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不仅直接有利于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空气质量实况发布,更是全面掌握细颗粒物污染特性、污染成因、形成机制与制定控制对策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典型在线监测技术及颗粒物粒径分级技术,如质量浓度、吸湿性、挥发性和数浓度与化学组成及其粒径分布等监测技术,以及单颗粒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为颗粒物在线监测、灰霾超级站仪器配置和气溶胶污染及其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海英  徐章法 《环境科技》2007,20(A01):66-68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分子监测技术,尤其是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的各种分子技术.如电泳分离纯化技术,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分子标记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阐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分子监测技术的开发方向和其他技术相结合,探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换热管内污垢在线清洗与管壁磨损等问题,提出了管内插间歇自转钢丝螺旋自动防除垢技术。分析了间歇自转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研究其自转特性;进一步对管内插间歇式自转钢丝螺旋的对流传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间歇自转因素对传热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内插间歇自转钢丝螺旋大部分时间只振动不旋转,平均转速降低到连续自转钢丝螺旋的10%以下,解决了钢丝螺旋与换热管内壁的磨损问题,总传热系数与光管相比提高了37%,但相应的沿程阻力损失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有机废水的处理,无论是大工厂或小工厂一般均采用活性污泥法连续进行。但这种处理方法由于占用场地面积大,购置设备费用高,而且维护管理麻烦等,所以中小企业总是感到经济上、技术上负担太重,难以推广。为解决中小工厂的实际问题,近年来进行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研究。其中,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极为人们所注目。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是以中小工厂有机废水为对象的简易处理法。早在1967年曾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建造了有效容积为300m~3的实验性装置。由于这种处理方法设备紧凑,维护管理容易,所以  相似文献   

5.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针对SBR工艺的优点、适用范围、设计要点、主要参数、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SBR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有限时段源模式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时段源是指排放时间比瞬时源长,又比连续源短的污染点源。实际河流中的间歇式排污多属于这种情况。目前国内很少对间歇排污的水质预测进行研究,间歇排污往往被简化  相似文献   

7.
间歇式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处理中小型规模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正在崭露头角.本文概要介绍了两种活性污泥法的水力性特研究结果.主要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和磷等为基质,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处理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包括有机物负荷及氮、磷的影响;处理活性和污泥的性质;污泥的增殖;硝化活性等.经分析比较,而得到以下结论:(1)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可同时去除 BOD、氮和磷;(2)污泥沉降性能,间歇式比连续式好,且稳定;(3)污泥的生长率及污泥的比增殖速度,间歇式比连续式高;(4)污泥的硝化性,间歇式比连续式低.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环境中污染因子的监测也越来越重要.而生物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监测技术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技术的原因, 限制了其应用..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环境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方法、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SBR法的发展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其运行控制自动化,具有脱氮除磷等作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本文就此技术的概况、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在我国得到较全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フト“ハ”スト开发的小型间歇式处理废弃物的炭化装置 ,可代替小型焚烧炉。处理采用将高温蒸汽吹入炭化室的新技术 ,由于蒸汽是惰性气体 ,处理时不会产生二口恶英 ,可使塑料纤维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炭化废弃物炭化处理新技术@洪蔚  相似文献   

11.
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新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改进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与FIL-MAX膜组合处理工艺相结合,应用于沈阳某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中。通过实验,分析了COD、NH3-N等指标的处理效率以及影响因素,最终得出改进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与FIL-MAX组合工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膜污染、膜堵塞等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洁  熊贞晟 《环保科技》2004,10(3):27-31
红斑顠体虫是活性污泥中最高等的生物之一.对比试验表明,红斑顠体虫接种到污泥中作间歇式培养,其生长规律和纯种微生物的间歇培养很相似.考察污泥的内源呼吸耗氧速率和其中的红斑顠体虫密度发现,污泥的内源呼吸耗氧速率最快并不是在虫体密度最大时,而是在虫体密度快速增加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优选方法的片面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本研究以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方法,构建模型测算区域新增废水的最优处理方法和处理量,并应用于滇池盘龙江流域,结果表明在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区域,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组合要优于选择任意一种处理技术.其中,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由于运营和投资成本低,在处理规模较大时,具有明显优势,而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则适用于废水排放规模较小的城镇,其污染物去除效果要优于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和氧化沟法.  相似文献   

14.
间歇曝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单级垂直潜流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厂沉砂池出水,通过提高湿地出水水位控制淹没水深作为缺氧区;并在湿地反应柱下部安装穿孔曝气管,从而在湿地上部创造好氧环境.通过优化间歇曝气的曝气时间与间歇时间比例(间歇曝气比例)以及间歇曝气周期两个参数来提高湿地脱氮效率.结果表明,随着间歇曝气比例增大,湿地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而TN去除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曝气比例为3∶1时,缺氧段污水碳氮比(C/N)值达到4.8,TN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2.1%,较连续曝气提高了12.7%,出水质量浓度为15.8 mg·L~(-1).随着间歇曝气周期的延长,出水DO质量浓度逐渐降低,COD和NH~+_4-N去除率也逐渐降低,TN去除率在周期为6 h时达到最大为65.5%,当曝气周期超过湿地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时,TN去除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5.
红斑(票页)体虫是活性污泥中最高等的生物之一。对比试验表明,红斑(票页)体虫接种到污泥中作间歇式培养,其生长规律和纯种微生物的间歇培养很相似。考察污泥的内源呼吸耗氧速率和其中的红斑(票页)体虫密度发现,污泥的内源呼吸耗氧速率最快并不是在虫体密度最大时,而是在虫体密度快速增加时。  相似文献   

16.
X799.3200700594废食用油脂作生物柴油原料的可行性分析/吕凡…(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7(2).-9~15环图X-4X799.303200700595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赵玉华(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2006,22(4).-609~612环图TU-31通过降低膜负荷缓解膜污染,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有机物、脱氮效果.方法采用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间歇运行的方式处理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膜分离处理…  相似文献   

17.
本对饮用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尤其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膜处理工艺、化学氧化和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低强度曝气技术处理黑臭水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保持曝气复氧技术优点的同时,通过控制曝气强度以节约曝气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低运行成本,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了1种长期低强度曝气处理黑臭水体的河道复氧技术。取用上海市徐汇区新港河水为实验用水,通过长期低强度曝气与连续曝气,间歇曝气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强度曝气技术消除河道黑臭是完全可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去除水体污染负荷。实验中,氨氮去除率90%以上时,低强度曝气所消耗能源仅为连续曝气的10.52%和间歇曝气的25%,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处理可分为高频波破解处理和低频渡处理,影响超声波处理技术的因素有很多,如:频率、声强或声密度、时间等。如何控制超声强度、时间等影响因素。更大效率地发挥超声波对污泥的预处理和处理作用是研究的重点。采用联合技术,充分发挥超声波技术的优势也是现今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预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其参数和水质组分。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γ_H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试验控制条件比较严格;呼吸计量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重现性良好,因而,呼吸计量法是比较可行的γ_H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