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时强调,要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素养,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日下午,王勇在北京参观了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察看了灾害防控与救援准备、应急保障与指挥凋度展示,观摩了灾后人员搜救、安置救助以及京津冀救援力量协同演练。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灾害事件威胁着城市的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业务持续规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BCP)在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据欧美和日本制定的BCP规范、指南以及规划成果,系统介绍了BCP的内涵、特点及内容,并探讨了与其他城市防灾减灾相关规划的关系,最后介绍了目前BCP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和效果,并总结BCP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和灾害应急管理的启示,以及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展望。目前我国尚未将BCP运用于城市防灾减灾中,而这种新规划的防灾减灾观点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将来应将其应用范围拓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防灾减灾历来有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创立城市规划体制后,就明确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城市防灾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综合减灾安全管理的防御之策,重在以综合系统优化为着眼点,以体系化建设为目标,将安全应急综合管理思想,有机嵌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文章具体从管理、技术、公众素质三方面谈城市安全建设的多角度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地质活跃的影响,致灾因素增多,发生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等的风险较高,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社会各界需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学习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保障生命和贝才产安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风险明显增多,城市安全设防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给防灾减灾工作带  相似文献   

5.
城市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城市防灾救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灾害在城市中造成危害的原因和影响,城市灾害的类型,减灾和防灾的主要措施,克服危机的方法,以及可采取的对策建议,如加强城市规划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预防和减轻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危险性是防灾减灾中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风险研究.通过对低温暴雪冰冻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暴雪冰冻灾害问题.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的致灾原因、形成过程和主要灾害链类型,最后论述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与城市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春发 《灾害学》2004,19(Z1):67-70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涉及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有效防灾减灾就必需有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数字城市技术是一种新兴发展起来的技术,它不仅可以实现城市中各类信息资源共享,还支持各种应用模型.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城市防灾减灾中怎样利用数字城市系统的信息资源和其先进的支撑技术,建设城市的数字防灾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城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除自然灾害外.往往是由于人们缺少防灾知识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等。另外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也可能引起地面的沉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灾害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由于平时接触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宣传很少.人们缺乏对灾害防御知识的了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在城市灾害来临时.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于5月11-12日与中国消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大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地震专家孙士鋐教授及宣教中心同志出  相似文献   

10.
以防灾应急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研究为背景,重点研究城市防灾应急工作中所涉及的城市信息、灾害信息以及防灾应急信息的数据管理。调查分析国内外防灾应急数据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数据库应包含的数据类型及内容,从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思考数据管理的规范流程,并提出数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和适用的建议。针对城市防灾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管理城市建设及防灾减灾中相关的各类信息和数据的建议,阐述数据集成管理的重要性与优势,旨在解决防灾应急工作中复杂的数据管理问题,希望能够为城市防灾应急工作启发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市林业与城市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洪涝、环境等灾害和事件危及城市安全和发展.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城市防灾减灾.借鉴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经验,提出加强陕西城市林业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的主题,启动第七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举办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活动会场举行了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与会人员全体起立,共同缅怀在汶川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增强全民防灾减灾和应急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和全民安全素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自2018年起主办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年,为全社会防灾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2020年活动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16.
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5,20(3):21-24
城市是人口、经济密集的地区,城市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抢险救灾必须快速果断,当城市发生灾害时,当地政府部门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成了救灾、减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探讨了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的组成及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的灾害应急能力主要从应急反应、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应急避难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于5月11-12日与中国消防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大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地震专家孙士鋐教授及宣教中心同志出席现场,并向当天到场参观的中小学生、武警官兵及社会公众宣讲了地震基础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深受大家的好评与欢迎.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城市灾害的一般属性,着重分析了宝鸡市几种主要城市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防灾减灾对策;同时结合宝鸡"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指出了加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金江军  潘懋  杨志双 《灾害学》2007,22(2):73-76
随着人们应对灾害从过去的“被动救灾”走向现在的“主动预防”,风险管理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一个热门话题。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流程,探讨了城市地裂缝可接受风险水平。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用地类型开展易损性评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首次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型公共场所由于人群高度密集和财富高度集中的特点,其防灾减灾问题一直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其风险性研究直接影响到城市防灾减灾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全面调研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