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流域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洱海水质日益下降,逐步由贫营养过渡到中营养,目前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绿色流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必须研究洱海绿色流域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构建,形成洱海绿色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社会经济"安全网"和"减震器"。  相似文献   

2.
王令 《环境保护》2011,(13):62-64
悠悠黄河水承载着数千年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黄河以它绵延弯曲的身姿,穿越了中国中部5400多公里的土地.郑州作为黄河中下游交接地的一颗明珠,肩负着流域治理的重任.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郑州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郑州市将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而治理水污染,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是未来郑州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虽然经过“十一五”阶段的治理,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形势依然严峻,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仍然是目前我国水环境领域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根据长期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立足流域进行统筹规划和治理,建设湖泊绿色流域”的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思路. 通过梳理和提炼,提出了湖泊绿色流域构建的六大体系,即“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污染源工程治理与控制、低污染水处理与净化、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泊水体生境改善、流域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将“湖泊绿色流域建设”思路应用在洱海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针对洱海水污染特征与治理定位,提出了洱海水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构建了洱海绿色流域建设的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4.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  相似文献   

5.
洱海东区湖滨带现状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洱海是云贵湖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造成洱海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是作为湖泊保护屏障的湖滨带,其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急需进行生态修复.针对洱海湖滨带的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分区、工艺流程和设计内容,提出了洱海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大有作为的五年.五年来,我国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和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健康状态较差;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2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应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此外,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同样采用EHI法评价得出近20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尤其1997年健康状态最差.  相似文献   

8.
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入侵原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贵高原拥有众多生境相对封闭的高原湖泊,其中生存着一些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特有水生物种。但目前滇池、洱海、抚仙湖、澄海、泸沽湖等众多高原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本文以洱海的生物入侵为例,对云贵高原湖泊生物入侵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通 《环境保护》2011,(2):19-22
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保护环境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是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专项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集成创新出发,立足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治理关键科技问题的解决与突破,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选择典型流域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综合示范。洱海是我国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2 565 km2,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目前洱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质向富营养型发展;来自北部的农田面源和养殖污染形势严峻,北部入湖河流是其主要污染来源;水生态退化问题突出,水生植被大面积消失,藻类生物量显著增加,土著鱼类濒危或消失,外来鱼类资源增长;湖滨带及缓冲区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凸显。而控制北部农田面源和养殖污染、修复脆弱的湖滨带及缓冲区生态系统、防治水生态退化等是洱海富营养化治理的技术瓶颈。洱海属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处于敏感转型期,是保护和治理的最佳时期。水专项以洱海作为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通过实施以污染源头控制和污染物入湖过程控制的两重控源技术,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恢复、湖泊防退化以及典型湖湾生态修复技术等构建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目的是使洱海综合示范区污染物排放量削减20%以上,使北部示范区水质保持Ⅲ类,使湖滨带及其缓冲区两重陆上污染阻断功能得到强化,示范区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水专项洱海项目湖泊水生态内负荷变化研究与防退化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从湖泊4种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平衡与相互作用出发,针对洱海水生态退化和内负荷持续增加的问题,诠释了洱海作为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水环境特征,从历史变化的角度剖析了其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定量评价了沉水植被退化现状,估算了藻源性内负荷,研发了沉水植被防退化技术,编制了水生态防退化方案,开展了水生态防退化综合示范,对推动洱海实现由水质管理向水生态综合管理的理念转变,以及为洱海水污染防治与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大理州政府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以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标志的洱海富营养化防治计划。“十二五”期间,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应坚持以“让湖泊休养生息、建设绿色流域、生态文明流域”为准则,整体考虑湖泊水体、湖滨带与缓冲区,以流域空间格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整治。期望课题组在湖泊水污染治理理论和生态修复方面能收获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欧盟2020战略"看欧洲低碳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2020战略",该战略是继里斯本战略到期后,欧盟即将执行的第二个十年经济发展规划.伴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和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为了促进欧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欧盟2020战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莺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将发展低碳经济看作是引导欧盟走出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湖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较平原湖泊更为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湖泊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湖泊水环境的变化.为了解典型高原湖泊洱海的浮游植物群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于2021年对在洱海的13个点位开展逐月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监测.结果发现洱海水质较好、富营养化水平低,但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前几年明显偏高,这主要是由于下半年甲藻水华事件所造成的.通过分析优势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甲藻暴发可能与有机质有关,低透明度及相对低温环境也有利于甲藻生长;蓝藻生物量主要受营养盐浓度和水温限制;低温季节硅藻优势度较高.这些结果揭示了在外源营养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有机质和气候变化可能对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造成更为强烈的影响,未来需要对这些环境条件变化投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洱海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面面积251平方公里,湖容量3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6米,入湖河流共117条,涉及大理市、洱源县16个乡镇,总人口约86.56万人,人口密度333人/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洱海为我省一大淡水湖泊,古称叶榆泽,又名昆明湖,戗于云南省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属澜沧江流域、漾泌江水系。洱海原为一天然河流型湖泊,1972年建成西洱河闸,使之成为人工调节型湖泊。西洱河闸以上流域面积2513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众多,物产富饶,是云南省重要的鱼米之乡。洱海是在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的大理冰期,由于大理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壳断  相似文献   

15.
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湖.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危机,急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洱海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9月,洱海蓝藻暴发,水质恶化,湖泊从8月以前的中营养突变为富营养化湖泊。洱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引种太湖银鱼,导致酷渔滥捕,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围湖滩养鱼等,导致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17.
由大理州环科所、云南省环科所、洱海管理局共同承担完成的《洱海富营养化调查及水环境管理规划研究》课题,去年八月通过中国环境科学院鉴定。洱海课题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按照《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设计了合理的调查研究技术路线,从1987  相似文献   

18.
选择乌梁素海和洱海沉积物样品,利用XAD-8树脂分离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氮(DON)不同组分的藻类可利用性.结果表明:①DON分组后,所研究湖泊沉积物DON及DOC平均损失低于5%,即XAD-8树脂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湖泊沉积物DON的分组研究.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湖泊沉积物DON亲水组分以类蛋白质为主,疏水组分以类腐殖质为主.③亲水组分培养条件下,来自乌梁素海和洱海沉积物的DON处理,其藻类生长分别呈"S"型曲线和直线上升趋势,最大藻密度分别达到535.5×104个·mL-1和709.5×104个·mL-1;其ρ(DON)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培养后ρ(DON)分别降低了2.46 mg·L-1和2.98 mg·L-1,表明湖泊沉积物亲水DON组分是藻类可利用的有机氮形态.④疏水组分培养条件下,来自乌梁素海和洱海沉积物的DON处理,其藻类生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藻密度分别达到113.5×104个·mL-1和275.5×104个·mL-1;ρ(DON)均在培养初期迅速下降,培养后期几乎不变,表明湖泊沉积物疏水DON组分在短时间内藻类可利用性较低,对藻类生长几乎无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2012,(14):12
湖泊素有"地球上的珍珠"之称,对于保护人类生态家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湖泊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诸多湖泊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等严重困扰着湖泊,一些湖泊演变成沼泽甚至消亡。湖泊一旦污染,不仅影响生态平衡,而且治理成本巨大甚至不可逆转。因此,在治理被污染湖泊的同时,不断强化对良好水质湖泊的保护,才能实现湖泊未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5月温州平阳昆鳌污水处理厂事件后,国家环保部将温州市列入了"区域限批"名单,暂停对温州市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此举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温州市来说,可谓是一记重磅炸弹,对全市上下震动很大.为了早日摘掉"区域限批"的帽子,提高整个温州地区的环境质量和环保水平,温州市委市政府、市环保局高度重视,积极整改,狠抓落实,打响了环境保护的"全城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