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PCB废水难降解及含重金属铜的特点,在经过一系列的物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AF+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中,通过控制污水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得废水在AF中水解酸化,以增加废水的可生化性,在此基础上利用BAF的生物膜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对PCB废水中的COD、Cu2+去除效果良好,出水COD、Cu2+的含量分别稳定在10~50mg/L和0.02~0.1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pH值对臭氧氧化单元的影响,组合工艺对废水中COD、UV254的去除效果,对废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荧光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0 mg·L-1,接触时间为4 min,pH值偏碱性时,臭氧预氧化石化二级出水效果较好.臭氧氧化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使得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比例增加约15%,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在曝气生物滤池的停留时间为3 h,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对COD、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8%和45.8%.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进水平均COD为86.5 mg·L-1时,组合工艺出水平均COD为49.4 mg·L-1.  相似文献   

3.
造纸废水的电离辐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造纸废水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研究了电离辐射处理造纸废水的可行性,探讨了混凝、辐照以及混凝-辐照组合工艺对废纸造纸废水的COD、BOD<,5>、吸光度、DOC以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实验发现,造纸废水的COD主要是由相对分子质量<3 000的有机物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3 000的...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某精细化工企业实际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为满足后续生化工艺需求,急需开展适宜的预处理技术研究.采用Fenton氧化工艺对该企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初始pH、H2O2投加量、n(H2O2):n(Fe2+)、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CODCr去除效果为响应值,构建响应曲面模型,分析4个独立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反应过程进行表观反应动力学分析,采用紫外光谱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废水有机物结构变化,探究该反应过程机理.结果表明:①废水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 4、H2O2投加量8 mL/L、n(H2O2):n(Fe2+)12、反应时间88 min,废水CODCr去除率达30.15%;模型的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测值接近,模型可靠.②Fenton氧化降解该精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途径复杂,难以通过单一的底物模型进行拟合.③Fenton氧化能有效降解废水中不饱和有机物,但出水中仍含有酰胺类、不饱和醛类和芳香类化合物.研究显示,Fenton预处理能有效降解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但出水仍未达到后续生化处理要求,还需进一步优化或与其他预处理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5.
一体式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是工业废水臭氧氧化深度处理节能降耗的潜在工艺,但臭氧氧化方式对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目前鲜见报道.研究了单独臭氧、臭氧/双氧水和臭氧/催化剂3种臭氧氧化方式下一体式臭氧-BAF工艺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并结合出水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滤膜法将腈纶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为6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分析不同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UV254、SUVA含量和分布情况,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分析方法对各组分物质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评价各组分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废水中以相对分子质量< 3kDa的有机物为主,占比为(56.75±1.38)%;相对分子质量为3k~10kDa的有机物占比为(25.76±1.40)%;相对分子质量> 10kDa的有机物占比为(17.49±0.98)%,且该组分有机物的芳香度高.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均呈现相似吸收峰,均存在酰基、羧基、羰基及芳香族化合物和不饱和双键类有机物.各组分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 10kDa有机物是腈纶废水低可生化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造成腈纶废水难以达标排放的根源.研究结果可为该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废水具有可生化性强、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本文着重探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畜牧业废水处理效果.并根据畜牧业废水SBR工艺实际处理案例对各处理阶段构筑物参数进行校正和完善.通过对比SBR法与AB法脱氮除磷效率探索处理畜牧业废水的工艺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COD不达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对国内某焦化厂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了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造成外排水COD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含氮杂环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这两类有机物主要来自焦油和苯回收精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占生化外排水中所有有机物提供的总COD的72.64%。若对这几种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则可保证生化外排废水COD达标。  相似文献   

9.
混凝-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港口洗舱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船舶清洗废水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生物毒性高的特点,提出了混凝-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的关键是采用臭氧进行氧化处理,去除色度和部分有机物,并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后续的BAF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中试结果表明,在原水CODCr为2 000~3 500 mg/L的情况下,最终出水的CODCr低于300 mg/L,能有效处理此类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复杂的洗舱废水.  相似文献   

10.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1.
苎麻细菌化学联合脱胶废水的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苎麻细菌化学联合脱胶工艺的投入与产出,脱胶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以及脱胶后工艺废水污染物的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脱胶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来自生苎麻和工艺投料;细菌脱胶过程消耗了部分有机物,废水中还原性糖含量为零;以胶质为培养基繁殖的微生物用于处理综合废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pH值与温度对SBR法反应时间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BR工艺处理某化工厂废水,研究原水pH值与温度对有机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DO、ORP作为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将原水pH值调节为6,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可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原水在不同pH值与温度条件下,当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DO和ORP均会迅速大幅度升高,DO和ORP的这一变化特点可以间接指示有机物降解的程度.因此,以DO、ORP作为SBR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实现SBR工艺的在线控制、保证出水水质和节约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聚丙烯酰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预处理+水解酸化+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处理聚丙烯酰胺废水.预处理采用高级氧化法(Fenton氧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去除部分COD,水解酸化法能将污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利于后续生物处理.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生化处理,能使出水达到一级标准.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生物流化床A/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有机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在自行设计的2000m3·d-1规模的生物流化床A/O2工艺中,以实际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分析各单元工艺的有机物组分,解析了污染物的降解规律.结果发现,焦化废水中酚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90%以上;厌氧阶段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为10%~15%,主要为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有机醇类,此过程使废水BOD/COD值由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阶段可去除大部分的酚、胺、喹啉、吡啶、呋喃、吲哚、萘等组分,COD的去除率达到65%~70%;二级好氧阶段的COD去除率为40%~50%.间甲苯酚、哌嗪、哌啶、长链烃类、苯类等在生物处理出水中可被检出,属于难降解成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采用TTC脱氢酶法测试了不同工艺段废水对酶活的影响,在相同的TOC浓度时,厌氧出水和一级好氧出水的酶活达26~29μg·h-1,滤池出水的酶活为几个工艺段水质的最低值7.02μg·h-1,显示其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5.
催化铁内电解-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纺织印染废水水质变化大、色度高,直接生物处理难度大.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法对浙江某地区的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有效地去除了对生物有抑制的有机物,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CODCr去除率达到85%;过去难以解决的色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可去除废水色度90%以上.另外,简要探讨了金属粒径,pH,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近40 d的连续流试验证明,内电解-生化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工艺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等特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分布。VOC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溶剂使用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而SVOCs则主要来自植物、土壤、废水、动物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本文主要探讨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分析与监测,包括其来源、分布、影响等,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的种类、含量、物化特性、分子量等性质直接影响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废水生化处理中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及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刘继凤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131-132,194
化工废水中含有机物、烃类、石油类、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成分复杂,难于生物降解,并且对微生物代谢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文章通过研究石化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后回用的工艺技术,提出以絮凝、氧化、膜分离等组合工艺为主体的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流程,并对设计参数、工艺调试进行优化分析,为石化废水处理回用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体污染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造纸废水,本文在分析造纸废水的几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发展趋势,提出应该从污水资源化战略、实施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造纸废水的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ABS树脂废水有机物反硝化潜势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ABS树脂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测定了废水的反硝化潜势,分析了废水反硝化阶段有机物的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ABS树脂废水的反硝化碳源充足,并且含有易降解有机物和慢速降解有机物等具有不同反硝化速率的有机物. 在废水ρ(SCOD)(S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为755.4~1 043.3 mg/L,ρ(TN)为86.1~111.1 mg/L的情况下,总反硝化潜势为95.4~144.6 mg/L (以NO3--N计),其中易降解有机物的反硝化速率为3.4~4.6 mg/(g·h) (以NO3--N计),反硝化潜势为33.2~49.7 mg/L;2类慢速降解有机物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2~3.2和0.4~0.9 mg/(g·h),反硝化潜势之和为62.2~94.9 mg/L. 反硝化过程中,废水SCOD的去除率为48.9%~62.8%,ON(有机氮)去除率为81.5%~95.7%. 腈类物质得到明显降解,并生成大量NH4+-N,是反硝化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废水中的芳香族有机物苯环结构在反硝化条件下未得到有效降解,但在好氧条件下得到快速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