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关注小语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公共安全服务共建共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发展的崭新篇章,也给推进新型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期和提速期。构建科学有效的新型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协调机制,是贯彻党的  相似文献   

2.
在合肥市防震减灾示范区工作成果上,研制合肥市震害预测及震害快速评估系统,可用于地震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及震害评估,为合肥市震后早期趋势判定及防震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关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对自然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防御能力”的具体内容作了阐释。认为宣传的实质是减少民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四度”,即减少无知度、减少不确定度、减少疑惑度、减少混杂度。文中还提及,为提高宣传效果,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时,尽可能结合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信息和评价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50%以上的城市和70%左右的大中城市位于7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地震的发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主要的损失分布在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地区和云南-四川-陕西-内蒙古相连的南北带上,另外新疆的西北部也是地震损失较大的地区.所谓地震灾害风险是指建立在各地防震减灾能力基础上的未来地震损失估汁,风险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首都圈地区及内陆的个别地区防震减灾能力较强,而未来地震危险性则以中国西部地区和华北地区为主.通过对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风险的研究,可以认为,中国的东部地区虽然有一定的地震危险性,但由于其经济发达,减灾能力很强,因此未来地震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较小;中国的中部(南北带)和西部地区地震危险性很大,同时经济欠发达,减灾能力较差,因此未来地震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很大.  相似文献   

5.
运城市位于山西地震带的南端,是全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区。面对本地区的震情形势和肩负的责任,该市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一起抓,他们的经验是: 抓体系,建网络,强化宣传队伍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领导,首先是建立三位一体的领导体系。靠党委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体系结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并就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9,(6):43-43
上海市新建的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标准有望超7度;“身高”超高的高层建筑,今后要接受地震安全性“体检”。为配合新《防震减灾法》的施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年底有望出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中国地震灾害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地震工作三大体系的要求和建设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地震灾害系统工程的设想,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论证。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灾害系统工程可以涵盖地震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系统化、法制化及高科技等特点,对我国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项目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国家层次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和核心功能。该系统以B/S和C/S混合结构为主体架构,以GIS为开发平台,实现了地震触发—灾害响应—灾害评估—辅助对策应急响应流程的各项相关核心功能,对我国开展“十五”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要积极有效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保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在抓好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在宣传的重点对象上下功夫,在宣传的手段上花力气,通过建立一个长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使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警钟长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是增强防震减灾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还相当薄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生同等程度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严重得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纳入依规划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3,(4):12
2013年6月20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市政府会见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就首都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建民局长结合汶川、芦山地震成因、灾害损失及恢复重建情况介绍了首都圈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预警工作的进展情况。陈局长指出,提升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需要建立综合防范体系,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推广抗震节能技术,普及社会宣传教育,加强地  相似文献   

13.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做细做实。近年来,我们强调减灾宣传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各地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创造了多种形式,来努力做好减灾宣教工作。这些形式都围绕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让职工、学生、居民等公众了解地震灾害是怎么一回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知道如何应对。我们一般笼统地讲"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宣传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高质量的地震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必然要全民参与共享。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列入"全域科普"重要内容,地震、应急、科技、科协等多部门联手,着力打造防震减灾全域科普,通过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推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实效。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9,(6)
上海市新建的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标准有望超7度;"身高"超高的高层建筑,今后要接受地震安全性"体检"。为配合新《防震减灾法》的施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CEDLAS)是一款可以对单体建筑、城市区域、国家范围进行震前灾害风险评估、震中实时评估、震后境况模拟的灾害损失评估软件。通过对我国地震背景、国内外灾评软件研究现状和防震减灾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基于GIS平台构建CEDLAS系统的思路,并介绍该系统的理论基础、逻辑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最后将系统应用于西安市灞桥区,得到示范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数据。该系统的建立综合考虑了地震危险性、多龄期建筑地震易损性以及社会经济损失三方面,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可为灞桥区政府震前防震减灾规划及震后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汤泉 《灾害学》1993,8(4):21-25
本文在分析我国防震减灾主要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防震减灾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工作思路。论述了综合防御的主要工作环节,根据分区分类指导的原则,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应是全国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  相似文献   

18.
防震减灾宣传必须掌握“度”,必须研究宣传的时机和方式,否则收不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07,(1):47
2006年12月10日下午04:03分.首都圈地震台网中心的网络核心交换机引擎发生故障。首都圈测震、强震监测台网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首都圈地震台网中心的IPserver不但承担着首都圈台网数据汇集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实时向河北、天津、北京和地球物理所四个分中心转发数据的任务。核心交换机故障使得IPServer不能正常工作.首都圈台网中心的数据汇集与转发受阻。首都圈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速报无法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通知在明确防震减灾工作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实现2020年前基本具备综合防御和应对6级左右地震能力的防震减灾目标的具体措施。通知强调,各级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地震台站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