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在《大城市的清洁大气》一文中,D.D.Parrish和T.Zhu强调了大城市在解决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问题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2007年监测到287个大城市中只有60.5%的城市空气质量能够达到环保部的标准要求.然而,有令人振奋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努力建设更多的低碳城市.2008年初,WWF(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与上海和保定2个  相似文献   

2.
蔡博峰 《环境保护》2011,(23):72-73
到2010年,城市集中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到2050年将达70%.城市消耗着全世界约75%的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地区.大城市气候领导集团(C40)的研究报告认为,城市占据了世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80%,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的重要原因.尽管这一结论仍存争议,但城市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城市消费引发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可以说,城市是全球低碳发展的核心和主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城市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大城市的清洁大气》一文中,Parrish和Zhu强调了大城市在解决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问题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2007年监测到287个大城市中只有60.5%的城市空气质量能够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要求.然而,还是有令人振奋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努力建设更多的低碳城市.2008年初,WWF(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与上海和保定2个城市进行联合试点方案,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中国的城市区域实现低碳发展.随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杭州及深圳都拿出了各自的低碳发展计划蓝图.  相似文献   

4.
环境竞争力是国际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还没有公认成熟的评价指标。本文构建了简明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国际大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广州与8座国际大城市2011年度的城市环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排序,进而明确各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指标,为我国城市提升环境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然而,短期内无法有效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来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北京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及我国的缺水城市之一,气候变化无疑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气候变化对北京市水资源领域已经形成的影响,从自然、工程、政策制度三个角度探讨了北京市水资源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可采取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即哥本哈根之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纽约。1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峰会似乎又将成为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然而就在峰会的前两天,却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纽约、伦敦等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头示威,他们已不再相信所谓气候峰会的"把戏",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声音!  相似文献   

7.
青云 《环境》2006,(5):62-63
随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电网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尽管各地的大城市每年都在建立新的电网,但是还是有供不应求的趋势.美国一些大城市多次因为某些偶然事故大规模停电,或许某一天,我们身边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此时,如果我们自己家里有一个小型的发电站,或许可以缓解停电带来的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家用电站往往利用绿色能源来发电,经济而且环保.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即哥本哈根之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纽约。1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峰会似乎又将成为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然而就在峰会的前两天,却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纽约、伦敦等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头示威,他们已不再相信所谓气候峰会的"把戏",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声音!  相似文献   

9.
王勇  许子易  张亚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2):4284-4292
城市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超大城市的碳达峰研究对国内其他城市和全国能否实现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等6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能源强度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STIRPAT模型,首先确定6个超大城市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然后对27种情景下的各城市碳排放达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各城市碳排放起到正向促进效应,人口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能源强度,人均GDP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②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阶段性变化特征.③北京、上海和重庆在高能源强度下降率的情景下,已经达峰;天津、除最宽松的高-高-高情景外的广州和深圳会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如果能源强度以中速率下降,6个城市碳排放不能保证一定能在2030年前达峰.如果能源强度以低速率下降,6个城市均不能在2030年前达峰.本研究有利于明确超大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其他城市尽快实现碳排放达峰具有借鉴意义,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16~20日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的全日研讨会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关键特征.依据联合国的定义,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称为大城市.会上特别关注了涉及供水和废水处理方面的挑战,以及如何制定政策调节这些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城市生活的基础性功能.对过去半个世纪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数目的迅速增多,它们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蕴含着的资源压力,环境后果,以及管理抉择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综述.来自雅加达、圣保罗、伊斯坦布尔、墨西哥城、约翰内斯堡、(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曼谷的实例展示了水资源开发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机动车的飞速发展,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其中私人小汽车的保有量为全国第一位,近年来一直呈快速上升之势。机动车的激增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排放的污染物是制造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北京市的气候变化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北京市机动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特征及现行控制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2008年初首次推出低碳城市试点到现在,节能减排的项目陆续在我国各大城市启动。仅仅一年时间,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创建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新布局。而在中国召开的世界低碳大会上,由芬兰带来的数字生态城这个全新的理念则成为我国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可以借鉴和选择的一个模本。  相似文献   

13.
<正> 沈阳市是以机械、冶金、机电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是全国能耗的大户之一.又以煤为主要能源,加之北方又有冬季釆暖的燃煤问题,所以,沈阳市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冬季,人们早晚骑车上下班的路上,都有漫游在烟雾之中的亲身体会.在“六五”期间,沈阳市积极采取了集中供热,联片采暖,推广型煤等措施,使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是,在全国有10个城市参加世界40个大城市的烟尘比对,全国20个大城市参加世界50个大城市的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比对.据世界“人类环境卫生组织”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的结果报导:沈阳市的烟尘  相似文献   

14.
杨巍  王伶 《环境保护》2012,(4):76-78
2009年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远景设想,并于2010年将这一设想正式纳入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到205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城市.纽约是第一个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政府规划、采取系统措施推进节能减排的美国城市.认真总结分析纽约等世界城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教训,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概貌 荷兰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特河三大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是世界著名的一个低海拔国家,其国土面积的27%位于海平面以下,65%位于海拔高度1米以下。鹿特丹是荷兰仅次于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荷兰三角洲地区,欧洲莱茵河和马斯河交汇处,城市的西部毗邻北海,总面积319千米2。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7,45(6)
正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晓青治理大城市病要"大小兼顾、协同发展"我们应该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和模式。做好城市发展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各类城市的功能和定位,划定生态红线,确立产业负面清单,明确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在大城市内部,要以环境、交通为突破口,加快做好对大城市病的治理。当然,治理大城市病,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大城市。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堪称世界一流.然而,城市道路交通却拥挤不堪,尤其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人多车多,交通阻塞问题严重.据日本通产省的有关城市  相似文献   

18.
杨伟利 《环境》2007,(12):42-44
在中国,城市交通分为机动交通和非机动交通两大类,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有少量地铁线路以外,对于国内多数城市而言,公共汽车和电车仍是城市的基本交通工具,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炳辰 《环境保护》2006,(8B):31-34
郑州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有鲜明特点的大城市之一,在推进历史性转变进程中,郑州市为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所寻求的方法和途径,可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武风 《环境》2011,(9):10-13
据《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通过对全国50座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进行的排名表明,大城市每天每人单程有将近1个小时花费在路上。其中北京以52分钟居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