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申利娜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10,31(4):918-923
针对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未考虑污染源要素,缺乏系统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与参数体系等问题,基于对污染地下水的系统结构分析,污染源解析,构建了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源综合评价耦合模型,提出了针对地下水污染源的多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参数体系.利用构建的多因素耦合评价方法,以我国北方某大型岩溶地下水源地作为案例进行了污染风险区划,确定了主要污染风险区域.结果表明,风险源与地下水易污性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下水高污染风险区分布.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的建立为地下水污染有效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系统复杂程度和耦合程度的提高,基于还原论思想的因果失效律不足以解释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致因,因此必须采用基于复杂性科学和系统科学的事故分析方法.本文在评述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后,给出了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五类致因因素及其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并构建了基于致因因子风险状态的风险熵函数,分析了风险熵的涌现过程,同时在构建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形式化地描述了风险熵在事故致因网络上的动力学传播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系统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揭示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测度黄河流域9省份以及上中下游的工业水资源效率及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最后通过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黄河流域整体工业水资源效率高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皆呈上游<中游<下游的空间递增分布格局,各省份差异显著.(2)两系统处于高级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由中等协调进入良好协调阶段;各省份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所处阶段不同,且耦合协调度总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类型多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3)局部莫兰指数显示,高-高集聚区的具体构成最稳定,始终为山东省、河南省和山西省,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各区域应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通过科技赋能与环境规制提高工业水资源效率和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发挥高耦合协调度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以区域互联互通互补促进要素...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包含水、气、NAPL、固(冰)四相的温度场、流场及化学场多场耦合模型,适用于定量模拟LNAPL泄漏过程中发生冻结后的迁移分布.通过与非冻条件下LNAPL迁移模型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冻结条件下因冰的形成LNAPL会发生与非冻条件下不同的迁移行为,冰的形成阻碍LNAPL下渗,并产生冻结势使LNAPL向地表方向迁移.相...  相似文献   

5.
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经济确定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是指一定条件下人们可接受的具有环境风险项目的事故发生概率,即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环境风险标准。目前我国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还没有成熟的确定方法。现从经济学角度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行探讨,在低、较高和极高环境风险行业中,前者不需确定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项目可开展;后者需确定一个在经济上合理的区间;最后的不存在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应否决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6.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级标准;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云模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大樟溪-东张水库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施工风险综合评价云图中,云滴大部分处于“中高风险”,少部分处于“低风险”,说明该区域隧道施工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现场隧道施工灾害发生情况与模型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细河沿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通过AHP法确定权重,建立DRSIC模型,将评价结果与污染源荷载评价叠加,构建研究区有机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研究区有机污染特征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有机污染风险中等或低.只有细河沿岸、杨士至于洪区一带污染风险处于高水平.评价结果较好的符合研究区有机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8.
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在污水处理中有独特技术优势,处理过程中催化铁表面易形成附着层,对界面反应影响较大.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铁表面附着物的微观形态、元素组成、物质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不同工艺条件下,铁、碳、氧均为催化铁表面附着层的主要元素,纯曝气氧化条件下附着层相对疏松,主要为羟基氧化铁等铁氧化物;耦合生物除磷工艺条件下主要为非晶态物,较密实且易附着微生物;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条件下附着物微观结构呈颗粒或絮状,含有复杂铁矿物. 对比发现:微生物的参与促进附着层的非晶化,增强催化铁表面结合有机物的能力;曝气可加速铁表面更新,厌氧条件利于微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9.
结合细河沿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通过AHP法确定权重,建立DRSIC模型,将评价结果与污染源荷载评价叠加,构建研究区有机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研究区有机污染特征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有机污染风险中等或低.只有细河沿岸、杨士至于洪区一带污染风险处于高水平.评价结果较好的符合研究区有机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安全事故起源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风险,各类风险种类繁多,彼此耦合关系错综复杂,且在各类风险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基于人因视角,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的风险耦合机理进行研究,剖析了建设项目施工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规律,建立了基于N-K模型的建设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模型,并选取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建设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耦合的应对策略与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于降低建设项目施工的风险、保证建设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预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导给出了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的预测计算模式,分析了采用该模式预测土壤中铅含量时可能出现的3种不同结果,即高于、等于或低于背景值及其判别条件。结合中国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论证了在不考虑非公路污染源时,公路交通引起土壤中铅累积量在营运近期将低于土壤背景值。认为合理确定非公路污染源强度、铅沉降面积及铅残留系数是影响预测评价土壤铅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输送,在对油气管道系统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油气管道事故的致因机理,并归纳了油气管道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屏障模型和故障树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的油气管道风险体系。首先,改进传统的屏障模型仅考虑人为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将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纳入到油气管道事故的致因分析中,构建更加全面的油气管道作业过程的屏障集;然后,采用故障树确定屏障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屏障失效对油气管道事故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屏障模型和故障树分析结果,构建了我国油气管道风险体系。该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公司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决策支撑,对预防油气管道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交车辆具有密闭拥挤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为评价城市公交车辆的安全性,分析导致公交车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基于案例分析法,选取2005—2017年的143起公交车火灾事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每起案例的事故原因和伤亡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出公交车火灾事故性质及事故发生时间规律,建立了公交车火灾事故致因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事故致因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公交车火灾事故致因风险因素鱼骨图。结果表明:电气系统因素、乘客行为因素和机械因素是导致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相较于层次分析法(AHP),基于事故致因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来评价公交车火灾事故的风险,避免了专家打分的主观性,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广东省9 886条小型轿车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特征;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从14个候选自变量中筛选出对不同性别驾驶员交通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因素;采用二项Logit模型分别建立男、女性驾驶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平均预测能力均较好;对不同性别驾驶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均有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有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车辆有无保险、道路安全属性、路口路段类型以及照明条件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高"油气井井喷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基于集成的DEMATEL/ISM算法建立"三高"油气井井喷事故致因模型。通过提取事故一般性致因因素,利用专家知识确定因素间的关联矩阵,基于集成的DEMATEL/ISM算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致因因素进行结构化处理,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确立了影响川东地区高含硫油气田井喷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形成具有层级关系的事故致因网络。结果表明,钻井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节流压井管汇失效、井筒完整性失效等直接致因以及信息传递不畅、人员技能不足等过渡致因的控制,同时加强井队的安全文化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改善地质勘探技术,提高对井下地质环境的认识,是预防井喷事故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3/s下贡湾的半交换周期与常规风场联系不大,稳定在8~9d左右;(2)常规风场对局部交换区域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影响,在北风和西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湖区,东风和东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湖区;(3)为降低长江水体对太湖水质的不利风险,"引江济太"工程引水时间/方案应结合太湖区域气象预报,尽量选择在以东风或者东南风为主的条件下进行引水工作.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海冰生消的热力要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辽海湾JZ20-2海域冰斯气象、水文和海泳的测量资料,对冰面太阳辐射、长波辐射、盛热、潜热、冰内热传导和泳下海洋热通量等热力要素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其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了确定;对1997~1998年度不同天气条件和不同泳期的海8泳热力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展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云层,冰面感热主要受控于风速和和气温,而长波辐射变化量不大,不同风向时的相对湿度差别很大,疳直接影响到冰面潜热  相似文献   

18.
为摆脱物理模型的局限,从事故系统动态演化角度来揭示复杂系统一般性事故规律,构建了事故网络风险传递动力学模型,重点考虑节点免疫力、蔓延机制及内部随机噪声对传递过程的影响,并基于重构的事故网络,采用Arena软件对节点风险免疫力的影响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本质致因层、过渡致因层和近邻致因层不同节点免疫力对事故网络风险传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质致因层和近邻致因层的节点免疫力是影响事故网络风险传递行为的敏感参数,在进行复杂系统事故预防时,应给予上述致因层较高的免疫力等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包含时间趋势变量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7年57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借助偏离系数的耦合度模型、马尔科夫链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市域和省域层面探究了两者耦合度的动态演进规律,并阐明了耦合机理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稳中有进,而生态福利绩效却呈波动下降的态势,两者的耦合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性演变过程。(2)大部分省份耦合度的变异系数表现出扩大的倾向,尚有近1/5的城市属于低发展度低协调度的耦合类型;耦合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异格局,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其类型演变以大概率保持原有类型和向相邻的类型转化为主。(3)在驱动因子探测中,经济发展解释力>自然条件解释力>社会文明解释力;因子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效应为主,非线性增强效应为辅,且社会因子是最主要的交互对象。  相似文献   

20.
建构自然资源驱动型旅游城镇化与居民幸福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以自然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面分析及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等,对2002—2020年协调发展时空演化规律及2021—2030年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与预测,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测度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张家界旅游城镇化与居民幸福发展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并由初期的旅游城镇化滞后状态向同步发展状态转变;(2)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增强,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预计2030年进入优质协调状态;(3)耦合协调空间分异显著,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4)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以物质基础和保障为主,但非物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