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非化学法制浆造纸废水混凝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化学混凝法处理非化学法制浆造纸废水的可行性.采用石灰乳、自制的混凝剂,联合PAM絮凝处理该类造纸废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管理,在沈阳某造纸厂的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造纸行业的污染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纸业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针对造纸行业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造纸废水的几种处理方法,并对如何防治造纸行业污染提出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Fe2O3/UV/H2O2光催化法降解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e2O3为催化剂,高压汞灯为光源,对造纸废水进行光催化法降解实验研究,初步分析了光催化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对不同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并讨论了Fe2O3用量、H2O2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Fe2O3/UV/H2O2体系能有效、快速地降低造纸废水的COD.实验考察了Fe2O3用量、H2O2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出的最佳的降解条件及效果为:室温下Fe2O3用量为1.0 g/L,H2O2用量为0.5%(体积比),pH值为3.0,3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反应3 h后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93.3%,出水CODCr降到54 mg/L.光催化反应体系中,Fe2O3的光催化氧化在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中起着主要作用.由于Fe2O3和H2O2能发生协同作用,因此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H2O2可以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反应体系中的催化剂可回收处理后重复使用多次,对处理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絮凝剂产生菌,经鉴定为1株黑曲霉.采用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2处理造纸中段废水,对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絮凝条件下,M-2对造纸中段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70.6%,浊度去除率可达91.7%,其絮凝效果优于传统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亚甲基蓝光敏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造纸废水为例,工业上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多采用H2O2及相关组合强化氧化法处理,成本高;尝试利用亚甲基蓝光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造纸黄液,探讨其相关条件及处理潜力。实验发现,光解过程复合(太阳)光比利用紫外光效果好;在光敏剂的加入量仅为9.0mg/L,溶解氧含量高于2.0.mg/L,光照水力停留4h时,造纸废水的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26.8%,达到了H2O2质量浓度为1250.mg/L的Fenton试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WO3/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草浆纸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光催化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的影响因素,如催化剂的用量、pH值、过氧化氢的用量、光照时间等,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WO3作为光催化剂处理草浆废水时的影响因素次序是:H2O2的用量>WO3的用量>光照时间>pH值.确定了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pH=6.00,H2O2加入量为0.24 mL,WO3用量为3g/L,光照时间为4 h,出水COD值达到排放标准.同时通过对造纸废水光催化氧化动力学级数的研究发现,光催化技术处理造纸废水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武汉市黄陂区一家纸业公司的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该厂废水经处理后,既能满足造纸工艺的需要,又能达标排放,还能回收尾浆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对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生化组合工艺对高浓度制浆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斜网-混凝-厌氧/好氧-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制浆造纸废水,废水中的CODCr从进水质量浓度8-10 g/L降到100 mg/L以下,BOD5从进水质量浓度2.5-4 g/L降到20 mg/L以下,SS降到20 mg/L以下,出水达到国家造纸废水排放新标准(GB3544-2008),且出水水质稳定。废水处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效的厌氧处理和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系统是该工艺处理高浓度造纸废水稳定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制的复合絮凝剂 XG处理多种工业废水 ,研究了废水处理工艺过程和处理条件对絮凝剂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XG应用于造纸、毛巾厂、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 ,CODCr去除率达 75%~ 80 % ,脱色率 >80 % ,处理操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 ,处理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造纸工业是世界六大工业污染源之一。造纸废水是我国工业废水中发生量(占总量六分之一)大且很难治理的废水。由于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已使我国众多区域的水体遭到严重污染。 1990年全国造纸废水排放量约41亿t,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6%;生化需氧量(BOD_5)180万t,占总量的1/3。造纸废水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木质素、残碱、硫化物、氯化物等污染物,很难治理。 造纸废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制浆废液(黑液)、中段水、纸机白水。制浆废液中几乎包含了90%~95%的污染物(尤以碱法与硫酸盐法为甚)。因此,治理造纸废水必须首先治理黑液。2 黑液治理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混凝法从利福霉素SV钠药渣中回收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钙盐和Polyacrylamide(PAM)混凝的处理方法,从利福霉素SV钠药渣中回收粗蛋白.药渣含水89%左右,具有蛋白质胶体溶液的性质.处理后机械脱水率提高到64%以上.与盐析法比较,机械脱水能耗上升,而处理药剂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成本降低200元/T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凝-砂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的组合处理工艺来处理洗浴废水.利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为混凝剂对废水进行混凝处理,之后将废水通入砂滤柱,废水在曝气池进行曝气后进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IBACF)单元.IBACF固定化完成后,连续运行30 d,去除率稳定之后,处理后的浊度、LAS、S0D_(Mn)平均值分别为2.2NTU、0.12 mg·L~(-1)、2.33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2%、94.7%、84.8%.经处理后的洗浴废水各项指标均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可以直接回用于洗浴用水和其他生活杂用水.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复合混凝剂处理餐饮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一种利用自制混凝剂处理餐饮废水的方法。对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处理了100mL餐饮废水,投加5%的混凝剂1.5mL,搅拌强度90-120r/min,时间60-90s,沉淀时间20min。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成本低,不受温度限制,操作管理容易,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为使餐饮废水成为可再利用资源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除油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实例证实了聚合氯化铝(PAC)加聚丙烯酰胺(PAM)组合的优良除油性能,并从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进行了分析,对PAC加PAM组合在焦化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海州矿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矿矿井水一直都以排放为主要处理方式,不仅污染了水资源,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质分析表明,海州矿矿井水属高矿化度矿井水.针对矿井水含盐量高、硬度大的特点,对此类高矿化度矿井水的脱盐方法和脱盐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经过运行费用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确定选用电渗析方法脱盐.试验选用了一定规格的电渗析器,在试验中通过改变电渗析器的工作条件,绘制曲线来分析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脱盐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压为55 V、工作电流为1.86 A时,脱盐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产业规模对淮河水质变清的制约作用,论证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目标的必要条件,考察规划方案的不充分性缺陷,首先计算了少数几个行业的部分产品在完全达标排放情形下的COD排污总量。根据1995年淮河流域四省少数几个行业的部分产品实际产量和当时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计算得到的COD达标排污总量值(36.95万t)就已超过水质变清目标下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值(36.8万t),其中流域内造纸行业的COD达标排放总量就高达27.66万t,占实现淮河流域水质变清目标时所允许最大排放量36.8万t的75.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未涉及行业或产品的规模控制、最大允许COD排污总量的行业或产品分配、目标可达性与方案充分性的论证等内容。规划方案与规划目标是相互脱节的,无法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产业结构中排污负荷高的产品生产规模过大且没有得到严格有效的压缩控制是导致淮河流域水质变清目标未能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实现淮河水质变清,严格控制全流域内排污负荷高的工业产品总产量规模是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混合菌剂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园土壤及药材土壤土样中分离选育出以丝状菌为主的6株COD高效降解菌,与实验室保藏的2株絮凝剂产生菌构建混合菌剂,使菌剂同时具有降解污染物以及增强活性污泥沉降性和絮凝性的功能.以COD去除率、污泥指数和活性污泥絮凝性为指标,研究了混合菌剂各菌种接种量的配比.结果表明,该菌剂添加于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可以使COD去除率从86.5%提高到94.5%,污泥指数从124下降到59.0,活性污泥絮凝性从0.358增加到0.530.研究表明,该多功能混合菌剂添加于活性污泥系统可以显著增强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铜冶炼厂污水治理技术及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阐述了用石灰中和法工艺治理铜冶炼厂所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技术,并针对该工艺流程中清水池沉积2-3m深细泥、污泥压滤能力不够、污泥作为垃圾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问题,提出清除污泥,稳定化/固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综合利用污泥,重新改造设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水作溶剂,采用简单的回流法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COOH)2,并首次将其用于In(Ⅲ)离子的吸附分离。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pH值、接触时间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In(Ⅲ)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3.0、温度为303 K的条件下,UiO-66-(COOH)2对In(Ⅲ)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可达84.29 mg/g,优于大多数文献的报道值;整个吸附过程在90 min左右完成,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而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其可能的吸附机理是UiO-66-(COOH)2中的羧基与In(Ⅲ)离子的配位作用。此外,该材料能够实现重复使用,且在Na(Ⅰ)、K(Ⅰ)、Mg(Ⅱ)、Cu(Ⅱ)、Zn(Ⅱ)和Ni(Ⅱ)等竞争性金属离子的存在下,对In(Ⅲ)仍具备较好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为含铟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也进一步拓展了MOFs材料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