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付咏珊 《环境》2023,(6):76-77
<正>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齐民要术》中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记述。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序:杞人忧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他不周载。火炽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乌攫(jue)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狡虫死,颛民生……见:《淮南子.览冥篇》也许是对女娲娘娘补天的壮举深信不疑,唯恐有一天天会再一次塌下来,所以在《列子.天瑞》中又记载:“杞国(今河南杞县)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由此留下了一句著名成语:“杞人忧天”。从此,这位“忧天”的“杞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讥笑…  相似文献   

3.
张玉庭 《环境》2002,(3):37
闲时读书,曾读到一本美国人写的《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的确振聋发聩,单是这个题目就引人关注! 不是吗?“未来”居然会被偷走,那么,偷者是谁? 读毕恍然大悟:原来就是人类自己!且“偷法”极体面极摩登! 这就是,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皆发生了变化——吃的是“化学添加剂”,穿的是“化学纤维”,用的是“合成塑料”,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民族”,海内外中国人皆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追根溯源,始起于太吴伏羲氏。 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号太昊。太吴又写成太皓等。伏羲又写成伏牺、疱牺、宓戏等。汉班固《汉书·律志》载:“疱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於木,故为帝太昊,作罔 以佃以鱼,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疱牺氏。”伏羲氏以木德王,其王业吴如日月,功与天齐,象日月之明,故号太吴。汉《山海经》《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氏父亲是雷祖,伏羲出生在“广都之野轩辕洞”。“广都之野”亦称“轩辕之域”即今河南省禹州西北颖水上箕山与…  相似文献   

5.
悲观论者曰:“人生苦短”,养生学者说:“生命在于运动与静养”。现已发现,人生在世,欲走向长寿之路、健美之道,除须有夫妻恩爱作伴侣外,尚必须有下列“良友”作伴: 以人为伴芸芸众生,组成熙熙攘攘的人类社会。一个人生命之树欲常青,须扎根在肥沃的土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不但要与家人、亲戚和和睦睦,而且要与邻  相似文献   

6.
中医话水     
二千多年前的医典《内经》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明代《本草纲目》进一步发挥说:“本体纯阴,其用纯阳,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止,寒湿之气所钟既异,甘淡咸苦之所人不同,是以昔人分九洲水土,以辨人美恶夭寿”这是说天上的云,山峰上的冰雪,地面的水,皆为天地自然之气的升降循环所演变,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这与近代阐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的化合物(H_2O),具有液态,固态,气态的理论基本一致。水有多种,功用极广泛。现就有关生命健康方面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发展中国国家的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和环境.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国正在为强化环境法制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1.公共事务必须依法管理中国从古代起就有管理环境的法令.《韩非子.内储说上》记有:“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汉书.五行志》载有:“秦连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唐律》也规定:“穿垣投秽者,仗六十.主司不禁,同罪.”可见,从公元前17世纪的殷商至秦、唐,就有重罚乱扔垃圾者的法律.古籍和出土书简中还载有其它有关管理环境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自然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达 《沿海环境》2001,(11):26-27
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站在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立场看,这个批评是中肯的。的确,庄子在天与人的相互关系上过分向自然倾斜。在庄子看来,人“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弟米之在大仓”、“似毫末之在马体”(《庄子。秋水》)。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相比,不足道哉,人应该远离人世而回归自然。我对片面宣扬天人合一总是存有疑虑,如果人类不改造自然,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始的平衡,我们大概还处在草莽未开的原始状态。其实,在原始时代人与自然并不和谐,自然并没有现在那么多温情。人,时…  相似文献   

9.
饮水思源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征调曲》有这样一句话:“饮其流者怀其源。”怀,即思念。这就是成语“饮水思源”的出处。今常用来比喻人不能忘本,当你在过着幸福生活时切不可忘记幸福的来源。水对于人来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当病人发高烧时,医生总是关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药认为:肾藏精气,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门。例如,《医学正传》就说过:“夫人之有生之初,先生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司,性命之所系焉”。又说:“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可见,中医肾与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肾元”的本质是什么?它在  相似文献   

11.
火山喷发是异常壮观的自然景象,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又能造福于人类,五大连池火山喷发便是生动的写照。五大连油火山群是第四纪以来多次喷发形成的,它由14座火山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时间较近,据吴振臣172年所著《于古塔记略》记载,当时火山喷发的情景:“离城东北五十里有水荡,周围三十里,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流黄之类,经常不断,竟成一山,兼像城廓。热气逼人三十余里,只可登山远望。今热气渐衰,然隔数里,人乃不能近。天使到此查看,亦只能…  相似文献   

12.
柯理平 《环境》2003,(1):50-50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和谐作为美的观念,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在古希腊,都早已存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就富含强烈的环境保护与审美意识。古代“天地人”三材思想近于现代所讲的人与自然关系。儒家认为人与天地构成世界整体;道家以“自然”之道来贯穿天地人,将世界视为一体。既然天、地、人、万物同出一源,那就必然会互相联系,彼此感应,人和自然就应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古代“天人合一”的思  相似文献   

13.
董文茂 《环境》2005,(8):25-26
“环境保护”一词起源于近代,然而环境保护的立法在中国却有着近4000年的历史。例如,在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意对水源的保护。商代,法律中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相似文献   

14.
<正>做最真实的自己。正如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的那样:"生活似乎出乎意料地走了一个圆,但生活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会一直向前。"我们不应该圈住自己,禁锢自己,逼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生活才会一直向前,进入真实的状态。明代作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生活中都是美,要想充分享受美丽,只有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忘最初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金匮要略》也指出:“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春季是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又  相似文献   

16.
舒华 《环境》2012,(5):50-52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诗人李白对于蜀道的感慨,这一感慨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承,沉积在我们每一个接受过汉语教育的人的心底.然,同样来自唐代杜牧的诗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让我们了解到,杨贵妃要吃的鲜荔枝,通过蜀道快马飞递:自重庆涪陵—取荔枝道一经达州(今四川达县)—穿子午道—越秦岭—到达长安,总耗时不过3日.这是一幅穿越古蜀栈道的情形,有专家认为,蜀栈道就是古时的“高速公路”,它们“要比今人想象的快捷和方便得多”.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擅长画而能诗.他的《郑板桥集》中,有两首咏蛇的诗.其一是《比蛇》:粤中有蛇,好与人比长短,胜则啮人,不胜则自死,然必面令人见,不暗比也.山行见者,以伞具上冲,蛇不胜而死.  相似文献   

18.
本雅明在那篇流传甚广的《讲故事的人》中提到了很多因素,导致“讲故事”这一古老的手艺活的衰落:经验的贬值、信息大于报道、小说的勃兴、远行之人愈来愈少等等。杨照在《故事照亮未来》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本雅明的思想精髓:故事消失,其实是因为听故事的人不再好奇,也就是,不再对故事感到谦卑。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环境保护的记载,虽然尚未发现古代的长篇巨制,但像碎金片玉,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有的难免带着神秘的色彩,如能批砂见金,仍不失为珍贵的史料。本文试图透过这些蛛丝马迹,来探讨环境保护的起源。一、自然环境与人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左传·文公十二年》“天生民而树之君”,《商君书·开塞》“天地设而民生之”,“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在古老的《周易》中也得到证实。我们所说的自然环境,是指阳光、大气、水分、土壤、动物、植物和森林等。现已证实,金星、火星等因缺少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没有生命。在原始时期,气候炎热、潮湿,荆棘丛生,森林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草木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0,(2)
保护森林资源再造秀丽山河甲:“我要一批木材,又大又结实的。”乙:“放心,三天后送到。”三天后可怜的森林痛失了一群听话的儿女。如此情况,怎能继续发展下去!要知道天下是没有取不尽、用不完的东西。今天砍了几十棵大树,明天把森林搬进加工厂,后天森林便变成了沙漠。为什么盲目砍树的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