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小试装置处理垃圾渗滤液,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温度、压力、氧化剂比例K和催化剂等因素对渗滤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K值单因素实验条件下,温度480℃,压力26 MPa,K=3.0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加入催化剂能够提高COD和氨氮去除率,当Cu2+浓度为45 mg/L时,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8.9%和38.8%。正交试验表明,主要的工艺参数中温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剂比例K,压力影响最小。试验结果的氨氮去除率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各污染物之间存在相互干扰,氨氮的去除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铁碳微电解/Fenton试剂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水量、水质波动大,污染强度高,处理困难且费用较高,以扬州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和pH值等因素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微电解-Fenton组合Ⅰ:当pH值为4.0,H2O2投加量为3 mi/L,反应时间为9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64.3%,氨氮的去除率为65.9%;(2)微电解-Fenton组合Ⅱ:当pH值为4.0,H2O2投加量为1.0 mL/L,反应时间为9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71.3%,氨氮的去除率为83.9%.  相似文献   

3.
白轩  潘大伟  王翠艳  胡筱敏 《环境工程》2013,(Z1):285-287,291
对辽宁省鞍山市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选择MgO和磷矿粉两种矿物,利用共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用于制备磷铵镁复合肥,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实验结果如下:MgO与磷矿粉配合使用,能够较好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采用MgO、磷矿粉共沉淀法生成磷铵镁复合肥具有可行性,同时可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给定条件下(氨氮浓度1200 mg/L,COD 3180 mg/L),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的最优实验条件为MgO添加量5.0 g/L、磷矿粉添加量100 g/L,反应时间4 h,处理后COD去除率为62.1%,氨氮去除率为87.5%;氨氮去除的最优实验条件为MgO添加量10 g/L、磷矿粉添加量60 g/L、反应时间4 h,处理后COD去除率为42.1%,氨氮去除率为96.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去除地下水硝酸盐PRB生物介质可行性,试验模拟地下水环境,通过柱试验,以硝酸盐为靶污染物,将聚乙烯醇(PVA)作为微生物负载体,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包埋法将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混合包埋固定,制成负载生物介质作为PRB反应介质,探究有机碳源、pH、温度、停留时间(HRT)等主要因子对去除靶污染物的影响水平,对PRB技术治理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温为13~15℃、pH在7.2~7.5,HRT为2.5h时,以负载生物介质作为PRB技术反应介质的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最高去除率可达90.1%的,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以负载生物介质作为墙体活性反应材料的可渗透反应屏(PRB)技术治理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PRB原位处理技术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零价铁、零价铁和活性炭、零价铁和沸石的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3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器(PRB),分别为反应器A、B和C,对PRB技术治理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反应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反应器的渗透能力与周围地层介质渗透能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A、B、C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70%以上,BOD5/COD值由0.32分别升高至0.781、0.728、0.716,总氮从50mg/L都降到10mg/L以下,NH4+的去除率达到78%~91%.反应器C中的沸石对重金属和硬度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Mn、Zn离子和硬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80%和81%,说明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实验利用电化学氧化法法除垃圾渗滤液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系统考察了温度、极板间距、氧离子浓度、pH值等因素对电化学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GC-MS分析,探讨渗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包括渗滤液中典型有毒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升高,COD和NH2-N的去除率均提高;极板间距太大或太小都会降低去除效果,极板间距10mm,处理效果较好,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100%;随着渗滤液中Cl^-浓度的增加,COD去除率明显提高,同时高浓度Cl^-和较高的电流密度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有相当强的协同作用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反应都不利于对COD、NH3-N的去除;在添加Cl^-4000mg/L,极板间距为10mm,电流密度为15A/dm^2,pH为8,初始温度为50℃的条件下,经4h的电化学氧化,COD、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8%、100%和98%,苯酚的去除率为82%,电流效率可达84%以上。可见电化学氧化法不仅可有效的去除COD、氨氮、色度,而且对有毒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苯酚等)有很好的去除作用,采用电化学氧化作为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前处理,可大大改善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严格控制的,也是传统工艺难处理的一项指标。本文以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膜-沸石综合法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了水样的pH值、沸石投加量、氨氮的初始浓度、接触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样依次通过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的组合膜工艺后,利用沸石做进一步的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GB 16889—2008的一级排放标准,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96.9%,氨氮的总去除率达99.7%。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硫酸铝作为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投加量、搅拌时间、pH值和温度4个因素,研究其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为16g/L,pH值为6,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15min,此时色度明显减弱,COD的去除率可达到79.8%。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渗滤液来源于生活垃圾的含水和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浸入。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与工业废物一起填埋的垃圾渗滤液中还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垃圾浸滤液一旦控制不当,将会污染地下水,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研究垃圾浸滤液的方法已经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但研究生活垃圾浸出液中氨氮的去除比较少。本文首先介绍研究磷酸铵镁沉淀去除氨氮的原理,接下来讨论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各种最佳条件的形成。在去除氨氮同时,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氨氮同时形成的是一种重要复合肥料。MAP法可降低垃圾渗滤液中COD浓度,改善其可生化性,并具有对NH3-N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受温度影响很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韩智勇  刘丹  李启彬  陈馨 《环境科学》2012,33(11):3873-3880
为了减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投资和运行费用,实现填埋场的快速稳定化,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ANBL)和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SAARB)串联,组成新型的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AN-SABL).通过研究AN-SABL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规律,以期为其渗滤液的管理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AN-SABL具有较好的渗滤液削减作用,最高削减量可达到771 g·kg-1;而且AN-SABL渗滤液水质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渗滤液中硝酸盐(包括亚硝酸盐)浓度和氨氮浓度分别受Eh值和pH值影响明显.AN-SABL能够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实验结束时,AN-SABL2号和AN-SABL3号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49%和97.98%,二者的COD浓度仅为ANBL1号COD浓度的14.5%、21.1%;同时,AN-SABL有较好的脱氮作用,AN-SABL2号和AN-SABL3号渗滤液中氨氮浓度分别从最高值1 452 mg·L-1、1 409 mg·L-1下降至525 mg·L-1、459 mg·L-1,只有ANBL1号氨氮浓度的36.5%和31.9%.SAARB单元的脱氮除碳效果受TOC/TC值的影响明显,当渗滤液中TOC/TC下降到0.2左右后,SAARB单元对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从95%和93%以上降到了35.25%~69.56%和64.53%~77.45%之间.  相似文献   

11.
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的最佳工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为了确定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最佳运行工况,设计了按L(934)运行的正交实验。研究表明,温度(A)、回灌频率(B)、水力负荷(C)、进水COD浓度(D)4个因素对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3个指标项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其中对COD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C→D→A→B,氨氮为D→B→A→C,总氮为B→D→C→A。运用"综合平衡法"分析得其最佳运行工况为:温度30℃、回灌频率3 d/次、回灌量2 L/次、进水COD浓度50 000 mg/L,其水力负荷为30 L(/m3.次)、有机负荷约550 g(/m3.d)。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但操作运行简单,而且能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尤其是对TN的去除优势十分明显,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渗滤液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回流对陈垃圾反应器处理老年渗滤液污染物的影响,构建了回流的陈垃圾生物反应器,试验了不同温度、负荷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力负荷12.8~25.5 L/(d.m2)的情况下,陈垃圾反应器对NH3-N、BOD5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70%以上。在不同温度下提高水力负荷,回流会抑制氨氮和COD的去除,但可显著提高TN的去除率,表明回流可作为提高老年渗滤液TN去除率的途径之一。利用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反应器中有Anammox脱氮途径存在。但是可利用碳源的缺乏仍是提高老年渗滤液脱氮效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是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垃圾填埋场运行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文章利用铁碳床技术在模拟试验装置中进行垃圾渗滤液原位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装置经过26周的运行表明,结合铁碳床的垃圾填埋工艺装置COD去除率为93.88%,BOD5脱除率达到93.64%,氨氮去除率为42.13%,渗滤液的BOD5/COD比值从0.276升高到0.287。与回灌技术和渗滤液铁碳后处理工艺相比,结合铁碳床的垃圾填埋工艺在渗滤液各指标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处理效果优于回灌技术和渗滤液铁碳后处理结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污泥基生物炭对垃圾渗滤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其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吸附性能,旨在探索市政污泥综合利用方法和"以废治废"的治理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当生物炭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和TP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36.76%和78.36%,NH_4~+-N去除率随生物炭投加量增加而增加;上述三者不同污染物去除的最佳反应接触时间分别为50 min、30 min和≥2 h;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评估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潜力及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LPI指数法和WQI指数法评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情况和周围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污染影响分布进行评估;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以氨氮为典型特征污染物,计算分析了渗滤液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渗滤液的污染潜力较大,具有污染周围地下水的风险,目前周边地下水水质虽处于WHO和国家标准的限制内,水质状况良好,但随着渗滤液的渗漏,氨氮等污染物的污染区域会逐步扩散为羽毛状,水质将持续变差。预计到2025年,渗滤液将开始污染周边一处居民区的地下水并逐渐扩大范围,需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对周边地下水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很大。对投加特殊菌种处理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运行参数,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特殊菌种的投加大大提高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炭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比了不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去除COD效果的影响.每升活性污泥中活性炭投加量为0、100、300 g的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100个周期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12.9%、19.6%、27.7%,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并且COD去除率与投加量呈正相关关系.曝气8 h反应器中二氧化碳(CO2)产生量依次为109、193、306 mg,表明生物分解量也与投加量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认为COD去除率与投加量的正相关关系是由于吸附与生物再生的共同作用导致,生物再生是BAC能够生物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Fenton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长沙市黑糜峰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原液,考察了影响COD去除率的各种因素,包括初始pH值、FeSO4·7H2O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时间及投加方式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3、FeSO4·7H2O投加量为0.5%、双氧水投加量为18 mL/L、反应时间为100 min、投加方式为3次投加的条件下,可使垃圾渗滤液原液的COD去除率达40%左右,并提高了生化比,为后续生物处理改善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催化臭氧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铜活性炭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催化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对臭氧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效率进行了对比。在该方法下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金属铜的含量为2.89%。结果表明:在投加催化剂的情况下,COD的去除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处理COD为4980mg/L,氨氮为2100mg/L的垃圾渗滤液废水,在室温、pH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50g/L、臭氧的流量为5.2mg/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达81.9%和99.04%。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厂采用水质均衡+外置式MBR+NF/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最终外排清液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要求。本文通过统计分析连续稳定运行工况数据,相比一级生化出水,二级生化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16.7%-30%%;氨氮去除率提高了60%-80%;硝酸盐氮去除率在一级生化出水指标的基础上提高了25%-37.5%。通过上述数据,总结出经过二级生化后对相关污染物的深度处理,确保了后续工艺出水稳定达标,也为类似工艺运行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