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煤矿安全预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针对安全评价系统的复杂性,以集对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同、异、反分析,确定了煤矿安全预评价指标和各评价因素的联系度,建立了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对黄陵2号矿井自然条件下的灾害预评价等级为Ⅱ级,取得了与其他评价方法一致结果.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正确,计算简单.该方法用于煤矿安全预评价不仅包含了模糊综合法的特性,而且具有信息利用率高,评价结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宋文华  苗欣  王世英  王家乐 《安全》2007,28(9):24-27
本文对锅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危险性作了定性、定量评价,最后在分析评价和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常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未确知测度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给出了各种方法的数学原理和评价程序与步骤.然后,介绍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复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中存在评价指标与权重标准不统一、多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资料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缺乏评价支持软件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安全评价应引入非线性科学等交叉学科理论和开展基于方法集的综合集成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集成评价的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人-机-环境-评价对象"一体化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安全管理评价的基本思想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缺陷,所以通过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大大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安全管理评价,分析了安全管理评价的目的、要求和作用,阐述了安全管理评价的基本思想,并对目前适用于安全管理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为基础,重点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某调漆间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对调漆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通过检查表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防护设施设置符合性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逐一对职业接触限值、控制风速等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在调漆操作位应设置吹吸式通风装置或通风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粗糙性和主观性,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效率,运用集对分析原理系统地展开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作业人员、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设备设施和管理为1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集对分析法中同异反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异反评价模型。将12项2级指标作为输入节点进行联系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评价对象的职业危害状况处于"达标",与该企业实际状况相符合,应重点加强通风除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化工园区危险性变化特点,讨论了化工园区危险性及其研究现状,从企业安全情况、整体安全规划、应急救援、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给出了化工园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广义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耦合,提出了基于可变集对模糊集的化工园区危险性评价模型。应用表明:可变集对模糊评价模型充分利用广义集对分析理论与可变模糊集的优势,科学、合理,为化工园区危险性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洪水灾情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灾情的评价工作对洪水灾害的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洪水灾情评估的准确性,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数、破坏房屋面积和经济损失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灾情评估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洪水灾情综合评估方法。集对分析是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对集对中2个集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和数学分析,采用集对分析理论的洪水灾情综合评估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同灰色关联法、灰色聚类法、灰色模糊综合法、PCNN网络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其用于洪水灾情综合评价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油库安全综合评价的AHP-Fuzzy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简要分析了AHP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系统评价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把2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油库安全系统进行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等因素出发,建立了油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多级AHP-Fuzzy综合评价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2种方法的优点,而且能较好地保证评价结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是指评价可靠性的持续时间,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背景条件的复杂性、研究区的范围或规模、突发性自然事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的影响模式,提出了确定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的青川县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比较,对北京市2001年、2009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确定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的必要性,同时验证了确定有效性周期的方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船舶动力装置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船舶动力装置安全综合评价水平,依据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分析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优化策略,将其应用于船舶动力装置的安全评价之中。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船舶动力装置综合安全评价模型及实现方法,并以实例论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研究分析了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 ,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系统安全评价之中 ,提出了基于此理论的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实现方法和优点 ;评价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特点及理论基础,并对在中国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化学品源安全评价综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险化学品源的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用于危险化学品源安全评价与分级的常用方法有后果分析法、道指数法、蒙德指数法以及使用临界系数判别重大危险源的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时,由于存在各种片面性问题而得不到满意的评价结果; 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时,其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以及结果的形式又会互相冲突.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安全评价要求构建3层次的评价体系,在各层次中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4种常用方法相对综合评价模型的置信度; 其次,对各方法统一危险分级标准,均采用危险分数划定危险级别,并取各危险分数的加权平均值--综合危险分数作为综合评价模型下的危险源分级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可消除单一方法进行评价时的片面性和偏差,同时,评价结果的一致化使得判断危险化学品源的危险级别以及由此采取相应级别的管理措施成为可能,将更有利于实际安全生产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有健康危险度法、环评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空间统计或地统计法、相对风险模型等方法;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方法、突变级数等方法.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是从相反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偏重细节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偏重整体分析.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扩大、评价方法的改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可信性检验都是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第二烧结厂冷筒高温烟气伤人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冷筒作业环境的危险性作了定量评价 ,最后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7.
Tetsu Moriyama  Hideo Ohtani   《Safety Science》2009,47(10):1379-1397
Although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as many as 80% of all occupational accidents have human errors as a cause, no risk assessment tools incorporating human-related ele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small companies. Human error probability (HEP) and human error analysis (HEA) have been used for large-scale, safety-critical industries for last three decades, but these tools are not suitable for smaller, more general industries that comprise the majority of accident settings.Here, we describe and verify a risk assessment tool that includes human-related elements for small companies. The tool expands on tradition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matrix, risk graph and numerical scoring method, by adding human-related elements. The tool is easy-to-use in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includes assessments of human behavior and potentially outdated machinery at work place.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安全评价工作的深化和安全评价机构的严格准入,对作为安全评价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和切实保障安全评价机构的利益,越来越引起各安全评价机构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s imposed upon industries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hemical processes, numerous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inimisation of waste and emissions. Meanwhile, methods for the simultaneous maximisation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within a product life cycle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Similarly, various methodologies for screening of process alternatives based on the above factor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However, the human lives put at risk in a supply chain constituting a life cycle tend to be overlooked as a factor of assessment, selection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process. Despite hav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method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no method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minimisation of work-related casualties due to the unpredictable nature of workplace accident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develop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model that utilises realistic statistical data for estimating the best possible pathway. The model results in the least potential fatality directly involved with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while simultaneously minimising operating costs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cycle. A case study involving the utilisation of palm-based biomass form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lue-added green products in Malaysia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分类和评定方法的基础上,以橡胶拉伸强度的测试为例,对如何评定破坏性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详细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