确定;黄河下游断流对河口海域生态系统、三角洲演变、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断流时会导致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今后一段时间,要研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用水量,合理利用黄河水量的丰枯周期,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冕宁县的生态规划为例,通过对冕宁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背景的研究,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定位,通过分析冕宁县城市的现状,得出了冕宁县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生态功能划分的原则包括生态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部分与整体协调原则、相似性原则、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原则以及区域特色原则等等.通过对冕宁县城市生态区域的划分,将生态规划彻底融入冕宁县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改善冕宁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将冕宁建设成为生态县.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紧密结合天津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优先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天津市四个生态功能区入手,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即:(1)新建和完善天津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在城市生态区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圈;(3)以蓟北山区为代表,建设生态示范县;(4)中部平原区实行生态农业建设与开发;(5)东部滨海地区生态恢复与建立沿海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义乌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环境学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剖析了义乌市区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大量数据计算,对主要环境因子,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作了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目前城区整体生态环境在退化。针对城市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保护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