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硫化矿爆破,冶金工业部颁布的《冶金矿山爆破和炸药生产安全暂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7,条规定:“高硫矿爆破时,炮孔内粉尘要吹净;禁止将硝铵类炸药的药粉与硫化矿直接接触;并禁止用高硫矿粉作填塞物。严防在装药时碰坏药包。高温矿爆破时,孔底温度超过50℃,必须采取防止自爆的措施。”但有些硫化矿山由于对高硫矿爆破时炸药发生自爆的可能性及其危害认识不足,无视这一重要规定,因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14日,湖南某有色金属矿在向炮孔内填充硝铵炸药后,发生了炸药自爆事故。经调查,事故是矿石中含的硫化物造成的。 早在60年代安徽某金属矿就曾发生过同类事故。当时已查明,矿石中硫化铁含量大于30%,硫酸铁,硫酸亚铁等可溶解铁盐含量大于0.3%,矿石水分在3──14%之间,炸药与矿石直接接触时,就具备了自发引爆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孕育就会自爆。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仍存在着这种隐患,但是多数矿山对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未加重视。 希望硫化矿领导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认真执行《冶金矿山爆破和炸药生产规程》,高硫…  相似文献   

3.
硫化矿药包自爆,这一课题的研究早在1964年就得出了结论,并对爆破安全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可是,近几年来硫化矿仍有药包自爆事故发生,特别是1978年江西某矿进行露天峒室大爆破时发生的药包自爆事故更为严重。为此,本文基于1964年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搜集、考察得到的资料加以整理,供矿山爆破工作参考。硫化矿药包自爆机理硫化矿药包自爆原因的研究表明,炸药  相似文献   

4.
高硫矿床开采中的炸药自爆是硫化矿山生产中可能面临的典型灾害之一。基于灾害演化网络分析理论,从硫化矿山炸药自爆事故灾害系统中的事故隐患和事故隐患灾害演化链出发,对事故隐患的节点出入度、灾害演化链进行分析,并提出断链控制。结果表明:集中链和循环链是硫化矿山炸药自爆事故灾害中的关键演化链;炮孔温度超过爆燃点、炸药与矿石快速反应、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为系统中的重要隐患;断链控制重点为炸药的选型、爆破作业环境调查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5.
武山铜矿北矿带一号矿体为主矿体,沿其垂直方向划分三个地质带:+40米以上为氧化带,+41~-120米为混合带,-120米以下为原生带。矿体上盘为石炭二迭系灰岩,下盘为泥盘系砂岩。矿床为含铜黄铁矿类型,含硫一般约30%,最高达40%以上,此外还有铜品位不够工业价值的单硫矿石。矿石结构有致密块状、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深孔爆破中,起爆体经常处于水位以下。如果爆破网路绝缘不良,杂散电流就可能进入爆破网路而引起早爆,或造成网路电阻不平衡,分流起爆电流而产生拒爆。 1977年7月,海南铁矿344水平露天深孔爆破时发生了一次早爆事故。这次爆破26个深孔中均有水,沿阶段连续排列为一行,用浆状炸药爆破,胶质炸药起爆,铜壳微差第四段电雷管引爆,每孔装两对并联雷管,在孔外接成一个大串联组(即2×52并串)。网路连好后接成短路,绕于插在穿孔机上的一根木棒上等待起爆。突然,1~2号,9~15号,25~26号孔发生自爆。南芬铁矿在一次深孔爆破中,用营口生产的2500伏起爆器起爆数十个孔中的微差电  相似文献   

7.
1961、1962年,铜官山露天矿及铜山矿井下爆破时,发生过药包自爆事故。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冶金安全》曾两次作过介绍(1979,№.6,P.12及1982,№4,p.40)。据了解,此后不少硫化矿矿山虽采取  相似文献   

8.
106.在不同温度下爆破器材的性能有哪些变化? 答:温度对爆破器材有很大影响。将100发雷管在一定温度下连续受热48小时,把有一发发生爆炸的最低温度作为雷管的自爆临界温度。经大量试验,普通工业雷管的自爆临界温度一般为100~110℃之间。温度超过100℃普通雷管会发生爆炸;温度低于100℃,普通工业雷管的冲击摩擦感度、发火电流和电桥完好率也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为30℃时,冲击试验的爆炸率为20%;温度80℃时,爆炸率提高到90%。温度低于70℃,保持恒温17小时以内,电桥完好率为100%;温度在80~90℃时,保持恒温24小时后,电桥完好率只有43.5%。温度增高,最小发火电流下降,对杂电、静电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井下贮存炸药的吸湿问题,一些矿山采用电热器加热空气送入库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升高库内湿度,大幅度降低库内空气相对湿度。然而,由于加热空气中的水分仍然存在,停送热风一定时间之后,便冷凝为细小水粒而附着在药包表面。更有甚者,由于气温增高,强化了硝酸铵的吸湿作用。对使用热风防潮的库房的测定表明,库内温度愈高,硝酸铵的吸湿性就愈强,吸收的水份也愈多。由此可见,采用电热器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压力在乳化炸药泵送事故中的影响,运用高压加速量热仪对乳化炸药、硝酸铵和含有10%水分的硝酸铵样品热分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于乳化炸药,硝酸铵和含有10%水分硝酸铵样品的热分解有着显著的影响,压力条件下虽然起始分解温度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样品反应速率有了显著的升高,导致放热量增大。水分的存在阻碍硝酸铵的热分解,在乳化炸药配方中适当增加水份含量可以提高乳化炸药生产安全性。分析认为相比于温度,压力对于泵送事故的影响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武山铜矿北矿带(以下简称武山铜矿)矿石平均含硫量为26.5%,属于高硫矿床,具有自燃发火倾向。矿石类型有含铜黄铁矿、含铜高岭土、含铜角砾岩等,矿物成分有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矿床氧化作用很深,淋滤作用剧烈,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氧化带、次生带和原生带。最大氧化深度至—300米以下。大部分矿石为粉末状、松散状,少部分为块状。采用分层崩落采矿法,水平浅孔落矿,炮孔直径40~42毫米,孔深1~1.5米,人工装填柱状硝铵炸药,导爆管起爆网路。  相似文献   

12.
爆破是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同时也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工作。在我国的采矿工业中,每年有300多人直接死于爆破事故。另外,由于违章放炮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一、爆破材料意外燃爆的预防 冲击、摩擦、挤压、明火及高温均会引起爆破材料的意外燃烧或爆炸。所以为了保证矿山安全生产,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运送炸药和雷管时,应严禁冲击、挤压和抛掷,严禁明火照明。 (二)井下储存爆破材料的硐室不准安装灯具,严禁吸烟和明火。 (三)高硫矿井使用硝铵类炸药进行爆破,必须事先测定硫化矿粉的铁离子浓度和含硫量。在矿石含…  相似文献   

13.
奥克托今(HMX)作为爆速高和耐热性好的炸药被广泛应用,其制备提纯工艺均在丙酮中进行。为研究HMX在丙酮中的热安全性,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DSC-TG)同步热分析仪研究HMX的热分解过程。测得升温速率为5,10,15,20℃/min的DSC和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曲线,并得出分解峰温分别为279.8,282.5,284.5和288.8℃。用自行设计的临界爆温测试装置,通过小容量法测定HMX、丙酮以及HMX的丙酮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HMX的丙酮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高于纯HMX的临界爆炸温度,说明丙酮抑制了HMX的热分解反应,当HMX溶液质量分数为10%时,临界爆炸温度最高,热安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雄黄矿开采中起火原因与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雄黄矿是我国最大的雄黄产地,已开采1400多年。矿床赋存于石灰岩与白云岩中,属远源低温热液充填雌黄——雄黄矿床,主要矿物是雄黄,雌黄较少。矿体倾角40~80°,用斜井和竖井开拓,空场采矿法采矿,抽出式通风。 1953~1981年曾发生六起雄黄起火重大事故,造成多人砷中毒死亡和多人急性砷中毒。一、起火原因雄黄(AsS)含砷70.1%,硫29.9%,呈桔红色,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不自燃。该矿雄黄品位合硫化砷90%以上。在开采过程中,引起雄黄起火的直接原因,即点火能源来自: (1)爆破长期以来,开采雄黄矿采用浅眼爆破崩矿,使用2号岩石炸药。火雷管明火起爆。由于矿井深,自然通风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驯化的以嗜碱菌群为主的好氧活性污泥对高碱性棉浆黑液直接进行好氧摇床.结果表明,嗜碱菌生长良好,摇床7 h后,黑液的pH值可稳定下降至10以下.继续摇床,pH最低可降至9.0左右,而CODCr去除率可达40%以上.同时,考察了培养温度、黑液浓度及MLSS对棉浆黑液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在培养温度为30 ℃,MLSS在4 000 mg/L左右,原黑液CODCr在4 000-5 000 mg/L时处理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16.
银山铅锌矿属井下开采的中型有色金属矿山,矿石主要为硫化铅锌矿、硫化铜铅锌矿和硫砷铜矿,绝大部分矿体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井已建立了分区通风系统,利用先行通风天井(通上部水平)将新风送入采场进行通风。没有先行通风天井的采场,可用局扇将新风从采场上风侧的顺路天井送入,污风从采场下风侧的顺路天井排入回风段(见附图)。近年来,开采含硫较高的矿体的采场中,出现35~38℃的高温,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增加采场中的局扇、将风简直接送至工作面等,但收效都不大,致使回采工作面作业条件恶化,采矿台班效率下降。采场中出现高温,是含硫较高(10~13%)的矿石被崩落后,矿石表层的硫化矿  相似文献   

17.
10 装药与填塞10.1 炸药的搬运 《规程》规定: (1)用人力往药室搬运炸药时,每人每次搬运量不得超过一箱(袋),搬运工人行进中,应保持1m以上的间距,上下坡时应保持5m间距。 (2)往药室运送炸药时,不准与雷管同时混合运送。 (3)对起爆体、起爆药包或已经接好的起爆雷管,只准爆破员携带运送。 炸药的搬运应参照GB6722《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要特别提出的是,起爆体、起爆药包或已经接好的起爆雷管,只准爆破员携带运送。因为起爆体一般是将优质炸药、雷管或导爆索等起爆材料,装在特制的起爆箱内组成。起爆体感度较高,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早爆或拒爆事故,因此只准训练有素的爆破员携带运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燃速推进剂成型过程中的安全性,根据配方组成和工艺条件,对其压伸过程的热点形成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热-结构耦合方法,选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压伸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压伸过程中,物料在收缩段承受的压力最大,且温度变化显著。物料中残留的气泡是影响高燃速推进剂压伸成型过程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当物料中有残留气泡时,随压伸过程所加的载荷不同,气泡的最高温度会显著上升,载荷为15MPa时,气泡的最高温度可达139.3℃;载荷为20 MPa时,温度可达264.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公安机关处置涉爆案事件的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基于氧平衡设计并配制了典型配方的硝铵炸药,开展了ARC量热分析,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了自制硝铵炸药的T_(D24)、T_(NR)、T_(SADT)等特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硝酸铵/柴油/木粉体系硝铵炸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负氧平衡状态时的初始分解温度和绝热温升分别为140.2℃和3 647.81℃,热稳定性最差;硝酸铵/柴油/铝粉体系较硝酸铵/柴油/木粉体系的初始分解温度略有上升,绝热温升明显增大,表现为稳定性稍高,爆炸性更强;负氧平衡状态时硝酸铵/柴油/木粉体系硝铵炸药的自加速分解温度为89.34℃,因自分解放热引发热失控,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应尽量避免硝铵炸药在负氧状态下的存储。  相似文献   

20.
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研制成功的、由普通炸药包与隔热装置组成的耐高温炸药包,能够在温度高达740℃的介质中安全地进行爆破。三年多来,武钢一炼钢厂在平炉检修中进行了2千余次共7千多发的耐高温药包的爆破,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同时进一步印证了耐高温药包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对高炉发生的一些故障,采用耐高温药包进行处理也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