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北京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2008~2009年非采暖期与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粒径(0.3、0.5、3.0和5.0μm)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同时收集同期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再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细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相异,而粗颗粒物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呼吸系统疾病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一定的关联,采暖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可吸入颗粒物在采暖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影响相对较高.无论在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细颗粒物的浓度均高于粗颗粒物,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冬季及夏季选取具有典型气候特性的两天,采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标况体积,计算TSP质量浓度,采用液相沉降法测定粒度分布,对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粒度分布相对百分比及粒度分布累计研究。分析总悬浮颗粒物(TSP)中含有的粒度分布情况及冬夏两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比例关系。更深一步了解TSP各级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别是PM10以下的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广州市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广州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水平、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广州市PM10平均浓度为0.077mg/m^3,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得益于空气污染控制取得的成效,近5年来PM10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受气候因素影响,PM10污染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节较高,夏季节浓度较低;在空间分布上PM10污染呈现区域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是城区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可达30%-50%。城市路面积尘是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的主要尘源。路面尘受机动车车轮积压作用、机车行驶过程诱导气流、热射流等综合尘化作用的影响,再次扬向空中并扩散,造成空气中颗粒污染物TSP、PM10浓度增高。实验模拟单车行驶,研究道路粉尘负荷、车速、排放源距离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SP、PM10浓度与机动车行驶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车速下与路面粉尘负荷呈对数变化规律;与排放源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学校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同时间段内与相应室外大气浓度的关系,对学校图书馆室内外PM2.5和PM10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并且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室内PM2.5和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6.7~403.5 μg/m3和33.3~537.0 μg/m3,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占主要部分,并且PM2.5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趋势基本一致.室外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影响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值,而室内使用空气转换装置和及时的清洁有助于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2005年对上海市闸北区空气中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1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各月PM10污染均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7.6%;其次是1级占20.0%,3级占11.0%,劣于3级占1.4%。全年空气质量状况9月份最好,11月份最差。PM10浓度与C0、NO2浓度呈显著相关性,说明机动车尾气是该区域PM10的主要来源;PM10污染程度还明显地受到降水,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以及北方沙尘暴的外部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大气中PM10浓度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2002年-2009年的PM10实测数据和同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上海市PM10污染分析研究。对2002年-200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到了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每日小时变化规律以及上海市不同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分布特征,并对这种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研究表明上海市空气环境质量在逐年好转,其标志是累计超标污染天数每年减少5天;在一年当中,污染天数最多的是冬季,其次是春季,最少的是夏季;在空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的大趋势下,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包头市为例,对包头市2001年-2007年的空气质量日报、二氧化硫变化趋势(SO2)、可吸入颗粒物变化趋势(PM10)和2007年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月均值、小时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其变化特征,从而找出造成包头市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包头市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鞍山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季节性变化及月变化污染特征进行分析,不同季节的PM2.5、PM10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M2.5、PM10的月均质量浓度按高低顺序分别为:12月〉1月〉11月〉2月〉10月〉4月〉3月〉7月〉8月〉6月〉5月〉9月和1月〉12月〉3月〉4月〉2月〉10月〉11月〉5月〉6月〉7月〉8月〉9月。同时,分析了ρ(PM2.5)对ρ(PM10)的贡献率,全年的ρ(PM2.5)/ρ(PM10)平均值为57.8%,结果表明,在PM10中,PM2.5的含量要大于PM2.5-10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对上海市闸北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的总称)的污染状况进行了一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各月PM10污染均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7.6%;其次是1级占20.0%,3级占11.0%.4级占1.4%。全年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为9月份,最差为11月份。PM10浓度与CO争NO2浓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机动车尾气是该区域PM10的主要来源;PM10污染程度还明显地受到降水、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以及北方沙尘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包头市为例,对包头市2001年~2007年的空气质量日报、二氧化硫变化趋势(SO2)、可吸入颗粒物变化趋势(PM10)和2007年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月均值、小时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其变化特征,从而找出造成包头市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包头市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TE-20-800型8级分级采样器采集焦作市燃煤电厂区、文教生活区、商业区和交通区大气颗粒物,通过重量法求出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发现:焦作市各功能区中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分布呈现"两边凸中间凹"的趋势,峰值位置出现在5.8μm~10.0μm和2.1~0.43μm处;研究区空气中PM10浓度均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浓度的日平均值为0.15 mg/m3),与我国新制定的PM2.5日均浓度限值相比(0.075mg/m3),文教生活区、交通区、商业区PM2.5浓度分别为其2.22、1.02、1.66倍,燃煤电厂区低于此标准。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近地层空气离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西安市16个采样点上开展了近地层空气离子浓度和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了西安市空气离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利用空气离子浓度值对西安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另外,详细分析了近地层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和PM10等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区春夏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市2012年3月~6月PM2.5和PM10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2.5和PM10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月~6月,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PM10的浓度随季节变化先升高后减小;3月~6月PM2.5与PM10日平均浓度分别为62.77μg/m3和133.88μg/m3,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的83.69%和89.25%。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2005年8月具有代表性的道路附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析了PM10中的离子、重金属及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哈尔滨市道路附近PM10离子组分中SO42-、NH4+、Ca2+浓度较高,其主要来源于交通尘污染;富集因子法表明元素Cr、Zn和Pb来源于人为污染;EC/TC大于0.36,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等一次污染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分析北京市采暖期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气象因素的影响作用,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0.3,PM3.0,PM5.0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9年采暖期间在北京市城区设立了93个采样点进行定点采样监测,利用地统计分析工具和指示克里格方法,模拟分析了北京市城区2007~2009年采暖期PM0.3、PM3.0、PM5.0的时空变异性,并建立起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气象条件(风力、温度、湿度)的对应关系,由此分析气象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实验半变异函数符合具有块金值的球状模型;北京城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自2007年以来污染程度与污染面积均呈减小趋势,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西北次之,近郊区污染重于城区;气象条件是影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年份不同气象因子对颗粒物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污染原因季节冷暖程度的不同,气象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有不确定的一面,但仍可找到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街道环境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直读式DustTrak8520型颗粒物浓度测定仪在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广州市街道PM10、PM2.5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PM10、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并且它们的变化趋势相似。与国内很多城市不同,PM10、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都呈上午低、下午高、夜间21点左右出现峰值的特征。PM10、PM2.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PM2.5/PM10平均值为0.85,表明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细颗子(PM2.5)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8.
铁岭市各类大气污染源浓度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铁岭市2004年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SO2(二氧化硫)大气环境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清单资料和气象资料,以及AERMOD模型(1)进行了铁岭市大气环境质量区域评价。结果表明:铁岭市低架源对地面浓度的贡献较大,高架源对地面浓度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X831200702083上海市中心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王晓燕(上海市闸北区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与管理/黑龙江省环保科研院.-2006,31(7).-43~47环图X-1532005年对上海市闸北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的总称)的污染状况进行了一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各月PM10污染均以2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7.6%;其次是1级占20.0%,3级占11.0%,4级占1.4%.全年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为9月份,最差为11月份.PM10浓度与CO和NO2浓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机动车尾气是该区域PM10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于2002年1~7月份在抚顺市区四个点位采集了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样品,经分析后获得了可吸入颗粒物组分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即采暖期PM10样品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高于非采暖期,工业区PM10样品中的Fe、Zn、Pb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点位,反映了其工业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