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全文化在建筑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安全文化对于提高安全绩效,减少建筑业事故发生率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文中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安全文化的维度为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观念文化,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观念文化均有助于安全绩效提高,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企业重视并自觉改善安全文化,有助于减少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2.
林栋 《安全与健康》2003,(1):31-32,41
加入WTO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新阶段的标志,国内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经济转变成市场化的模式将随之加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建筑业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若不适时提高管理水平,适势改革包括施工安全等监管体制,在未来的国际建筑业的市场中,将很难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一、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1、质量与安全监管认识不到位。施工安全管理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建筑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施工单位,对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都不到位,…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建筑是人的想象力驾驭材料和技术的凯歌,在建筑从传统到智能再到智慧的进化历史中,技术赋能一直都是重要驱动力。在新基建的浪潮之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突破给建筑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人们对建筑的期待不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在生活上他们对建筑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办公、学习、生产中,则对更绿色更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更快捷的资源使用有更多需要。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建筑,让科技赋能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成为了行业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全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其安全生产状况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为了分析我国建筑业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建筑业安全生产整体形势逐年趋好。同时从政府管理职能、企业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三个层面对建筑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行业协会、劳动保护机构、企业内部的安全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通过与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先进的德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加强政府管理职能、从政府到企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及增强安全文化建设三个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振  宋文华 《安全》2009,30(12):5-7
在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中,安全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它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一直以来,建筑业都是世界各国的高危行业之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建筑业中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业是伤害事故多发的行业 ,实行建筑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里有明确规定 ,也是一项国际惯例。建筑业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促进建筑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育、减轻企业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同时有利于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 ,我国由于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法规不完善、保险公司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以及缺乏保险中介等原因 ,使得意外伤害保险的推行情况不甚理想。为大力推动我国建筑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发展 ,需要加强风险和保险的宣传、完善配套法规、采取强制与服务并重的措施并扶植我国工程保险中介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建设部印发《施工现场工伤保险试点工作研讨纪要》以来,特别是1998年3月1日《建筑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积极开展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2003年5月,建设部又出台《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各地积极响应,先后制定实施细则或意见。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对于维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毋庸讳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筑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3083.87亿到2006年已突破4万亿.2003年建筑从业人数为2414.3万人,到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数约为4000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建筑业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建筑业安全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这是因为建筑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的单一性、个性化以及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了多工种作业和施工人员分散:生产点多、面广、线长,组织管理工作难;建筑产品又因其类别不同。其结构形式也不一样。面对建筑业生产的实际和特定环境,做好施工现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然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的多样性使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此外,我国现在建筑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竞争过度激烈和建筑工人文化素质低、安全和维权意识差等主观原因,造成建筑业施工事故频频发生,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限制行业健康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火电厂的环境特性出发,依据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排污费政策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对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人蕉在镉污染土壤中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美人蕉在镉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征及对镉的吸收规律和修复能力。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含镉质量浓度为0~5mg/kg时,美人蕉生物量有小量上升。随时间延长和土壤镉浓度增大,镉对美人蕉生长的抑制程度增强。美人蕉对镉的富集规律表现为根>茎>叶。在含镉5mg/kg的土壤中生长2个月,美人蕉可从土壤中带走的镉量为3.60t/(hm2·月)。美人蕉适合种植于低浓度污染土壤,在镉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谭芬芳 《环境与发展》2020,(4):71-71,73
本文主要从施工周边环境与结构层次、光污染与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扬尘污染的处理方法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如何防治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琨 《环境与发展》2020,(1):165-165,167
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也取得了创新与进步。化学修复是土壤环境污染修复的重要举措,同时多样化的化学修复技术为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加科学与合理的修复途径,因此化学修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就土壤环境污染化学及化学修复技术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环境检测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农村作为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一旦发生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对全国人民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对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污染角度分析了"吉化爆炸"、"大连原油泄漏"和"兰化系列爆炸"三个典型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论证了环境污染控制在应急预案中的重要地位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避免环境污染事故或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石化企业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以天津某石化企业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为例,从应急能力、应急行动、应急培训、预案演练、预案修订和环境污染预防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增强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以期在应急救援中发挥更好的功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7.
杨帅 《环境与发展》2020,(2):17-17,20
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植物的修复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当今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政府也在逐渐加大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力度,力求满足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但是近年来由于资源开采过多,环境的污染程度逐渐加重,由于各种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次数也逐渐增多。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拥有很多重工业的基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对水体、大气以及土地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引发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本文立足于山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现状,分析了山西省在应急监测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降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ccidental releases of pollution can have severe environmental, societ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use of risk mapping of accidental pollution events, and zonal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alleviating the impact on large urban areas. 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Risk Mapping (EPARM)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a mapping index system supported by quantitative sub-models dedicated to evaluating the risk arising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potential accidental pollution. The EPARM approach consists of identifying suitable indexes,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s based on information on previous pollution accidents and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use of GIS to map the overall risk. A case study of pollution accidents in Ming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a systemic framework for accident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isk prevention, and detailed countermeasures for specific risk zones.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安全发展与地下空间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等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 ,提出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上述分析和设想愿与同行共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