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08,(5):31
我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导致当前经济发展瓶颈从过去的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约束.转变为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的“资源紧缺型”约束.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对资源过度消耗问题.我们要在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税收、进出口、土地.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的作用。在税收手段中.当前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调整资源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浅谈“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系统内,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巨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其主要特征将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邹晶 《世界环境》2007,(1):10-11
当今中国,循环经济可谓是社会各界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何谓循环经济?其定义见仁见智。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Economy)理论。其核心内容即是,地球如果不想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就要树立一种新的发展观,即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产出、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施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选择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基于资源福利指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伟  赵俊权  杜国祯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1):1902-1915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将资源可持续利用置于 "自然-经济-社会" 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中进行研究,以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视角,结合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生态足迹指数(EFI),提出资源福利指数(RWI),即单位资源投入所产出的福利水平,目的是全面反映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反馈给社会的综合效率水平。论文以包括G20 国在内的24 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1996-2008 年间各国的HDI、EFI 和RWI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来评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24 个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良性发展:RWI增长率>0,社会福利提高,资源消耗减少;第二类,次良性正向发展:RWI增长率>0,社会福利水平和资源消耗都增长,但前者增长的速度高于后者;第三类,次恶性正向发展:RWI增长率<0,社会福利水平和资源消耗都增加,但前者增长的速度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了解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脱钩政策,将为我国实现可持续的稳健经济增长提供坚实保障,也能有效回击西方对我国"过度消耗地球资源"的指责。通过论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脱钩实践,重点针对化石燃料这一目前最广为利用的自然资源,着力于寻求我国降低资源消耗和兼顾经济发展相平衡的脱钩策略。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超过了其自身的恢复和承受能力,造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找寻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正面临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带来新一轮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剧增.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超过了其自身的恢复和承受能力,造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找寻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设计制度产生的背景 生态设计的理念是在资源消耗加剧、产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直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根据《实现“十一五”环境目标政策机制研究》课题组的报告,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尽管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型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均衡环保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环保压力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革。分析了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性,且中国单位产值所需的生产要素较其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但生产率与资金、资源利用率却比其他发达国家低。在面临环保压力时,中国因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需对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以下改革:转变生产函数,增加要素生产率,改变要素间相对地位;扩展价值链,使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提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概念,计算了中国2002年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SO2和COD排放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提出了以绿色贡献系数作为判断不公平因子的依据.结果表明,中国资源环境的分配差异较小,不公平因子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缩小中国资源环境分配的空间差异,中、西部地区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X3 9402676转变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离/曲格平(全国人大环委会)//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厂1994,13(2)一l一5环情X100 文章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分析,继续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战略是不明智的,也难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资源承载能力而言,继续采取高投人,高消耗支持经济高增长,将面临供给不足和成本上升两大障碍;从环境污染发展变化看,高消耗将进一步使环境恶化,从国际贸易看,高消耗将使国际竞争不利。因此,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速传统发展战略的转变,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环境与贸易相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汝求 《环境保护》2007,(8A):11-12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增长“一路高歌”。然而以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在输出大量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污染环境。中国出口的能源、资源环境的消耗成为了其他国家消耗的替代品。随着贸易的增长,国内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如何调整产业和贸易结构,使环境保护和贸易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10年的生态示范建设,西青区逐步改善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并迈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本文对西青区2005年至2012年经济增长、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三者间关系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西青区水资源、能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随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表明经济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依赖程度正逐步降低;同时也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该区的资源环境仍可能面临巨大压力,并为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洪运 《环境保护》2007,(8A):71-72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机遇,使社会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然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随之而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在新的形势下,这些地区如果不能在事关未来发展全局的博弈中“胜出”,资源环境无法承受,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也将成为空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罗桂元 《沿海环境》2001,(10):10-12
进入21世纪,回顾以往的经济增长观,不得不使人类震惊与愕然: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破坏得已是千疮百孔,这种危机使地球村的人们面临着难以长期忍受的趋势。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面临着付出巨大货币资源代价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消耗的“最适关系”,以求再生的、持续的效率动力是摆在新世纪人们面前必须研究解决的燃眉之急了。 触目惊心:人们以超“阈值线”消耗自然环境成本以换取经济增长,给当代与后代“生命支持系统”破坏所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在过去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在做自然主人之后将…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 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