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纸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是在水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出现的,这一技术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文章中就国际和国内的造纸废水零排放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有成功地实现了造纸废水零排放的先例,明确了能够实现“零排放”的条件。结合淄博市相关造纸企业的“零排放”技术实施情况,对这一技术实施推广中发现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做了初步探讨,以使这一清洁生产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总之,推广这一技术,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宇华造纸厂废纸制浆生产工艺,设计了造纸废水回用技术路线,选择混凝沉淀-CASS-电渗析工艺,实现造纸废水闭路循环及废水的零排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比较及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江苏省废纸造纸企业,选取了三种典型的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剖析了相应的工艺特点及优缺点,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估。比较得出“废纸造纸污水污泥双零排放技术”将污水、污泥加工处理后回用到造纸流程中,实现污水污泥双零排放,且该技术适用于生产高档瓦楞纸,较其他二者更具有优越性,从而为废纸造纸企业提供废水零排放技术参考,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工艺研究及运行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惠中  焦涛  黄娟 《环境科技》2009,22(1):49-51
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可以大量降低新鲜水用量,避免废水排放和节约废水处理成本,但是采用全封闭存在系统腐蚀、会产生有气味化合物、增加腐浆生成、降低留着率、生成沉淀、引起运行故障、降低产品质量等风险。在此以国内外废纸造纸企业废水零排放运行实例,研究其工艺特点及水质参数,为废纸造纸企业提供稳定和经济的废水零排放技术,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一种新型净化造再生纸工业废水新工艺和原理。证明其成功地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实现工业用水闭路循环的先进工艺和废水零排放,对处理造纸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技》2006,19(6):45-45
日前,由江苏林业大学研发的“动态平衡短流程循环同州废水零排放”技术在常熟市富士莱包装材料厂试运行成功,并通过国家造纸专家的现场鉴定。其主要工艺为:所有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循环使用,在整个造纸过程中只添加一次清水,并通过控制,使清水使用量等于机器本身干燥部的蒸发量和制浆分离杂质中带出水量,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专家认为,该技术是对制浆造纸清洁生产的一种观念更新和技术更新,推广应用后将使废纸制浆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改变该行业污染大户的整体形象。经试运行,富士莱包装材料厂每吨纸耗水量从50t下降到少于1t,生产污水实现零排放,纸机生产能力从每月1300t提高到1800t,同时省下大量污水处理费用。以该厂2万t包装纸板的年生产能力计算,实施“零排放”技术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600万元。  相似文献   

7.
造纸废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造纸废水是最难治理的废水之一,现在处理技术上并没有得到最大突破;但在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对处理废水人工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可以实现污染的零排放,并最终使污水资源化。本文对射阳双灯纸厂造纸废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设计,以期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节约用水和防治环境污染是造纸工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造纸废水的封闭循环和零排放技术成为废纸类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废纸为原料的制浆造纸可望通过采取改进设计,采用合理的工艺和设备,改善和加强管理,加大综合利用等措施,率先实现循环回用废水零排放.本文选取国内外几例实践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造纸废水生态处理场降雨量、蒸发量和苇田蒸散量 ,以及实际耗水量和贮水量 ,结果表明 ,双灯纸业有限公司废水生态处理工程的零排放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稳定塘及植物净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稻草原料的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论述工程建设的造纸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造纸废水厌氧处理塘、混合废水兼氧-好氧处理塘及育苇塘,其中纸机白水、中段废水含有较多的流失填料,采用斜网及沉淀处理后入生态塘系统。混合后的废水经兼氧-氧化塘-芦苇湿地处理系统,大大增加了其处理效果。排水经芦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用以生产造纸原料芦苇塘的种植用水。工程配备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1.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废纸造纸行业发展迅速,为了使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应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通过对废纸造纸废水污染特性、目前比较成熟的处理技术及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对废纸造纸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目前,很多处理技术已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取得了不错的处理效果,同时在应用范围、能源消耗、技术可操作性、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废水处理新技术开发和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废水处理设备、使用药剂的优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新兴纸业造纸废水深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芝 《环境工程》2010,28(2):42-44
在原有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基础上增加混凝过滤,进一步降低造纸生产废水COD和SS浓度,实现废水全部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制浆造纸工业是用水大户,对水体的污染, 在全国诸行业中列居首位。据报道,2004年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年产生废水量31.8亿m3,占全国工  相似文献   

14.
硫酸亚铁酸洗废液在再生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再生浆造纸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酸洗液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自理伯,COD、SS和色度的作率分别约为90%、96%和95%。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全部回用于生产,实现零排放。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某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示范项目1.75万m3/d造纸废水零排放工程为例,对工程采用的预处理+多级膜浓缩+蒸发结晶+膜电解组合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情况进行了重点说明,对部分工艺单元的运行数据进行了技术分析。运行数据表明:臭氧活性炭生物滤池对造纸废水二级出水残留COD的去除率>50%,机械加速沉清池对一级反渗透浓水硬度的去除率达到70%,离子交换器出水硬度稳定在0~4 mg/L,NaCl浓缩反渗透单元对Cl-的再浓缩比约为3倍。最后介绍了对于膜浓缩和蒸发结晶系统改造的工程经验,并从技术总结的角度阐明完善的工艺流程及技术保障措施是该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国内以草浆为原料制浆造纸的各类企业占造纸企业总数的65%以上。分析以某草浆为主的造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种类及特点;并根据其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节约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处理水、提高黑液提取率及碱回收车间废水零排放的方法;同时探讨了造纸企业排放的废渣、废气及污泥等资源综合利用措施。该造纸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节水减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同行业处理污染物,综合和循环利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及严格的环保要求,使得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势在必行。脱硫废水零排放是实现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和难点。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主要包括蒸发结晶技术和利用烟气余热干化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利用烟气余热干化的旁路烟气直接干化技术具有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低,不产生新的固废,设备系统简单,蒸发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优势,粉煤灰氯离子含量满足国家综合利用标准,经工程实践验证,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是落实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既节约了能源资源,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本文在分析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探讨了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及流程,为实际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火电厂耗水量和废水产生量较高,加快落实火电厂深度节水和废水零排放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传统废水处理工艺并不能完全满足零排放要求。膜处理工艺在火电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膜处理工艺在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脱硫废水、含煤废水、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实施火电厂废水梯度利用及近零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协助我市造纸企业搞好废水治理工作,我们对我市造纸行业(以大荔南七纸业集团和白起寺造纸厂为重点)的废水治理工程进行了调查和走访,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就目前造纸行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1做好基础工作1.1弄清治理造纸废水的应用技术。在搞治理工程时,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首先要弄清楚治理的内容,查清排水的水量及水质,以便做到“对症下药”。造纸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造纸黑液,其污染负荷占造纸企业总负荷的80%左右。这部分污水治理难度也最大。对于中段水和纸机白水的治理技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