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以B市作为研究案例,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生活垃圾、农户改厕普及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方面,对B市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B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B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广西省环保厅都在思考如何让大众理解并支持国家的环保决策,了解接受环境治理设施,推动地区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广西省环保厅积极发挥环境宣传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助推环境整治工作,普及环保知识。一是广西省环保厅首创了通俗易懂的农村环保壁画,成为新形势下农村环境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2012年,广西环保厅选定了12个村庄作为农村环保壁画绘  相似文献   

3.
当前,距离2020年实现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目标的时间不到两年,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仍面临着资金投入空缺较大、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在明确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意义和必要性后,全面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形势,深刻阐述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制约因素,并分别从事权划分、推进方式、奖惩机制和思想意识四方面,提出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助力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随手扔"抹脏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美丽颜值,削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然而,当下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并未引起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农民根本福祉、农村文明和  相似文献   

5.
《绿叶》2021,(5)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解决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粗放、分散等问题.在充分调研沿滩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收集国土、人口、DEM、水系、水源保护区等多项数据,建立了农村居民聚集区识别、环境敏感村划定方法,识别出沿滩区48个环境敏感区村庄、74个农村聚居区,构建出更为科学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体系,为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相似文献   

7.
巫勇 《环境教育》2012,(10):68-70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既是一项环境治理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惠民生态工程,湖北省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环保的进行。湖北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以来,省环保厅把宣教作为农村环保工作重要着力点,突出加强了农村环境保护宣教工作,围绕农村环保工作重点任务,创新思路,奋发作为,积极营造团结向上、鼓舞斗志、激情进取的事业氛围,努力宣扬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环保惠民的先进典型,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促进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成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  相似文献   

8.
《绿色视野》2012,(10):22-23
当前,全国各地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样,实践证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促使了一大批"落后村"、"问题村"摇身一变成了"先进村"、"幸福村",又激活了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省大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成仓 《青海环境》2011,21(3):136-138
大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科普活动是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大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的方式方法,同时为青海省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及其成果在扩大农村居民根本福祉、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发文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提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经历了缓慢萌芽期、波动增长期和爆发增长期3个阶段,近年来具有较高热度。(2)通过CiteSpace关键词网络共现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内涵辨析、政策演变、环境治理、规划管理及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3)利用CiteSpace的Burst Detection功能识别热点关键词,预测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在营造制度环境、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理论、制定农村规划以及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村镇生态化治理的问题、经验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现代化,中国绿色化的关键是村镇绿色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并汲取他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村镇生态化治理的八大理念:坚持村镇规划的分区化,以功能分区原则引领村镇生态化建设;坚持村镇环境的宜居化,以人地和谐原则引领村镇生态化建设;坚持村镇道路的差异化,以融通古今原则引领村镇道路的分类建设;坚持村镇民居的特色化,以产品差别原则构筑村镇建筑的个性化特征;坚持村镇水系的生态化,以水体灵动原则引领村镇生态化建设;坚持村镇资源的循环化,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坚持村镇景观的园艺化,以美丽乡村目标引领村镇美丽家园建设;坚持村镇治理的科学化,以各司其职理念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发展的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多种因素对社区充分参与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宏村等四个乡村旅游地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归属、利益分配、效益认同、组织需求、政策支持、参与能力等六个因素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归属感是居民社区参与的首要影响因素;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从制度上肃清障碍、提供合理的参与渠道、开展必要的居民培训,居民要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众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为考察不同类型公众参与方式对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差异,本文基于公众参与阶梯理论,选取四类公众参与方式和四类污染物,结合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份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横向比较不同类型的公众参与方式,公众环境来访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效果优于环境信息公开和环保网络舆论,而政协提案、人大议案的积极效应尚不显著。纵向比较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治理效果,公众参与能显著促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对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效果的影响次之,而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较不理想。建议政府进一步优化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并重视公众层面的环境诉求,建立公众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良好互动机制,同时鼓励公众通过新媒体渠道参与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4.
吴丰  唐月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32-14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实践经验表明,强制实施背景下政府主导与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具有较好适用性。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主”突出、“多元”不足及其他系统性冲突。为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策略对“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背景下该模式运行机制及主体动因。然后,构建以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对不同策略组合下系统的演化结果进行演绎。最后,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参与成本、环境收益和政府补贴对主体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众最低;对于系统运行风险,承包商属于风险偏好者,环保组织属于风险回避者,公众属于风险中立者;承包商对参与成本最敏感,对政府补贴最不敏感,公众则正好与之相反;环境收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发现对于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及“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本文经深入研究日本《净化槽法》及配套法规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提出健全治理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城市反哺农村促进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为我国现阶段规范和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国州际生态治理体系由政府治理、府际合作治理以及特殊组织治理所构成。政府治理涵盖环境管制、生态立法与司法裁决,府际合作治理包含州际协议与央地合作,特殊组织为依照公司化运作的田纳西领域管理局。中、美两国在生态治理领域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国跨区域生态治理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可借鉴美国的治理经验,以实现跨区域生态问题的"善治"。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管理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十三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环境管理机遇和挑战并存。污染欠账多、污染随着产业转移、政策执行走样、排污收费覆盖面窄、收取率低等,制约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生态环境形势的十分严峻性,以及对污染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当有一个清醒认识。扭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状况,满足城乡居民日益高涨的环境诉求,必须调整环境管理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扭转环境保护"弱势"格局,厘清环境管理、环境事业和环境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排污许可证为依据的管理主线、以环境标准为准绳的倒逼机制,以环境司法裁定为常态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创造一个人人守法、企业自觉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村庄空心化聚落形态具有特殊性。以村落空心化为特征的乡村衰落是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阻碍。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吉林省平原区空心村的时空扩展和空心化特征,结果发现:吉林省平原区村落空心化起始晚,但发展快;人口和宅基地空心化严重,耕地质量具有"空心化"趋势。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村庄整治中,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机制,中心村实心化发展与零散空心化村落治理相结合,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中心村落职能结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点发展农牧业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4):82-86,100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气环境整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防治大气污染成为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问题。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效果并在治理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经验"为环境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树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较好地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抓住了完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核心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兰州经验"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共治性以及有效性的核心价值理念,突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在切实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障下,兰州市在环境治理工作中运用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以坚强的执行力确保工作实效,同时还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得治理模式更为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