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分析广州城市职业校园花都校区声环境,使用AWA5636-1型声级计,采用功能区实地布点监测法,收集了2022年6月7:00~24:00内的8个监测点监测数据,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与综合指数法2种噪声评价法,比对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综合评估校园噪声污染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且对噪声影响较大区域提供降噪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探究了8个功能区噪声污染情况除监测点3实训楼及周边环境达到I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外,其余均超标;校园噪声污染主要由学生活动,及周边道路交通引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学校噪声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校园噪声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以商洛学院校本部为例,采用功能区实地布点监测法,收集了商洛学院11个监测点2015年3-4月11天的监测数据,利用等效连续A声级和噪声污染指数法进行噪声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校园整体噪声污染严重,超标率达88.6%,噪声污染空间上集中于教学区的一号教学楼,时间上周内工作日较严重.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校内外的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厦门市环境噪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指数平滑预测模型,提出了符合当前环境噪声的分段三次指数平滑模型。计算了不同平滑系数时数学模型的精度,同时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福州市10年内的噪声污染进行了预测。预测发现,噪声污染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到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分别达55.09 dB(A)和67.19 dB(A)。指数平滑法的应用效果与平滑系数的选取关系密切,应用时要根据预测的精度要求和预测期限的长短,适当选取平滑系数,并对预测的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预测未来中期环境噪声准确率满足使用需求,并为其他环境噪声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风机、冷却塔噪声污染防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不断兴起,其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对噪声扰民案件入手、分析,发现风机和冷却塔噪声污染最为严重。针对主要污染源,从技术方面提出了解决噪声污染的方法,为环境管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选取某施工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各施工阶段的噪声进行监测,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评价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施工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油田集输站噪声污染现状,基于对噪声污染来源的研究,提出了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法,并对各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油田噪声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应对集输站噪声等级进行评估与治理。噪声污染来源主要为注水泵、加热炉、风机及抽油机等。噪声治理方法主要有设备改造、工艺流程改造、吸声吊顶及墙面、隔声门窗、移动式隔声屏及隔声罩、房中房隔振、风机消声器及配套、人员个体防护,其中,传播途径治理方法具有投资成本低、降噪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23,(18):58-66
自2011年起,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将其作为噪声污染防治相关信息对外公开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生态环境部会同噪声污染防治主要职能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开始向多部门联合推动、各领域齐头并进、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在此形势下,生态环境部牵头,与中央文明办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3年)》,对2022年全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报告横向吸纳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纵向反映各地噪声污染防治成果,整体内容更丰富、评价更客观、可读性更强,体现了噪声污染防治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曲靖市环境噪声达标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曲靖市城区进行了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分析了曲靖市噪声污染现状和趋势、噪声污染原因,对噪声污染结果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环境噪声达标规划,提出了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沈大高速公路3个断面的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并以1996年为基准年,用模型估算的方法对沿线25个区间的交通噪声污染现状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宝鸡市大庆路声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7):171-172,177
对大庆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研究与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庆路声环境进行评价。大庆路声环境质量属于三级,已经受到污染。大庆路周边声环境属于轻度吵闹区域,应通过加强交通监管、宣传等各种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影响噪声烦恼的声学参量较多,然而在传统噪声控制工程中,往往仅根据A计权声压级所需降低量进行控制方案设计,未能从烦恼改善程度优选方案.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烦恼改善程度优选噪声控制方案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变电站声屏障噪声控制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同一声屏障方案对不同关心点噪声烦恼的改善程度差异较大,A计权声压级降低量最大的声屏障方案对噪声烦恼的改善效果未必最好.因此,噪声控制工程设计中,宜根据所关心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与噪声源的相对位置,选取对保护目标处噪声烦恼改善程度较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间歇噪声主观烦恼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时域参数改变对间歇噪声主观烦恼度的影响,采用成对比较法,在70phon和75phon两个响度级下,对125~4000Hz各倍频程中心频率下间歇性纯音的主观烦恼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频率、响度相同的间歇性纯音,其烦恼度与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具有较好的关联度,持续时间相同,间隔时间越短,烦恼度越大;间隔时间相同,持续时间越长,烦恼度越大;连续纯音比间歇性纯音的烦恼度更高.通过对具有连续谱特征的间歇噪声的主观烦恼度研究,发现其与间歇性纯音的上述实验结果相一致.另外,在响度级、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相同时,对250r~4000Hz的间歇性纯音,频率越高,烦恼度越大,但对250Hz以下的间歇性纯音,125Hz比250Hz烦恼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twasbelievedthatonlyhigh_levelnoisecouldcausenoisepollution.Theinfluenceoflow_levelnoisehasnotbeenwidelynoticed.Thisresearchdiscoveredthatundercertainconditionsthelow_levelnoise,especiallylowfrequencynoise,mayevencausehigherannoyanceresponse.…  相似文献   

14.
高架桥路交通噪声主观反应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与噪声测量同步进行的方法研究人们对城市高架桥路交通噪声的主观反应,分析了主观烦恼度,睡眠干扰率随等效声级变化的规律,指出不同人群主观烦恼反应,睡眠干扰反应的差异,高架桥路建设前后及非高架桥主观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视觉感受对噪声烦恼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通过对噪声主观反应调查,并用模糊隶属度原理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受声点噪声的听觉性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在噪声源可见时,噪声烦恼度比噪声源不可见时要大.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噪声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绿色住宅内声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室外噪声辐射和室内声源。室内噪声会对人的听力、语言交流、睡眠休息、心脏功能、心理、工作效率、儿童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分析绿色住宅内部噪声对室内声环境的影响,综述目前绿色住宅建设中存在着的隔声设计隐患,结合“绿色住宅建设技术要求(2001)”,提出改善室内声环境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就如何加强绿色住宅室内噪声污染危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军用机场飞机噪声主观烦恼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和反映飞机噪声对机场工作人员的影响情况,在A、B、C、D四个军用机场进行了飞机噪声现场测试和工作人员主管烦恼度的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飞机噪声对机场内部人员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环境成本计划和控制的生命周期全成本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国内外环境会计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成本法与生命周期分析、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以及未来环境成本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的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手段进行了分析;对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施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认为全成本法是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Paris Agreement reached during the COP21 in December 2015 represents a timid step towards burden sharing in emission mitigation involving all countries. However, given the heterogeneity of countries and their relative differences in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damage and in mitigation costs, compensating schemes are required to reach an effective agree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he Green Climate Fund (GCF) as a potential compensating measure for both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actions under a global climate regime. A dynamic climate-economy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GDynEP) is developed by including both a monetary valuation of climate change damage costs and two alternative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of GCF resources among receiving countries and between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contributions.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the high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tigation actions,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would face even higher costs in case of inaction. Furthermore, the preference of a country for an allocation method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Consequently, a main policy conclusion is to design country-specific sharing rules for GCF in order to maximize country participation in a global agreement.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不同阶段工程造价内容的分析,详细论述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性以及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