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 5月 4日发表新闻公报宣布 ,2 0 0 3年“世界环境日”活动的主题是 :“水——— 2 0亿人生命之所系” ,公报说 ,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支持联合国把 2 0 0 3年确定为“国际洁净水年” ,同时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话水     
二千多年前的医典《内经》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明代《本草纲目》进一步发挥说:“本体纯阴,其用纯阳,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止,寒湿之气所钟既异,甘淡咸苦之所人不同,是以昔人分九洲水土,以辨人美恶夭寿”这是说天上的云,山峰上的冰雪,地面的水,皆为天地自然之气的升降循环所演变,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这与近代阐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的化合物(H_2O),具有液态,固态,气态的理论基本一致。水有多种,功用极广泛。现就有关生命健康方面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UNEP简讯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日前,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该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同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具体来讲,该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理解今年“六五”主题:①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他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②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上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③世界各地的人们应…  相似文献   

4.
2003年“6·5”主题: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在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表彰“全球500佳”,同时根据当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由于联合国2002年12月12日宣布启动“国际淡水年”计划,并根据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决定将2003年定为“国际淡水年”,因此,2003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与水有关,就是: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6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  相似文献   

5.
“生命只有一次”,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强化“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的“人之常情”,是我们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建立的情感观。不同的人应有不同层次的情感体现,员工或一般公民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爱己”、“有德、无违”。而对于管理者和组织领导,则应表现出:用“热情”的宣传教育激励教育职工;用“深情”的关怀保护和温暖职工;用“柔情”的举措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用“绝情”的管理爱护职工;用“无情”的事故启发职工。以人为本,尊重与爱护职工是企业法人代表或雇主应有的情感观。善待生命 珍惜健康@罗云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药认为:肾藏精气,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门。例如,《医学正传》就说过:“夫人之有生之初,先生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司,性命之所系焉”。又说:“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可见,中医肾与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肾元”的本质是什么?它在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8,(3):94
水,生命之源。人类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约0.26%;约1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浩水患病而死亡。拯救生命之水,就是拯救人类自己。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0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涉水卫生”.  相似文献   

8.
人不能离开环境而孤立存在,《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应也”。我们的生命与日月星辰,昼夜明晦,四时气候,地理环境的水、土、风等息息相关。如月球绕地球一周为273日,而女子的月经周期为28日左右。如果留心观察一下的话,人的体力、情绪、智力节律也与之有关;地球自转一周,人体生物钟则走完一圈。地壳中各种化学元  相似文献   

9.
胡楫 《环境》2005,(4):89-89
3月22日是第13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1981年至1990年,世界首个国际水行动10年计划得以实施。其间,全世界共有10亿多人获得水供应,近7.7亿人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绿色水利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是“青春”、“生命”、“和平”及“安全”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滋润,绿色将失去色彩。然而水也是灾害之源。洪涝灾害就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  相似文献   

11.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12.
高速运转的当代,人类面临着竞争与繁忙交错的重重压力,精神与肉体出现分离,心灵的自由受到压抑,人的生命本真被扭曲。在这种社会现实背景下,彰显生命本真的休闲成为人的内在诉求。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不仅释放生命本真之自由性,而且充分实现生命本真之自然性并拓展生命本真之精神性。通过休闲,人的生命本真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3.
郭耕 《沿海环境》2002,(2):22-23
在一些平整的草坪边上,人们不难看到护栏 和提示牌:“保护草坪、人人有责”、“生命可责,让我活着”、“小草美丽,践踏可惜”……随着绿色大潮的涌动,现在人们逐渐知道,绿色是生命之本色,是时髦之颜色。为使绿化工作尽快见效,一时间种草之风席卷城乡,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这些人工草坪不是有病就是干瘪或斑秃,或怕冷怕热,或怕踩怕压,或怕旱怕涝。而那些野地杂草,尽管一岁一枯荣,却顽强地活着,遇雨水就疯长,任人践踏、割除、甚至焚烧,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什么人…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生命之源——水“天地万物和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的水,确实并未被大众所珍惜,对于中国,特别是居住在北方的人们来说更应该警惕了。”解决中国环境问题要换位思考在人权问题之后,中国的环境问题成为世界所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对此,中国政府也下决心要改变中国的环境状况。比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比如温家宝总理那铿锵有力的呐喊: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谭家峰 《环境》2003,(2):23-23
东汉的哲学家王充认为,延年益寿势在可行,益寿之道贵在顺乎自然,所谓“无为”者是也。他在《论衡》中说:“人生皆当受天长命”,“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其然,顺乎其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内经》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关键即在于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自然。人的天寿既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又与后天的保养密切有关。若先天强实,发育健全,后天的保养又合乎生理要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世间万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球为天地之间的各种生命物种提供了共同的生存环境。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同时 ,必须相互保持强有力的联系 ,运用现代化技术、传统手段等多种方式 ,有效地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当代人类的科技进步 ,在促进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同时 ,也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植被破坏、水源污染、温室效应、物种退化或灭绝等 ,已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威胁到包括…  相似文献   

17.
环境墙报     
《环境》200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0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茫茫宇宙,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地球。然而,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物种,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黄国宝 《福建环境》1996,13(6):25-26
人类与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协同发展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并不被人们所普遍认识,以致人类与环境之间“战事”不断,且大有“升级”趋势。究其人与环境对立的根源,在于人类要从周围环境中索取大量的物质资源,消耗巨量的自然资源,要以自然生命为食,大力杀死、消灭动物和植物,以满足人类生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2,(9):34-35
核电安全: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须慎之又慎. “核安全重如泰山”、 “一次把事情做好”、“诚信透明”、 “一切按程序办事”、 “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 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像这样醒目的标语随处可见:每一个路口、会议室、入住的房间等,都有醒目的紧急避险路线指示,此外还储备着在其他企业看不到的实用应急救生装备.而厂房内,所有楼梯口、操作台、门廊、乃至临时脚手架等各种位置都有明确的安全标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树立关于人类与自然的正确世界观。要实现该教学目标,必须在生物教学中推行生命教育。为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我认为应把握以下策略:拓宽课本内容,发现生命之美;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体现生命教育主题;举办校本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热情;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