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沥青凝聚装置和静电回收净化技术,处理铝厂排出的含有氟,氟化和物,沥青的烟气及粉尘,即能净化有害烟气又能回收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处理后的各项指标为:粉尘排放浓度≤150mg/m^3,沥青烟的排放浓度≤80mg/m^3,氟化物的排放浓度≤11mg/m^3.  相似文献   

2.
3文章对某500 k A系列电解槽排放的电解烟气进行测试。净化系统出口处的粉尘平均含量为15.0 mg/Nm,总氟平3 3均含量为0.8 mg/Nm;天窗排放的粉尘和氟化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是4.4、0.32 mg/Nm;两处测试数据中粉尘和总氟3均能分别满足《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5—2010)规定的20.0、3.0 mg/Nm标准限值要求。电解槽的总氟集气效率为97.20%。除尘器的漏风率为0.56%,粉尘的净化效率是99.97%,氟化物的净化效率是99.7%。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槽集气效率偏低,故为减少电解烟气污染物排放,应对现有设计进行改进,提高电解槽集气效率。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数十台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经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满足粉尘出口浓度≤50 mg/m3的分别占75%和100%。SO2排放浓度≤4 000 mg/m3的占92%,要求装置的脱硫效率95%;4 000 mg/m3的占8%,要求装置的脱硫效率97%。NOx排放浓度300 mg/m3的占16%,需装置脱硝效率50%以满足排放标准。二英排放浓度为1~5 ng-TEQ/m3,需效率80%的专门脱除装置或50%的协同脱除装置。概述了钢铁烧结烟气4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路线,并论述了4种路线的技术和经济特点,技术路线一和技术路线二分别将湿法和半干法脱硫装置与除尘和喷吹活性炭结合脱除粉尘、SO2和二英,技术路线三活性炭法及技术路线四将SCR法与除尘和脱硫装置结合,协同脱除粉尘、SO2、NOx和二英等。  相似文献   

4.
电捕法净化焙烧炉沥青烟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炭素焙烧炉烟气特点,采用雾化水预处理和电捕焦油技术,对某炭素厂焙烧炉烟气进行治理,达到既高效净化有害气体,又降低资金投入。处理后的烟气指标为:沥青烟浓度13.8mg/m3,苯并(a)芘浓度0.053×10-3mg/m3,烟尘浓度19.1mg/m3,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以某供热中心2×40 t/h燃煤工业锅炉烟羽消白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烟羽消白的技术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喷淋冷凝+烟气-蒸汽换热"烟羽消白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烟气冷凝温度为30~42℃,烟气湿度为4.5%~7%,出口烟气温度大于80℃;烟气的粉尘排放浓度由10 mg/Nm~3降至4 mg/Nm~3,协同除尘效率为60%;烟气SO_2平均排放浓度为19.4 mg/Nm~3左右,协同脱硫效率为35%;该系统运行稳定,烟气排放参数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要求(烟尘≤10 mg/Nm~3、SO_2≤35 mg/Nm~3、NOX≤50 mg/Nm~3),满足烟羽消白技术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Dupont-Belco公司EDV湿式洗涤脱硫技术(EDV)在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1.3Mt/a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用于脱除FCC烟气中SO2和颗粒粉尘。从EDV系统洗涤塔底部排出的洗涤液经废水处理单元(PTU)脱除悬浮固体物,并对洗涤液中的亚硫酸盐进行强制氧化生成硫酸盐以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形成含盐废水外排。使用该套技术后,FCC装置烟气中污染物含量大幅下降,SO2含量从686mg/m3下降至25mg/m3,粉尘含量从163 mg/m3下降至31mg/m3,每年可减少SO2排放840 t,回收粉尘168 t;PTU系统外排含盐废水COD为96 mg/m3、悬浮物浓度53 mg/m3,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7.
某燃煤热电厂采用SNCR-SCR耦合脱硝+布袋除尘+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湿式静电除尘的组合工艺对原烟气净化设施进行改造,以实现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随机抽取1个月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_2排放浓度非常低,平均浓度仅为6. 32 mg/m~3,应进一步优化控制参数实现经济运行。NO_x排放浓度稳定,98. 2%的时段排放浓度<50 mg/m~3,但氨逃逸控制不理想。经过湿法脱硫和湿式静电除尘后,96%的时段粉尘排放浓度<2. 5 mg/m~3。综合分析,组合工艺是一种适合燃煤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可靠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海南炼化公司引入LS-DeGAS降低硫黄回收装置烟气SO_2排放成套技术,对硫黄回收装置进行烟气达标改造。改造后的烟气SO_2排放浓度小于70mg/m~3,最低达到18 mg/m~3,满足最新环保标准中硫黄回收装置烟气SO_2排放浓度小于100 mg/m~3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
肖林  丁志江  肖立春 《环境工程》2014,32(2):152-154
针对硼硅铁合金在其冶炼过程中,产生含有大量微细粉尘和B2O3的烟气,易造成烟气外溢和酸雨危害的难题,采用覆膜针刺毡滤料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和酸雾吸收塔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对铁合金电炉烟气进行净化。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后烟囱出口处粉尘含量小于5 mg/m3;B2O3含量小于1 mg/m3,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该工艺具有运行可靠、滤袋使用寿命长、吸收效果稳定和节能效果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燃煤发电厂SO_2和粉尘超净排放目标,某燃煤发电厂立足于原有设备,在充分考虑设备运行可靠性及检修经济性、SO_2和粉尘排放浓度、系统阻力、场地占用等条件下,主要采用湍流器、管束除尘除雾器、蒙特斯除雾器对两台300MW机组湿法脱硫系统进行SO_2和粉尘超净排放改造,并采取不同改造方案以验证不同技术路线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以确定超净排放的最优改造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所优选的改造技术方案实现了SO_2和粉尘的超净排放,并大大降低了烟气中HF、HCl、SO_3、雾滴、汞、PM2.5的排放量,其中粉尘(含石膏)排放浓度由17mg/Nm~3降至2~5mg/Nm~3以下,SO_2排放浓度由75mg/Nm~3降至20mg/Nm~3以下(入口烟气中SO_2浓度为7 700mg/Nm~3),HF排放浓度由22.7mg/Nm~3降至6.4mg/Nm~3,HCl排放浓度由3.07mg/Nm~3降至0.989mg/Nm~3,SO_3排放浓度由68mg/Nm~3降至16mg/Nm~3,雾滴排放含量由75mg/Nm~3降至13mg/Nm~3,汞排放浓度由0.029μg/Nm~3降至0.004 5μg/Nm~3,PM2.5排放浓度控制在0.954mg/Nm~3,可为燃煤发电厂SO_2和粉尘超净排放控制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玻璃建材厂含氟废气处理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旋流板塔处理含氟废气,氟化物平均浓度从1085mg/Nm3降至75mg/Nm3,二氧化硫从7955mg/Nm3降至1263mg/Nm3,平均去除率氟化物为93%,二氧化硫841%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烧结杯试验,从固体燃烧角度出发,探究燃料结构和粒度对燃烧前锋温度及烧结气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煤粉比例逐渐提高(0~100%),烧结速度提高至4.32 mm/min,利用系数提高至0.13 t/(m2·h);转鼓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煤粉比例为25%时,转鼓指数达到最高(58.4%);烟气中NOx浓度与CO成分分别提高28.34 mg/m3和0.72%,CO能促进NO的还原反应,抑制NOx生成。全煤条件下,随着煤粉粒径<1 mm的质量分数由50%降低到10%,烟气中NOx降低了51.33 mg/m3,提高燃料粒度可降低烟气NOx排放浓度;而延长烧结时间,NOx总排放量上升。研究结果可为烧结燃料选择及烟气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烧结烟气O3镁法吸收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模拟烧结烟气开展O3氧化镁法吸收技术的中试研究。采用中晶中试试验平台研究验证O3氧化镁法吸收技术的脱硫脱硝超低排放路线,研究表明:在烟气量为1000 m3/h,ρ(SO2)为1500 mg/m3,ρ(NO)为280 mg/m3,烟温为130 ℃的条件下,将n(O3)∶n(NO)控制在1.5∶1以上时,NO氧化效率可稳定达到100%,系统整体NOx脱除率可达到90%,出口的ρ(NOx)可维持在20~35 mg/m3。研究结果表明,中试条件下O3氧化镁法吸收技术应用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满足钢铁行业对硫氧化物和NOx的超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根据燃煤电厂烟气中粉尘成分、来源及排放特性,对影响脱硫喷淋塔除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0.3μm时,颗粒度越大,去除率越高,粒径<0.3μm时,则相反;烟气流速及浆液喷淋密度与除尘效率呈正相关性,优化各影响因素,喷淋塔除尘效率可高达84%,其处理后粉尘质量浓度<50 mg/m3。  相似文献   

15.
钢铁焦化厂可凝结颗粒物(CPM)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贡献不容忽视,然而目前关于焦化厂CPM排放特征的认识仍很不清楚。采用稀释间接法对焦化厂烟气中CPM的排放进行了测试,对其在脱硫入口和总排放口的浓度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在焦化脱硫入口和总放排口CPM浓度分别为9.5,1.2 mg/m3,是可过滤细颗粒物(FPM2.5)浓度的14,4倍。CPM中占比最高的为水溶性离子,主要为Cl-和K+;其次为有机物。脱硫入口处CPM中有机组分以烯烃类、环烷烃类、烷烃类等为主,总排放口则以醇类、烯烃类、酚类等为主。采用"碳酸氢钠干法脱硫+袋式除尘器+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烟气净化技术路线对CPM气态前体物有一定的协同去除能力,CPM去除率为87.3%。  相似文献   

16.
从燃烧活性和清洁性方面综合评价了6种生活垃圾典型可燃组分热解炭的燃烧性能。松木、纸张和橘皮等生物质类热解炭含较丰富的K/Ca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碳结构规则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燃烧活性及稳定性更优。PVC、轮胎和织物等化石燃料类热解炭产率、孔隙结构、碳结构的差异较大,其中轮胎炭孔隙结构以中孔为主,且含有较多的S和Zn。生物质类热解炭焚烧烟气中NOx含量相对较高(140.7~385.5 mg/m3),轮胎炭焚烧烟气中的SO2(1889.8 mg/m3)和焚烧灰渣中重金属Zn(198167 mg/kg)浓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热态试验台上研究了石灰和NaHCO3作为吸附剂时,焚烧烟气中HCl和SO2的净化效果。实验研究表明,HCl的排放达标是更主要的任务,在HCl的初始浓度不高于70mg/m3时,NaHCO3和石灰与焚烧烟气中HCl的化学量比(NSR)在4.0以上,HCl和SO2的排放才能满足欧盟2000标准。经济性方面,虽然NaHCO3比石灰的价格贵,但NaHCO3对保证排放标准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燃煤锅炉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的吸附特性,利用固定床汞吸附装置,对立式煤粉沉降炉不同模拟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烟气循环比例、煤种、关键燃烧气体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能力明显优于非烟气循环工况(空气燃烧)条件下形成的飞灰,并且随烟气循环比例的增加,飞灰汞吸附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褐煤在净烟气循环比例为60%、40%、20%的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分别是非烟气循环条件下的3.0、2.3和1.6倍.②烟气循环引起燃烧气体氛围中ρ(SO2)与ρ(NO)的变化会影响飞灰的物化特性及其汞吸附性能.随燃烧氛围中ρ(SO2)的提高,飞灰汞吸附量先增后减.烟气循环比例为40%且燃烧气体氛围中ρ(NO)为803 mg/m3条件下,ρ(SO2)为2 857 mg/m3时褐煤与烟煤燃烧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较高(分别为0.45和0.75 μg/g),分别较ρ(SO2)为1 428和4 286 mg/m3时提高了25%~300%和53%~78%.随燃烧氛围中ρ(NO)的提高,飞灰汞吸附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烟气循环比例为40%且燃烧气体氛围中ρ(SO2)为2 857 mg/m3条件下,ρ(NO)为1 205 mg/m3时褐煤和烟煤燃烧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较高,分别较ρ(NO)为803和402 mg/m3时提高了1.2~3.6和1.1~1.6倍.③飞灰中UBC(未燃尽碳)、CaO、MgO及Fe2O3可促进飞灰对汞的吸附.与褐煤飞灰相比,烟煤飞灰表现出更优的汞吸附性能,与UBC、CaO、MgO及Fe2O3在飞灰中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研究显示,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吸附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煤质的合理选择、烟气循环比例、循环气体成分及浓度参数的优化控制可显著改善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某350 t/d的垃圾焚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掺烧填埋场陈腐垃圾及不同配风方案对燃烧过程、流场分布及NOx排放规律等影响。结果表明:掺烧陈腐垃圾延后了床层焦炭燃烧过程,有利于挥发分析出,从而使燃烧区及烟道气相燃烧更剧烈,提高了炉膛整体温度,但也加剧了局部超温,同时一烟道出口NOx浓度从247.85 mg/Nm3降低到198.75 mg/Nm3。工况4增大了上下层二次风,使燃烧区流体充分混燃,且烟道流体湍动度增大,使炉膛内温度更加均匀,有利于缓解一烟道高温腐蚀现象。合适的配风比可极大降低一烟道出口NOx浓度,使之从198.75 mg/Nm3降至89.80 mg/Nm3,同时也延长了炉膛烟气的停留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垃圾焚烧炉改进陈腐垃圾掺烧比和配风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陶瓷行业烟气“超净排放”须达到的标准(颗粒物浓度小于5 mg/Nm3)要求,创新设计管束除雾器流速调控装置结构。方法在脱硫塔管束除雾器流速调控装置的出口末端均匀布置多组调节阀门,根据实际工况烟气量通过调节延伸在塔外的调节杆控制阀门启闭的数量,进而控制通过管束除雾器的总烟气量,实现单筒管束除雾器的筒内流速在设计范围内。结果工作时,整列实现启闭,单列调控可控制最大烟气量达5.7×104 m3/h。当脱硫塔控制进口颗粒物质量浓度小于50 mg/m3时,管束除雾器内筒烟气流速小于5 m/s,颗粒物质量浓度为13~15 mg/m3。当内筒烟气流速处于5~7 m/s时,颗粒物质量浓度为7~10 mg/m3。结论该流速调节装置的使用能确保管束除雾器单筒内的流速不低于设计值,可避免因喷雾塔开停导致工况烟气量波动而影响除雾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